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文章从绿色生态构建与城市建设的相关矛盾出发,提出了解决这些矛盾的一种新的城市绿化模式,即城市绿化空间拓展模式,并分析了该绿化模式的内涵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说明了构建城市绿化空间拓展模式的积极意义。以及如何解决在建设这种绿化模式时一些可以预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园林及绿化,已经从人类生存、生活环境的角度来认识。当今,现在城市绿化问题的关注点一直在怎样改善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上,立体绿化的出现无疑会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未来发展趋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立体绿化打破了传统的绿化方法,注重从平面到立体概念的空间转化,体现了崇尚绿色和人与自然精神的和谐。总之,立体绿化是解决城市绿化更新问题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马思云 《中外建筑》2014,(7):118-120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中人口、建筑的不断增加,有限的绿化面积与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矛盾日益加剧,进行立体绿化,增加绿化量势在必行。本文从立体绿化的产生背景,国内外的现状分析以及城市园林中的创新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表明了城市立体绿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浅论立体绿化在城市建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追求宽敞、方便的建筑使用空间的同时,也追求舒适的建筑外部环境,已成为一种趋势。这几年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当一栋栋钢筋水泥的建筑挤满了我们周围每一寸土地时,我们才真正感受到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最缺少的原来是绿色。当前的矛盾是绿化面积与建筑用地的矛盾。现在有一种趋势是大量兴建城市广场,但这种不顾城市属性的绿化似乎更趋向了另一种极端。我们应该在建筑与绿化中寻找平衡,应该追求绿化与建筑的整体与统一。建筑与环境的协调本来就是设计者所应考虑的,立体绿化的要求是让绿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语言用于设计,服务于环境,解决用地紧张的矛盾。建筑的立体绿化即在建筑设计中将绿化作为一种设计语言,把绿化的概念扩充到空间构成中去解决城市用地紧张,满足市民对公共绿地需求不断增大的愿望。我们可以试想当一栋栋建筑被绿化,那么一个个街区及一座座城市便会浮在绿色的海洋中。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城市中推行立体绿化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我国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城市立体绿化的原则、形式及组成要素,提出了发展城市立体绿化的建议,指出立体绿化是在保持城市原有基础上,增强城市绿地总量和质量的一种绿化设计新形式。  相似文献   

6.
东方美晨屡屡违法拆迁,究竟何人能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目标,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城市园林绿化事业的迅猛发展。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国各地城市的绿量还不充足,绿地分布不够均匀,绿地矛盾也比较突出,大力倡导“立体绿化”是当前搞好城市绿化的当务之急。立体绿化主要优点有四:一是改善环境,二是节约土地,三是丰富景点,四是有利健康。立体绿化是解决因城市用地紧张而造成的绿化覆盖率低、绿化效果差以及城市生态失衡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大力开展立体绿化,将城市绿化从地面延伸到楼顶、阳台、桥体、墙体等,使园林化从平面走向立体,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的绿化空间…  相似文献   

7.
王小元 《华中建筑》2021,39(3):131-134
随着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高速发展带来的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加剧.该文以江浙沪地区为例,介绍城市立体绿化在治理城市温室效应,改善城市小气候中的应用.对江浙沪地区的环境气候及城市立体绿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着重介绍了该地区城市屋顶绿化及墙面绿化.希望以江浙沪地区为指导,为全国的城市立体绿化...  相似文献   

8.
朱大明 《住宅科技》1994,(12):15-17
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对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山水城市”的观念已日益被人们所认识,但与此相悖的是,城市用地日趋紧张,可用于绿化的地面面积逐年减少,因此,开拓绿化空间已成为国内外城市建设普遍关注的问题,向空中发展进行立体绿化已成共识,但做为空间立体绿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屋面绿化,则一直未能普及。本文就此探讨有关问题,并提出一种简便易行的屋顶绿化形式——盆载棚架式屋顶绿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立体绿作为一种新型的绿化形式,在缓解城市环境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文章通过阐述立体绿化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一方面提出城市建设对景观绿化的新需求;另一方面分析立体绿化在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中的作用,并尝试给出合理化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了城市立体绿化的重要性,并提出城市总的绿化面积应包括立体绿化面积。  相似文献   

11.
城市绿地的避灾功能及其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随着对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视和相关规划研究的展开,出现了一些与城市绿地防灾避灾功能相关的定义、概念,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或共识。对城市避灾绿地从概念、规划定位、选址要求、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应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体系的高度评价城市绿地的避灾能力,并对避灾绿地服务半径的合理确定、建设时限、容量计算等问题提出了见解,力图从新的角度审视、指导今后公园的改造和建设,真正实现公园平时与灾时的功能转换。  相似文献   

12.
从名与实关系的角度论述城市建设绿地和城市规划绿地的基本概念,二者的演化背景和内在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目前城市绿地建设和规划中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南京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提出了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指标的选取标准和完善城市绿地规划指标体系的建议,以供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分析中国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标存在问题 ,探讨建立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和指标体系 ,提出以绿量率为代表的生态、立体绿化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潘仪  刘泉 《城市规划》2020,(4):83-89
从历史角度看,城市规划领域的绿地与开放空间用地概念同源,二者的关系界定也曾引起城市规划专业内的争论,但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发展过程中,随着绿地系统规划专业化发展,绿地概念的内涵逐渐缩窄,而开放空间概念较为泛化,绿地与开放空间用地的关系逐渐分离。2012年颁布的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中绿地与广场用地合并形成“开放空间用地”的新举措是对二者关系的再界定。在这一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应该在以绿化要素为主要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开放空间系统的整体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周聪惠 《中国园林》2022,38(5):50-55
非正规城市绿地在建成环境中具有良好适应性,能填补正规城市绿地服务盲区,在高密度城市中有巨大发展价值和潜力。但非正规城市绿地空间和功能属性均与正规城市绿地存在差异,很难直接在规划中照搬套用常规城市绿地规划调控范式。为此,基于相关研究和实践,对非正规城市绿地概念内涵及其空间和功能属性展开辨析,与之对应并结合中国现实条件,从开发“预置化”、用地“长储化”及运营“开放化”研究非正规城市绿地的用地保障策略,并围绕潜力用地甄别、体系化统筹、精细化指引研究其调控支持策略,为相关政策制定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研究综述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在近10年来国内外城市绿地领域论文检索的基础上,总结了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发展特征、效益评价、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化现状、成功理念及范例,概括了世界城市绿化的主要理论流派、代表性理论及优秀绿化模式;回顾了我国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绿化及绿地规划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城市绿地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公共绿地”与“公园”的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徐波  赵锋  李金路 《中国园林》2001,17(2):6-10
公共绿地与公园是在编制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过程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公共绿地”在我国已经使用了近50年,但是从分类度对其名进行系统而深入的讨论则并不多见,文章针对继续延用“公共绿地”这一名称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在绿地分类中心“公园”替代“公共绿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城市绿地布局对所在城市区域的局地气候的影响效应,采用华南中尺度区域模式GRAPES大气模拟方法,在ArcGIS10.0和ERDAS9.2平台上进行地形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数据的转换,使其接入GRAPES大气模拟界面进行局地气候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对局地风场的形成影响显著,并与其分布紧密相关,城市绿地能够与周围建成区之间形成局地风场的圈层效应,强化周边区域的风速,利于空气污染的稀释。试验结果还表明,城市绿地空间分布对温度场的空间分布影响微弱。据此分析,城市绿地的空间布局规划应当考虑其对城市局地风场形成的影响,通过一定规模面积的绿地布局能够增强城市气流输送,并激发城市中尺度次级环流,进而改善周围环境温度,对局地气候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基于局地气候改善的优化绿地布局方式是保留并建设位于城市上风向的大规模氧源绿地,同时在城市一定范围区域内,集中布局面积不小于70ha的绿地,而非进行点小面广的星星点点式布局。  相似文献   

20.
李春青 《工业建筑》2006,36(Z1):23-24
通过分析北京城市形态发展的现状,提出当前比较重要并急待解决的两方面的城市形态问题。一个是“绿”网问题,一个是“路”线空间问题。通过分析问题的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一是结合旧城更新增加北京内城的公共绿地面积,加强内城的绿化形态的网络化;二是加强城市设计审批的力度,建造完整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