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建筑与自然     
本文是葛如亮教授早于70年代末写成的一篇阐述“建筑”与“自然”两者关系的文章,其观点展示了作者生命的最后十年中的建筑哲学观和建筑创作方向,本刊经整理后特予刊载,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自然建筑化将自然环境融入到建筑之中,使自然拥有建筑品质,也赋予了建筑以自然属性,从而完成两者的对话。然而,不同的建筑师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本文尝试通过对两位日本著名建筑师作品的比较,对这一设计手法进行初步的探讨,意图启发建筑师通过把自然融入建筑来实现建筑的自然和谐性。  相似文献   

3.
丁君  付士洋 《山西建筑》2009,35(19):42-44
分析了将自然环境引入建筑内部的方式和作用,提出在设计中应利用这一手段来改善建筑内部小气候,以降低建筑能耗、提高建筑内部的环境质量,加强人与自然的沟涌,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4.
唐君 《安徽建筑》2007,14(5):11-11,15
文章初步探讨了当今建筑设计发展中的装置化倾向,简要介绍了"新装置主义"建筑这一建筑形式,分析了装置化建筑的内涵,最终得出这类建筑在城市发展与城市活力营造中的作用与影响,即在城市设计中通过建筑表达出人类的智慧与情感。  相似文献   

5.
胡勇  王丽君 《四川建筑》2010,30(6):53-54
从近代开始,科技革命和工业交通革命改变了人的物质生活方式,人类的精神生活也随之改变。20世纪60年代的高技建筑反应了当时人们崇尚科技的愿望,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便利和精神上的享受,同时带来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在早期的高技派建筑对人类细腻情感的漠视,以及在节能、环保和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的情况下,高技建筑面临一个新的严峻问题。文中简单阐述高技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精神和对环境问题做出的回应。  相似文献   

6.
程澜 《山西建筑》2007,33(2):52-53
通过对安藤忠雄光、水、风系列教堂设计的分析,得出建筑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人、建筑、自然因素的内在联系,以创造出令人难忘的建筑空间感受,给建筑带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钱方 《中外建筑》2003,(5):55-56
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建筑艺术作品涉及到再现与表现的关系问题,这也是艺术哲学的根本性问题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建筑创作思想的一些现象分析,提出呈现的建筑艺术创作观,使再现与表现得以相互包容、和谐共生,以倡导一种追求建筑本原的建筑创作观。  相似文献   

8.
环境的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让人们不得不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作为建筑的设计者,在设计作品时,也应该关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主要通过对生态建筑的理解,从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条件和建造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态建筑的角度阐述了其应兼顾的两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9.
刘先觉 《华中建筑》1993,11(1):15-20,25
近年来,建筑美学问题已成为学术界关心的热点之一。建筑美学是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审美观也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又制约着建筑师的设计思想,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建筑流派。建筑美学理论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文章重点讨论了四方面的问题:建筑的审美与评价;建筑艺术语言的表达与抽象;当代建筑审美的多元化倾向;当代建筑美学的群众参与倾向。  相似文献   

10.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面宽、线长、点多、容量大。她不似黄山以奇取胜,不似泰山以历史文化独步天下,也不具有漓江“甲天下”的王者风范。她是一支钢琴协奏曲,以其田园风光和“天人合一”的神韵沁人心脾,涤荡心胸,其中楠溪江乡土建筑更是和谐的乐章,成为风景  相似文献   

11.
程悦 《新建筑》1992,(2):45-47
一、造型艺术百业俱兴,为何唯有建筑踟蹰不前?我们只要看一张椅子,它的靠背、座垫、钢管弯成的支脚和紧固它们的螺钉,每一样构件都有功能上的作用,同时又是一种实实在在表达力感的形式。在这把椅子上,功能和形式并没有作为“内”和“外”截然分开,它们共生—体。只不过功能是抽象的,形式是具体的。室内、家具、服装、玩具、装潢、包装等等造型艺术,功能和形式的相关性都很强,甚至有点不可分。这就使设计师更能把握设计的实质,一方面注重功能的创新和完善,一方面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意趣,从而佳作纷呈。建筑领域,却是一番茫然失措的景象,一会儿  相似文献   

12.
定义:有机建筑(organicArchintecture)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现代建筑理论及创作思潮.  相似文献   

13.
笔者认为建筑的自然采光离不开建筑的空间组织,本文从中庭与开放走廊、退台、采光竖井、漫反射夹层出发,就此论点就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任长瑞 《门窗》2012,(8):51-52
在建筑设计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好的方式是充分利用自然光为室内空间提供照明、采暖等,减少人工照明及采暖能耗.并通过合理的遮阳技术减少强烈的阳光直射和眩光,降低建筑的能耗.  相似文献   

15.
文中论述了东西方传统建筑在观念、发展趋势及对待自然上的两种不同态度,通过对比分析,着重阐述了中国与西方的传统建筑与自然在体量、空间发展方向、与外部空间形式及耐久性等五个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以及在近现代建筑文化中东西方双向交流融合的趋势,并提出了探索建筑生态和城市生态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地域主义建筑的概念、地域主义建筑的决定因素及其生成与发展的客观规律;阐述了地域主义建筑与乡土建筑的关系及地域主义建筑的共性、个性与时代性等基础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建筑与民俗——建筑空间的文化人类学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面对我国地域习俗和文化传统正悄悄消失的危险,文章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神视建筑空间,认为建筑环境,都市的多种选择性源自于不同的民俗文化,建筑空间和民俗文化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和同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在中国新建筑的探索道路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城市与建筑研究所所长吴良镛1建筑创作的困惑中国大规模城乡建设,成绩伟大、优秀的作品时有出现,但普遍建筑设计水平、建筑创作的方向颇令人困惑。...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与自然的艺术性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慧敏 《山西建筑》2009,35(2):41-42
指出建筑的实现是多方面的合力作用,藤森照信便是典型代表,通过分析已建成的作品,提出了建造规模,建造材料,施工以及项目的委托人共同促成了这种“野蛮前卫建筑”的实现的结论,从而更好地实现建筑与自然的艺术性表达。  相似文献   

20.
建筑有无论     
一、从老子的“有无说”说起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有”与“无”两个字,不但常用,而且多义;不但玄妙,而且深奥,是解释他的“道”的理论的“关键词”。例如一章中:“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在这里,“无”是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的;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二章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声音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是用来说明几种对比存在关系的。三十九章中:“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是讨论道德伦理问题的。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