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0种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的田间药效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10种杀虫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效及安全性,采用田间茎叶喷雾法检测防治效果,以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20%异丙威乳油、50%敌敌畏乳油速效性较好,药后1 d的防效为75.61%~80.78%,与其它药剂处理差异显著;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0%呋虫胺可溶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50%噻虫胺水分散粒剂持效性较好,药后14 d的防效为85.37%~94.16%,与其它药剂处理差异显著。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氟啶虫胺腈、噻虫胺是生产上防治稻飞虱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陈贵廷  何伟 《农药》2023,(1):31-35
[目的]评价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效应及安全性。[方法]依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以斑马鱼和大型溞为试验生物,测定0.1%氯吡脲可溶液剂、20%赤霉酸可溶粉剂和3.6%苄氨·赤霉酸乳油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0.1%氯吡脲可溶液剂对斑马鱼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等级均为中毒;20%赤霉酸可溶粉剂对斑马鱼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等级均为低毒;3.6%苄氨·赤霉酸乳油对斑马鱼和大型溞的急性毒性等级均为中毒。[结论]20%赤霉酸可溶粉剂对水生生物没有明显的急性毒性效应,施药时按照推荐剂量安全使用即可。0.1%氯吡脲可溶液剂和3.6%苄氨·赤霉酸乳油对水生生物均有一定的急性毒性效应,应严格控制施药剂量和施药次数,防止过量使用,施药时需注意保护水生生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发城市绿化树木害虫绿色防控新产品及使用技术。[方法]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吸附于可溶性淀粉,与烯啶虫胺原药、水溶性载体及黏结剂均匀搅拌,挤压造粒干燥,配制出20%烯啶虫胺注干可溶粒剂。在悬铃木等6种城市绿化树上,注干使用20%烯啶虫胺注干可溶粒剂,观察其溶解性、传导性,以及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效果。[结果]在树干基部打孔施药,3~5 d内,注干可溶粒剂在树木注孔内完全溶解,烯啶虫胺在银杏、香樟、含笑、悬铃木、无患子和黄山栾树中均可进行传导分布;林间试验表明,20%烯啶虫胺注干可溶粒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效果可达98.04%,且药效可保持整个方翅网蝽发生期。可溶粒剂注干施用,对树木损伤小。[结论]注干可溶粒剂适合用于树木害虫防控,对环境无影响,避免了对人的意外伤害,在城市绿化树害虫防控中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农药》2016,(8)
[目的]为明确吡蚜酮及其复配制剂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试验测定7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吡蚜酮·噻虫胺悬浮剂、25%吡蚜酮·毒死蜱悬乳剂、60%吡蚜·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和80%烯啶·吡蚜酮水分散粒剂对2种非靶标昆虫(意大利工蜂和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通过触杀法测定农药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通过浸叶法测定农药对家蚕的急性毒性。[结果]吡蚜酮·噻虫胺和吡蚜酮·毒死蜱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为高毒,吡蚜酮和烯啶·吡蚜酮为中毒,吡蚜·噻嗪酮为低毒;吡蚜酮·噻虫胺对家蚕的急性毒性为剧毒,吡蚜酮·毒死蜱和烯啶·吡蚜酮为高毒,吡蚜·噻嗪酮为中毒,吡蚜酮为低毒。[结论]吡蚜酮复配制剂并不都是低毒型农药,4种吡蚜酮复配制剂中,吡蚜·噻嗪酮对非靶标昆虫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复配制剂的使用对延缓吡蚜酮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防控稻水象甲幼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6,(8)
[目的]试验研究5种杀虫剂不同剂量对稻水象甲幼虫的防治效果,筛选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的替代药剂。[方法]进行盆栽、田间小区试验。[结果]20%呋虫胺可溶粒剂90.00、120.00、150.00 g a.i./hm~2,0.5%噻虫胺颗粒剂225.00、300.00 g a.i./hm~2,4%吡虫·毒死蜱颗粒剂2400.00 g a.i./hm~2,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150.00、187.50 g a.i./hm~2处理防控稻水象甲幼虫,药后15 d防效均在70%以上。[结论]20%呋虫胺可溶粒剂、0.5%噻虫胺颗粒剂、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4%吡虫·毒死蜱颗粒剂可以作为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的替代药剂,防控稻水象甲幼虫,建议在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6.
赵怡楠  高景林  王玉洁 《农药》2014,(3):206-209
[目的]明确新烟碱类农药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及呋虫胺对海南中蜂(Apis cerana hainana)工蜂的急性毒性,并评价这些农药对海南中蜂工蜂的风险性。[方法]利用摄入法和点滴法测定几种农药对海南中蜂工蜂的急性经口和接触毒性。[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中,啶虫脒可湿性粉剂(LC50为267.273 mg/L)对海南中蜂的毒性为低毒,啶虫脒原药(42.071 mg/L)和可溶粉剂(157.163 mg/L)的毒性为中毒,其他药剂均为剧毒;急性接触毒性试验中,所有供试农药对海南中蜂的毒性均为高毒。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的危害商值(HQ)为19.3,对海南中蜂危害不大,其他3种制剂对海南中蜂均有害。[结论]蜜源植物花期应尽量避免使用吡虫啉、呋虫胺及烯啶虫胺等对海南中蜂高毒的新烟碱类农药,慎用啶虫脒。  相似文献   

7.
烯啶虫胺对柑橘绣线菊蚜的室内杀虫活性及田间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评价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对柑橘绣线菊蚜的防治效果。[方法]分别用Potter喷雾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和3%啶虫脒乳油对柑橘绣线菊蚜的LC50值分别为5.51、4.51 mg/L,两者毒力大体相当;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质量浓度25 mg/L于药后1~14 d的防效达88.7%~100%,与3%啶虫脒乳油15 mg/L防效相当;质量浓度为15、20 mg/L的速效性稍差。[结论]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是防治柑橘绣线菊蚜的理想药剂,在蚜虫种群密度较低时,推荐使用质量浓度为15~20 mg/L,在种群密度较高时使用25 mg/L,重点对新梢进行喷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烯啶虫胺与氯噻啉复配的可行性,并明确其复配后对褐飞虱的增效作用及田间防效。[方法]室内测定烯啶虫胺、氯噻啉及其复配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的活性水平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当烯啶虫胺与氯噻啉之间的有效成分配比为1∶1、2∶1、3∶1、4∶1时,都表现为增效作用,且最佳配比为2∶1,共毒系数(CTC)达到159.61。田间防效试验表明:烯啶虫胺·氯噻啉(2∶1)混剂施药后7 d防效高达94.75%,明显优于5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79.12%)、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70.73%)和3%啶虫脒微乳剂(70.54%)3种对照药剂。[结论]烯啶虫胺与氯噻啉按照2∶1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具有更好的田间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7,(1)
[目的]建立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80%吡蚜酮·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ODS-2反相色谱柱,紫外检测器,以乙腈/水/磷酸盐缓冲液(体积比10∶80∶10)为流动相,对试样中吡蚜酮和烯啶虫胺进行分离,外标法定量测定。[结果]吡蚜酮和烯啶虫胺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5和0.9998,方法标准偏差为0.29和0.22。变异系数分别为0.51%和1.2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和99.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有效地分离了样品中的吡蚜酮和烯啶虫胺,而且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线性关系好。  相似文献   

10.
[方法]在长沙和贵阳两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定量分析50%烯啶虫胺可溶粉剂在水稻环境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为水稻中烯啶虫胺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烯啶虫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84~2.00、2.15~2.78、4.78~4.95 d.[结论]在推荐使用剂量和最高使用剂量条件下,收获的糙米中烯啶虫胺的残留量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评价氟啶虫胺腈原药以及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的杀虫活性。分别采用浸叶法和常规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啶虫胺腈原药对桃蚜和瓜蚜48 h LC50值分别为0.98 mg/L和1.70 mg/L,氟啶虫胺腈对桃蚜和瓜蚜的相对毒力分别是啶虫脒的4.2倍和2.0倍。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蚜和瓜蚜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平均防治效果为82.0%~96.0%。氟啶虫胺腈可有效防治桃蚜和瓜蚜,是农业生产上防治蚜虫的理想药剂之一。  相似文献   

12.
陈源  陈昂  蒋桂芳  卓凌  罗香文  张松柏  张德咏  刘勇 《农药》2014,(12):900-903
[目的]评价苯醚甲环唑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方法]采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法、静态水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法、半静态水鱼类毒性试验法,分别研究苯醚甲环唑常用剂型对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斜生栅藻生长抑制EC50(72 h)值分别为1.58、1.13、0.353、1.18 mg a.i./L,对大型溞急性活动抑制的EC50(48 h)值分别为4.07×10-2、0.219、0.461、0.717 mg a.i./L,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 h)值分别为2.64、4.75、0.777、7.05×10-2mg a.i./L。[结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斜生栅藻均为中等毒性,对大型溞的毒性等级依次为剧毒、高毒、高毒、高毒,对斑马鱼的毒性等级依次为中毒、中毒、高毒、剧毒。  相似文献   

13.
本地前期一、二、三代灰飞虱主要传播以条纹叶枯病为主的病毒病,后期五、六代灰飞虱导致植株尤其是穗部煤污发黑。试验表明,烯啶虫胺单用防治灰飞虱一代成虫、三代若虫效果较好;有效剂量相同的烯啶虫胺可溶粒剂防效略优于可溶液剂;烯啶虫胺在干旱无水的麦田使用,药效不能完全发挥,对灰飞虱的杀伤力不强。  相似文献   

14.
《农药》2016,(11)
[目的]评价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方法]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的LC_(50)或EC_(50)值,并对试验中噻呋酰胺药液的真实浓度进行检测,判断其急性毒性并做出安全性评价。[结果]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低毒,95%噻呋酰胺原药对斑马鱼急性毒性为中毒;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大型溞急性毒性为中毒,对羊角月牙藻为低毒。[结论]生产应用中仍应注意控制噻呋酰胺的用量,尽量减小其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意大利蜜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生产中常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毒性及风险性。[方法]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7种生产中常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急性接触毒性和经口毒性,并利用EPP0采取的计算危害商(HQ)值的方法对7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做风险性评价。[结果]噻虫嗪、噻虫胺、呋虫胺、吡虫啉对蜜蜂在急性毒性为高毒甚至剧毒,风险性为中等风险到高风险;烯啶虫胺急性毒性虽较高,但风险性相对较低;啶虫脒和噻虫啉急性毒性为中毒或低毒,风险性均为低风险。[结论]生产中选择对蜜蜂风险性低的品种(啶虫脒、噻虫啉、烯啶虫胺),避开蜜源区和需要蜜蜂授粉的植物。  相似文献   

16.
郇志博  于世幸  王明月  韩丙军  吴琼  徐志 《农药》2023,(10):741-745
[目的]规范溴虫氟苯双酰胺、双丙环虫酯和氟啶虫胺腈3种新药剂在豇豆上的使用。[方法]开展了3种杀虫剂在豇豆上的残留行为及膳食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溴虫氟苯双酰胺、双丙环虫酯和氟啶虫胺腈在豇豆上的半衰期分别为3.1、2.2、3.6 d。在采收间隔期为1、3、7 d时,3种农药的NEDI仅为ADI的0.1%~4.1%,膳食风险可接受。[结论]推荐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分别按照50、50、100 g a.i./hm2在豇豆上喷施,3种农药的共同安全间隔期可设为1 d。  相似文献   

17.
氟啶虫酰胺对水稻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及天敌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药》2016,(11)
[目的]通过氟啶虫酰胺田间防治水稻白背飞虱试验,评价其防治效果及对天敌的安全性,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田间条件下设置制剂为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600、750、900 g/hm~2,对照药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 g/hm~2,药后1、3、7、14、21 d调查白背飞虱、蜘蛛虫口数量,计算药剂对飞虱的防治效果、蜘蛛的杀伤率。[结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600、750、900 g/hm~2药后1~21 d对飞虱的防治效果为45.23%~85.41%,中高剂量防效(57.02%~85.41%)与对照药剂吡蚜酮(62.76%~92.62%)无显著性差异,试验药剂对田间蜘蛛杀伤力与吡蚜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氟啶虫酰胺对以白背飞虱为主的田间防治效果优异,对稻田蜘蛛安全,推荐剂量为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750~900 g/hm~2,在白背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烯啶虫胺对柑橘粉虱的毒力和防治效果。[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烯啶虫胺对柑橘粉虱室内毒力,在田间进行小区药效试验。[结果]烯啶虫胺对柑橘粉虱成虫的LC50值为1.89 mg/kg;田间药效试验中,10%烯啶虫胺AS 100 mg/L对柑橘粉虱药后1、3 d防效分别为98.75%、96.04%。[结论]烯啶虫胺对柑橘粉虱有较高的活性和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郇志博  于世幸  王明月 《农药》2023,(7):530-533
[目的]为了筛选出对海南豇豆蓟马和斑潜蝇防效较好的药剂。[方法]开展了4种杀虫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溴虫氟苯双酰胺悬浮剂(SC)50 g a.i./hm2和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WG)100 g a.i./hm2对蓟马药后3 d的防效为76.2%和75.8%。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DC)50 g a.i./hm2和50%氟啶虫胺腈WG 100 g a.i./hm2对斑潜蝇药后7 d的防效为73.0%和76.5%。[结论]推荐5%溴虫氟苯双酰胺SC和50%氟啶虫胺腈WG防治海南豇豆蓟马,50 g/L双丙环虫酯DC和50%氟啶虫胺腈WG防治海南豇豆斑潜蝇。  相似文献   

20.
《农药》2021,(6)
[目的]研发悬铃木方翅网蝽绿色防控新产品及其使用技术。[方法]20%呋虫胺可溶粒剂在悬铃木上注干使用,观察其溶解性和传导性,及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效果。[结果]在树干基部斜向下30°打孔施药,3~4 d内20%呋虫胺可溶粒剂完全溶解。对注药树上中下3层枝条采样检测,均检测到呋虫胺,表明呋虫胺在悬铃木中可传导分布。注干施药当年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防治效果可达到84.54%以上,第2年也能达到一定的防治效果。[结论]20%呋虫胺可溶粒剂对悬铃木方翅网蝽有很高的防治效果,对环境影响小,避免了对人造成意外伤害,具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