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建军 《规划师》1999,15(3):35-35
(1)城镇体系发展的区域经济基础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城镇发展的基本动力,对于大多数以中小城市为主的地区来说.第二产业仍是现阶段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规划只有深入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阶段,发展机遇及其方向和趋势,特别是研究其空间区位特征.才能使规划方案与地区经济发展相协调,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发挥城镇体系规划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邹献华 《市政技术》2013,31(2):20-23,26
通过划分城镇密集地区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分析城镇空间发展特征和交通需求特征,采用区域一体化的规划方法,研究高度城市化地区过境公路与城际道路的布局形式;结合城镇空间发展态势,分区研究市域干线道路的布局形式与建设标准。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地区形成及发展的历史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地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考察和分析,总结了这一地区形成的历史基础、明清时期城镇群的特征以及近代工业化带来的区域空间形态转型的过程.主要结论是从形成机制上看,这一地区的发展具有较强历史延续性,不同于完全由于工业化或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发展类型;历史地形成了以区域为背景的城市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巨型区域是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城市化空间形态。巨型区域通过强调经济、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体化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在核心与外围地区的分工合作,促进区域共同繁荣。它既为探讨区域问题提供了一个恰当的空间尺度,又昭示着一种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本文指出了巨型区域的产生背景,辨析了其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并阐明了其对当前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指导意义。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探讨了巨型区域的边界界定方法,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格局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密集地区城镇与交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孔令斌 《城市规划》2004,28(10):35-40
根据笔者在区域交通设施规划中的实践,以我国三大城镇密集发展地区的发展为背景,探讨了城镇密集地区城镇积聚的原因,从交通运输、服务和市场三个城镇密集地区聚合要素分析区域交通需求的特征,并从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城镇密集地区对外、内部交通需求的特征,以及目前城镇密集地区交通系统建设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区域为一个发展的实体构建区域对外交通系统,从区域内城镇职能分工、大型交通设施区域共享的角度,以交通系统一体化为目标,构建与服务范围相一致、与交通需求特征相一致,满足不同类型交通联系可达性的综合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尤其是经济要素不断集中的发达地区,一方面肩负着引领全国经济发展的重任,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本文以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为例,探讨了生产要素集聚和资源环境压力空间错位下,以非均衡发展和主体功能发展为发展思路的"紧凑城市、开敞区域"城镇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7.
经济条件是城镇形成发展的基础,城镇形成和发展就是产业逐渐集中和发展的结果。随着产业的集中和发展,人口也随着发展起来,人口的集聚又促进了城镇的发展,引导着城镇空间形态的演变。不同产业发展水平对应着不同的城镇空间形态,总体而言,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城镇以点状分布为主,经济中等发达地区城镇空间形态表现为轴向集聚,发达地区城镇呈现连绵的网络形态。  相似文献   

8.
杨扬 《城市建筑》2014,(17):37-3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小城镇在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下,尤其在经济发达地区,城镇的经济水平和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但是伴随着小城镇的高速发展,各类“城市病”也逐渐显露。惟有科学的规划建设小城镇,才能保障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经济久发达地区城镇建设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为了加快其城镇发展步伐,本文以获嘉县城镇体系规划为例,从空间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探讨其城镇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刘淑英 《规划师》2001,17(1):95-98
改革开放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发达地区城镇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建制镇的发展突飞猛进,令世人瞩目。如何保证建制镇得到合理的建设和发展,为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并保证生态环境及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搞好建制镇的规划和实施管理,从规划设计入手,从规划管理的机制抓起,建立起规划实施的保障体系,使得建制镇高效而有序地发展。1 发达地区建制镇的特点1.1 发达地区的概念  本文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指经济发达地区。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00元来划分,认为北京、上…  相似文献   

11.
王光雄 《华中建筑》2014,(1):129-132
城市群在区域经济的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已上升到国家宏观战略层面。西部大开发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点,是中国未来十年甚至是几十年经济发展的高点。到目前为止,国内学者对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的研究成果较多,而对西部城市群的研究相对较少。成渝城市群作为现阶段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发展基础最好的城市群,既是当前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城市群,又是未来十年甚至是几十年我国经济重要的增长点。通过对比分析研究,该文拟从城市群空间结构的角度,分析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存在的不足和城市群潜力,并找出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典型滨海盐碱地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结合区域环境特点和前期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实例,总结并提出区域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路径和方法。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统筹考虑区域盐碱化特性和水资源污染等制约因素,实行“系统构建、分区控制”城市规划,采取因地制宜的建设策略,充分与地区排盐系统、排水防涝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及公园绿地系统等相衔接,形成了“水库-河流-湿地-绿地”复合生态系统和城市大海绵格局,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天津生态城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也为其他类似滨海地区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与区域规划--以北京地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北京空间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北京的城市功能及其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和整合,提出从城市蔓延到区域发展、从相对独立的新城到相互联系的区域城市等观点.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科学的城市定位不仅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且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础。本文从现实依据出发,根据城市发展定位理论探讨了乌鲁木齐都市圈边缘城市呼图壁的发展定位及实现定位的思路与对策,也为都市圈边缘城市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的发展形势下,区域经济成为寿光市发展的主题,空间引导思路随即产生变化,由单一的依托中心城区向区域联动转换。《寿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分析了区域发展态势和县域经济转型下的空间需求,提出了"海陆联动"的发展战略,在市域层面谋划支撑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一城一区"空间结构。寿光市的全域空间规划思路对处在大都市区内部的县级单元规划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重要门户区域的地域特色逐渐消失,已趋千城一貌,本文结合规划实例的一些成功创新理念,从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城市空间形态和独特的立体交通体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索塑造城市地域特色的各种规划手段,以期对打造城市标志门户区域提供规划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登有着浙江省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和南方山地丘陵地带小城镇的典型空间布局,本文通过踏勘、考证分析,了解古城的价值,希望能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制度变迁与城市意象模式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唐长安和南宋临安城市意象元素的分析,归纳里坊制和坊巷制两种不同规划制度下的城市意象模式特征和形成机制,指出古典坊制和里制瓦解所造成的城市土地使用,功能布局和空间格局等方面的变化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从区域模式向道路模式转型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引导城镇空间一体化统筹发展的区域综合交通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实例,引导区域城镇统筹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策略与发展模式.首先从理论上归纳总结综合交通系统与区域城镇发展的相互作用关系,随后提出引导区域城镇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策略与发展模式,最后运用前述分析论点,提出大河西先导区综合交通发展战略规划框架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过研究区域内各个城市之间的引力关系,能够探索城市之间的经济关系,这是合理划分城市圈内城市组团,实现城市组团协同发展的基础。基于城市竞争力和矢量的城市引力模型,通过加入心理距离相关理论对模型进行了改善,并以成都城市圈为例,阐述成都城市圈引力格局现状及经济联系。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后的城市引力模型计算的引力结果,反映出城市相对引力现状基本符合客观事实;成都城市圈明显呈现出“一家独大”的经济格局,成都市的城市竞争力和引力远远超出平均水平,整个城市的经济联系过于分散,区域内各城市发展不均衡,有待未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