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是麦克·道格拉斯博士1988年参加“中国城市化问题国际研讨会”的论文的一部分。作者对中国城市化问题有数年研究经验,所提出的加强城市化过程中的城乡联系的观点有参考价值,对中国城市化历史的一些评论也有新颖之处.  相似文献   

2.
1 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1.1 全球进入城市世纪,城市成为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 新世纪有“城市世纪”或“城市时代”之称,未来的世界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1993年联合国东京会议,称“21世纪将是一个新的城市世纪”。根据联合国的预测,2000年到2025年世界城市人口将从24亿人猛增至50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由47%升至61%以上①。目前,世界上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城市不只是单纯的居住方式,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重大。2001年6月,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纽约“伊斯坦布尔+5”人居特别联大上的致辞指出:“世界正处于历史的彻底变…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这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必然趋势。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但不应把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对立起来,不能以牺牲城市环境质量为代价来控制城市规模,要探讨适合国情的城市化水平,走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4.
进入8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其负面效应也渐渐显露。事实让我们认识到不能盲目城市化,而应立足于中国的客观实际,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思考,借助多学科融贯的综合研究,促进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北京城乡交接带土地利用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京城乡交接带土地利用的发展变化吴良镛,刘健一、对城乡交接带发展问题的初步认识城乡交接带紧紧围绕城市中心地区,是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逐步从城市特征向农村特征过渡的地带,同时具有城市和农村的部分地域特征。由于特殊的地理区位,它的发展既受到城市中...  相似文献   

6.
我们讨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思路,第一步是了解世界城市化的历史,可以从美国和欧洲两类国家模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已经在上篇评论文章中讨论过);第二步要庖丁解牛,将中国数量众多的城市分门别类,依据不同的城市规模和特点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化发展之路。我认为中国城市化要遵守的最高原则是:土地至上原则。在大城市建设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一方面控制住大城市的规模,集约化高效发展;另一方面农民在向城镇居民转变的过  相似文献   

7.
中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中。200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只有36%.2007年将近45%,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可能会达到65%.2050年到75%。这组数据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每年有一千多万的农民变成城镇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在人类发展史上恐怕是没有的.这么一个大规模的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在全球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也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8.
一、城市化是个国际现象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以后,世界上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工业发展,农民大批脱离农村走向工业聚集的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新的不同规模的城市大量涌现。随后,世界各国先后开始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这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一经波澜骤起就蔓延整个世界,使任何地区和国家,不管其发展阶段如何,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城市化的领先者。尽管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发展到现代城市阶段,人口猛…  相似文献   

9.
人们到长江边的苏南名城江阴市参观游览 ,有两个地方是必定要去的 :其中之一是江阴长江大桥 ,另一个地方便是华西。对于江阴长江大桥 ,人们对它的神往是必然的。这座总投资达33 .74亿元、全长3071米的现代化钢悬索桥 ,以一跨1385飞越天堑的宏伟气势 ,扼守在万里长江下游宽阔的江面上。它那宽33.8米的桥面离江水50余米高 ,足可通过5万吨级的巨大海轮。因而它被称为“中国第一桥” ,真是当之无愧。但是华西为什么也这样吸引人呢?它不过是一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小村庄罢了。早先 ,象苏南广大农村的其它村庄一样 ,它人多地…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城市化的本质就是现代化,本文结合建立国后我国城市化的历程,说明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并没有很好结合这一事实,探讨性地提出了我国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认为应吸取城市化的历史教训,重视城市化的质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此,应保持适宜的城市化速度、城市化的有序性,衡量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水平不仅要有经济指标,还要有社会指标,要保护和发展城市──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的关键是提高人的素质。  相似文献   

12.
胡佳  杨柳 《山西建筑》2011,37(31):9-11
运用平行比较法对三种“少”与“多”的观点进行了分析,从思想渊源、历史背景、主要思想及对建筑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提出“more from less”在当今社会更具生命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蔡赫 《城市建筑》2014,(4):343-343
城镇化是各个国家对工业化的实现、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反映了社会的变更。中国新的城镇化道路正面临着诸多问题。城镇化启动方法的正确总结及我国现有城镇化的核心问题的梳理,还有城镇化推进模式的制定拥有很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新形势下的城乡(人口)划分标准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和乡村的划分以及城乡人口的统计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基础性工作。科学的城乡(人口)划分标准对于我国城镇化相关研究和政策制定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城市人口和用地发展规模预测、空间布局安排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一直以来统计部门都是以"城乡行政地域"和(或)"城乡实体地域"为基础来划分城乡(人口),并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划分标准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实际上城镇化本身的内涵非常广泛,除了空间上的城镇化转变,还包括人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转变,这在城乡(人口)划分上应该给予重视,以顺应转型时期城镇化发展的诉求。考虑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双重性特点,以及居委会和村委会在人口构成、职能、土地权属、行政关系和人口职业等方面的城乡差异特征,建议固化城乡(人口)划分标准,以"居委会和村委会所辖地域(常住人口)"作为划分依据,这样今后不需要频繁改动城乡划分口径,需要做的只是改进居委会的设置程序和标准,完善"村改居"相关的农村集体经济资产处置、农村优惠政策延续和村(居)民社会福利以及土地权属转变等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新的简易城乡(人口)划分标准也有利于真实反映转型时期我国城镇化数量的提升和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的政府主导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政府主导是中国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政府行为在城市化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由于经济体制的起点、经济转型、国际竞争的要求,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地方政府的扩张冲动等原因,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政府的作用居于领导和支配地位。政府是城市化战略的制定者,政府也是城市化制度的供给者,政府又是城市化进程的执行者,政府还是城市化绩效的评定者。  相似文献   

16.
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城镇化是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云南的关键一步。云南山地多、多民族聚居、农村人口比重大,各地发展极不平衡。推进城乡一体化既要遵循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借鉴国内外推进城镇化的有益做法,又要走符合云南实际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建构技术是衡量建筑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发展的方式、方向左右着建筑的形态和使用方式。以空间与实体的比值关系这一视角纵观西方建筑史上几个典型实例,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并从中找出建构技术发展和建筑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提出:建构技术的发展是建筑发展的物质性基础,以最少的材料获取最多的空间一直是设计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粗放型城市化道路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出现了种种粗放型特征——只注重人口数量增加,忽视人口质量的提高;小城镇遍地开花,城市体系结构失衡,功能减弱;忽视“软件”建设,城市特色消失;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矛盾突出等等。粗放型城市化道路是粗放型的城市化理念、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道路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建设用地的空间扩展日益成为现在乃至将来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文章提出了表征区域建设用地合理规模的“土地开发度”,论述其概念和内涵,并从土地承载力、建设用地扩张、土地开发调控、土地优化配置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理论、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要加强区域建设用地开发的最大容量的综合评估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嘉兴地区城乡统筹与市域规划研究--以嘉兴地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分析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空间格局所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现有规划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后,介绍了浙江省嘉兴市编制的市域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通过GIS技术摸清市域空间资源总量,在满足区域生态环境需要的前提下,统筹市域空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合理确定嘉兴网络型组合城市的空间架构与功能布局,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及社会设施,加强市域空间管治与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