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附录C的简要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的附录C主要是对标准考核中的有关技术问题作进一步的说明。放在附录中的原因是由于篇幅较长而不便于在《规范》正文中叙述。附录C的主要内容包括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测量过程的统计控制,以及计量标准考核中与测量不确定度及其评定有关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正>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附录C.1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规定了有关重复性考核的内容。在《计量标准考核讲义》(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组编,以下简称"讲义")中明确了对重复性考核的要求。笔者认为计量标准重复性本身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一个不确定度优于计量标准本身的被测,无论计量标准本身是测量仪  相似文献   

3.
尹京  张民 《中国计量》2003,(3):31-31
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和稳定性是考核计量标准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新建计量标准考核和复查中,都要对这两项指标进行考核,经考核符合要求,就能证明其无论是短时间还是长时间,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经修订的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详细阐述了对新建计量标准测量重复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和考核方法,与原规程相比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但对计量标准复查考核时,测量重复性和稳定性的要求和考核方法没有明确规定,如果仍然按《规范》中附录C的C郾3,C郾4条款要求做显然不合适。因为在复查考核中,计…  相似文献   

4.
范有军 《中国计量》2007,(10):60-60
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3.4中对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的定义为: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问恒定的能力。而在附录C4.1中规定,在进行计量标准考核时,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用该计量标准测量稳定的被测对象时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并且在附录C4.3.1中介绍了新建计量标准稳定性的考核方法。可见.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是一个系统性考核.除了对计量标准(计量标准器与配套设备)自身计量性能稳定性进行考核外,还涉及人员资格(检定员或校准人员资格)、方法依据(检定规程或技术规范)的选择、[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正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是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之一。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是建标单位必须提供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它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个  相似文献   

6.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是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之一。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是建标单位必须提供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它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  相似文献   

7.
计量标准考核是保证全国量值准确可靠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国家历来非常重视。计量标准考核办法是《计量法》实施后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实施的第一个计量规章。为保证计量标准考核 (复查 )质量 ,确保量值的准确可靠 ,使标准考核统一、规范 ,国家技监局针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于 1992年制订实施了《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原JJG10 33- 1992 ,以下简称“试行”)。但是 ,由于该规范对某些条款的要求比较抽象 ,含糊 ,只做“满足要求”判别 ,不仅使考核单位难以组织实施 ,也给考评员的具体操作带来不便。从近年来某些单位的“计量标准”到期复查情况来…  相似文献   

8.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四章阐述了计量标准的考核要求.要求包括计量标准器及其配套设备、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环境条件及设施、人员、文件集及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确认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三相电能标准建标为例,介绍了Excel在编制《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计量标准技术报告》和《计量标准履历书》中的“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考核图表”中的应用,解决计量标准建标考核工作中有关重复性试验、稳定性考核以及检定/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计算问题,并利用Excel的图表功能制作了“计量标准器稳定性曲线图”。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11月30日,《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发布〈海洋倾废记录仪检定规程〉等32个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公告》(质检总局公告[2016]第119号),发布了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代替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原规范"),新规范自2017年5月30日  相似文献   

11.
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和稳定性考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明确提出了计量标准应进行稳定性和测量重复性考核及计量标准器在两次检定周期之间要进行运行检查或验证比对试验的要求。为此。新疆计量测试研究所近两年在组织新建计量标准的申报和已建计量标准的日常管理中,均按此要求分别进行了计量标准的测量重复性考核和稳定性考核,并对实际运作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丁跃清  邓媛芳 《中国计量》2023,(8):57-62+70
计量标准是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用于检定或校准其他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国家对重要计量标准实行考核制度,并纳入行政许可的管理范畴。为了进一步加强计量标准的管理,规范计量标准的建立、维护和使用以及考核工作,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了JJF 1033—202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该规范将于2023年9月15日起实施。文章介绍了JJF 1033—2023的修订背景,10个方面的主要修订内容及修订理由,以及技术规范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人员、计量标准器及配套设备、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校准规范、书面审查远程考评、计量标准环境条件及设施发生重大变化的自我声明等6个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够对计量管理人员及计量技术人员尽快熟悉新规范新要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第五章阐述了计量标准考核的程序。计量标准考核是国家行政许可项目,其行政许可项目的名称为计量标准器具核准。计量标准器具核准行政许可分四级许可,即由国家质检总局和省、市(地)及县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计量标准实施行政许可。  相似文献   

14.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之一.它是指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也就是说.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表示计量标准所提供的标准量值的长期漂移的度量.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用经过规定的时间间隔后计量标准提供的量值所发生的变化来表示.因此.计量标准的稳定性与所考虑的时间段的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15.
郑党儿 《工业计量》2010,20(5):60-60,62
1修订背景 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原规范”)于2001年3月2日发布,2001年6月1日开始实施。原规范明确了计量标准考核的申请、申请资料的审查、组织和实施、内容和评审、复查、监督等有关内容,对规范和指导我国计量标准考核和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原规范实施已有六年多,在此期间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也发现原规范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计量标准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是指在规程规定的条件下.用该计量标准对典型的被检定(或校准)对象,进行检定(或校准)时所测得结果的不确定度。计量标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结果直接影响到验证结论。在《规范》附录C中推荐了三种不确定度的验证方法,三种方法对验证结果的判定都离不开所评定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计量标准考核(即计量标准器具核准)是国家行政许可项目,根据国家行政许可的有关要求,"谁发证,谁负责",所以,有必要加强计量标准考核的后续监管.<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第七章规定了计量标准器或主要配套设备的更换、其他更换、计量标准的封存和撤销、计量标准的恢复使用以及计量标准的技术监督等五个方面的后续监管.  相似文献   

18.
正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之一,它是指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问恒定的能力,也就是说,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表示计量标准所提供的标准量值的长期漂移的度量。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用经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为了规范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动工作,进一步加强计量标准和计量达定人员考核工作的管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制定并发布了《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章程》。《章程》共分五章二十四条,对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的职责、组织机构、经费等问题进行了规范。《章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全国计量标准、计量检定人员考核委员会章程》发布@局文  相似文献   

20.
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中多处对稳定性考核提出要求,如申请计量标准考核时,应向主持考核的计量行政部门提供《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记录》;受理考核的计量行政部门应当对申报的计量标准试运行期间稳定性考核记录是否完整进行审查;计量标准考评员应当对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进行考评:申请复查的计量标准应当提供《计量标准证书》有效期内《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记录》。另外,《计量标准履历书》中要求填写《计量标准器稳定性考核记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