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前言三十几年来,液体火箭发动机在整个火箭领域内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在现在和将来的航天运载任务中仍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航天器大推力的起飞、进入近地球轨道或其它星球以及飞行过程中的机动飞行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运载火箭系列内,固体火箭发动机在航天器的事故救险系统和软着陆系统中的应用以及电火箭发动机在飞行器定  相似文献   

2.
关于有控飞行器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世义 《飞航导弹》1998,(11):21-27
从工程实践的观点,结合有控飞行器,特别是飞航导弹飞行力学与控制的一些特点以及个人的工作经验,讨论了有控飞行器飞行力学与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和试验中经常遇到的10个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宇航学会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05年中国飞行力学学术年会于2005年10月19日至23日在桂林召开,会议主题为“攻防对抗与作战效能研究”.论文集共收录论文69篇,基本反映了当前我国飞行力学研究的动态和成果.论文内容涉及导弹与航天器的攻防对抗与飞行力学问题研究、不同导弹突防能力和作战效能研究、  相似文献   

4.
梳理了美国海军资助下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及其飞行器的研制情况;介绍了世界上第一型装备变流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导弹超声速掠海飞行靶弹的硬件设计概念、试验项目及飞行试验情况;对用于改进型的哈姆导弹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的研制情况进行了回顾。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复合材料在导弹上已使用了一段时间。最初用在战术导弹的雷达天线罩上。该技术很大程度上借用了飞机整流罩的经验,只是导弹比起飞机有着更加严重的加热。六十年代研制成功了纤维缠绕的火箭发动机壳体,后来又把复合材料应用于火箭发动机喷管以及再入飞行器上,它们与飞机构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各自按其需要发展起来。最近几年,对高性能固体火箭发动机和再入飞行器所提出的要求已促使高温复合材料发  相似文献   

6.
充分发挥飞行力学在未来型号研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本在简单回顾国内外飞行力学学科研究进展情况之后,根据未来无人飞行器、导弹和制导兵器发展的特点,建议充分发挥飞行力学在未来型号研制中的作用。从工程的观点,把飞行力学问题分为两大类,即典型的飞行力学问题和相关(交叉)的飞行力学问题,届时,对飞行力学研究的组织、管理等提出了一些看法,可供有关单位和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2年5月8日,美国、澳大利亚联合开展的HIFiRE-2超燃冲压发动机研究性飞行试验取得成功。试验中,飞行器从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导弹靶场发射,装有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的试验飞行器依靠助推火箭爬升到大约30 km的高度,在Ma=6~8的加速飞行条件下,大约工作了12 s。试验团队对结果表示满意,并称此次试验有助于推动高超声速技  相似文献   

8.
迈向21世纪的飞行力学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从“需求牵引和专业推动”的观点出发,讨论了飞行力学的发展历程;提出了飞行力学的两次飞跃和三个阶段的论点;特别讨论了有控飞行力学和计算飞行和学在未来飞行器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最后,对迈向21世纪的我国导弹飞行力学学科的建设和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算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航天飞行器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航天器极为苛刻的工作环境。采用编织制造技术制造的导弹弹头鼻锥、飞行器结构件满足了需要。文中介绍了国外编织复合材料制造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编织工艺、性能测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SpaceLiner空天飞行器是德国航空航天中心提出的一种亚轨道、带翼高超声速飞行器,用于商业高速洲际飞行。作为可重复使用的运载飞行器,将重载荷送入轨道,计划2035年左右开展原型样机飞行试验,2040年后实现可运营的高速客运飞行。对SpaceLiner项目的背景、发展历程、进度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梳理,并对该项目下当前最新型号SpaceLiner 7-3客运型与入轨型两种子型飞行器的任务定位与技术方案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结合当前低成本空间进入技术发展情况,简要分析了可重复使用火箭对含SpaceLiner在内的空天飞行器发展所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战斧导弹由核向非核的发展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战斧导弹的诞生战斧导弹是在一切必要技术都已具备的时期开发的适时武器。如果提前几年开发就可能因技术问题而延长开发时间 ,甚至放弃开发。实际上地形等高线匹配的原理早在 1958年E系统公司就取得专利 ,而达到实用技术水平又花费 2 0余年时间。战斧导弹开发的必不可少的技术有 :体积小质量轻的核战斗部、小型化高可靠性电子器件、微型涡扇发动机和制导控制软件等。战斧导弹最大限度地应用了刚刚成熟的技术和正在开发的新技术。通常飞行器 (包括飞机、导弹和火箭等 )的设计有一个称为增长系数的问题 ,即弹体某一部分质量增加时 ,则弹体…  相似文献   

12.
冲压发动机在受到长期政治上忽视和在工业上一直作非重点发展之后,现在或许又回到了它应有的位置,在今后十年和更远的将来,将作为推动新型导弹的一种工具。由于吸收了火箭和喷气推进这两门技术的最新成就,其混合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已经证实,对每单位总重量的导弹来说,冲压发动机比固体火箭发动机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因而能使导弹具有更高的飞行速度和更大的射程。而且对复杂的弹道来说,比固体火箭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控性。即使一台固体燃料整体式火箭一冲压发动机比最简单的单级燃烧固体火箭发动机可能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高超声速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说明了不同高超声速飞行器经历的不同飞行环境,以及不同的热防护系统需求。阐述了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推动高超声速技术发展的不同飞机和导弹技术进行了概括。根据当前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现状,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4.
导弹作战中临近空间飞行器与航天器的协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近空间飞行器具有重要的军事应用价值, 可用于战区侦察、预警、通信以及全球快速打击等. 基于航天器在侦察预警方面的不足和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优势, 重点研究了航天器与临近空间飞行器在常规导弹作战中的协同领域和协同任务.  相似文献   

15.
麦道公司的DC-X火箭于今年8月18日和9月11日进行了两次飞行试验,均获得了成功。第一次飞行试验曾因雨和雷电数次推迟,最后于下午4:43从白沙导弹靶场起飞。试验期间火箭进行了爬高、翱翔、横向飞行,最后尾部在前成功地着陆。火箭飞行高度为45m,横向飞行距离为106m,飞行时间为60s。完成飞行后垂直降落在事先准备好的水泥场上。目击者说,DC-X的飞行速度很快,发动机的排气气流在飞行过程中,特别是在着陆时遮蔽住了火箭。飞行试验负责人称,他们已经实现了整个飞行计划所确定的主要目标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2020年国外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领域的重要发展动向进行了全面梳理,分析和总结了美国、俄罗斯、印度、日本、挪威等世界主要国家在高超声速领域的发展情况和态势。美国稳步推进在研高超声速导弹项目,为后续继续开展试验做好技术储备;俄罗斯在高超声速武器部署方面取得先机,密集开展飞行试验,并披露装备部署计划;印日挪等国也通过开展飞行试验或公布研制计划等方式加快高超声速技术的发展。最后预测了未来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推进技术的进展对先进导弹系统的工作能力的影响。导弹推进系统在越来越强调先进的空气喷气式导弹的情况下,从火箭演化到冲压发动机,已经大大地增强了导弹的作战能力。冲压发动机,尤其是采用固体推进剂的发动机新技术方面的发展,使热值、密度、燃烧效率和系统组装的紧凑性有了大的提高。把这些技术改进应用于可能的飞行任务,使总的任务性能有了惊人的提高。这些大的性能增量为改进在杀伤概率和生存能力方面的飞行任务效能提供了一个基础。杀伤概率可以通过应用比较短的截击(目标)时间,改进齐射能力和减少各个系统的尺寸以便改良导弹运载工具的有效载重来提高。生存能力可以通过增大投射距离和较高的突防速度来增强。本文把使用各种各样的推进系统的导弹性能直接作了比较,论证了在各种各样的战术任务中这些改进的能力。被研究的系统从一般固体火箭到使用高能硼固体燃料的冲压发动机。  相似文献   

18.
超低空飞行的飞航导弹、无人驾驶飞机,特别是远程巡航导弹,无论是在海面上空,还是在陆地上空飞行,为了增加飞行器的突防能力,都将尽量压低飞行高度,进行所谓“掠海”或“擦树稍”飞行。对于击水概率或碰地概率的研究是上述飞行器设计中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推导了地形跟踪导弹碰地概率的一个计算公式,并将其与以往通常使用的公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土星运载火箭低温燃料贮箱的设计与研制已经达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美国航宇局/道格拉斯公司用2014-T6铝合金制造的土星贮箱的许多结构特征是由早期的雷神导弹发展来的,雷神导弹后来作为运载火箭广泛地用来向地球轨道运送宇宙飞行器。在有关设计方案,材料选择,加工技术和制造方法等一些重要因素之间有一种相互依赖关系。若要设计和研制一种成功的火箭,必须考虑这种关系。本文介绍了火箭结构组成,绝热形式和制造方法。很显然,材料选择的标准由材料强度,塑性,可焊性,韧性,加工性,低温特性以及制造方法和检验技术决定。  相似文献   

20.
美空军认为,MX洲际弹道导弹的最近两次飞行试验表明,MK-21再入飞行器将令人满意地完成飞行任务。 6月15日进行的第5次MX导弹试验的6个再入飞行器之一和10月1日进行的第6次MX导弹试验的所有6个再入飞行器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