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4 毫秒
1.
一株链霉菌发酵液的抗菌谱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赵刚  吴元华 《农药》2006,45(8):525-526,528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放线菌菌株,杯碟法测定该菌株发酵液对14种植物病原真菌和两种植物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对烟草黑胫病菌和黄瓜菌核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56.36mm和56.26mm。枯斑抑制法测定发酵液对TMV的抑制作用表明,发酵液对TMV有很好的钝化作用,发酵液与病毒汁液混合10min后接种,枯斑抑制率为93.88%,接种前24h处理和接种后24h处理的枯斑抑制率分别为87.93%和42.21%。通过对发酵液稳定性的初步研究,表明发酵液中的抗菌物质对温度、光照以及pH值变化都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雪白弯颈霉C41菌株固体发酵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及其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7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测定雪白弯颈霉C41固体发酵粗提物的抑菌活性;以玉米弯孢菌叶病菌为指示菌,测定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固体发酵粗提物对玉米灰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大斑病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0%、84.38%和80%。发酵液在25~60℃范围内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温度高于60℃则稳定性降低;有较广泛的酸碱稳定性,在pH值为6时抑菌活性最好;发酵液对日光和紫外线的稳定性较强。[结论]雪白弯颈霉C41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农药》2015,(5)
[目的]明确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及其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方法]以苹果树腐烂病菌为指示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并以11种植物病原菌物为供试菌,研究发酵液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稳定性试验表明:发酵液耐121℃高温,耐强酸强碱,自然光及紫外光处理对其抑菌活性无影响;在4℃及常温下可储存至少60 d以上保持活性不变。抑菌试验表明:发酵液粗提物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树斑点落叶病菌、油菜根腐病菌和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100%、93.32%、92.35%和91.49%。[结论]长枝木霉T6菌株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广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4.
对放线菌菌株AFI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谱做了研究。抑菌活性试验表明:AF1发酵液提取物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和10种革兰氏阳性病原菌都具有抑制活性,对4种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无抑制作用。在供试的8种植物病原菌中,放线菌AF1发酵液提取物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和苦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dicae)的抑菌率达到85%以上。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菌种AF1发酵液对紫外线、热和酸碱较稳定,室温至80℃时稳定,90℃时活性丧失,在pH 2~10范围内稳定,耐受紫外线照射。试验表明该菌株发酵液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好,有较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Brevibacillus brevis W4是从番茄茎中分离得到的1株对灰霉病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内生菌.为明确其发酵液抑细菌活性,并探索抑细菌物质的大孔树脂吸附条件.[方法]采用管碟法测定了B.brevis W4发酵液对6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活性.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选用大孔树脂对发酵液中的抑细菌活性物质进行静态吸附条件优化.[结果]B.brevis W4发酵液对供试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大白菜软腐病菌、姜青枯假单孢杆菌均有抑制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突出,直径分别为21.7、20.1 mm.大孔树脂AB-8对活性物质的吸附效果最好,其较优的静态吸附条件为上样液pH值为8.0,上样量为树脂质量的15倍,最佳的洗脱液体积分数为40%甲醇.[结论]B.brevis W4发酵液具有抑制细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AB-8可以作为抑细菌活性成分的吸附树脂.  相似文献   

6.
9种药用植物内生或附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杀虫、抑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9种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中分离得到358株内生或附生真菌,其中9株真菌的发酵液对白纹伊蚊3龄幼虫的毒杀活性较强,24 h死亡率均达到80%以上;15株真菌的发酵液对至少1种供试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超过50%;4株真菌的发酵液对5种供试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在室内测定了左旋松油醇对4种植物病原细菌和1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左旋松油醇对供试的植物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参试的植物病原细菌中,3.0 mg·mL-1浓度的左旋松油醇对番茄青枯病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圈的直径为13.3 mm.而在参试的植物病原真菌中,左旋松油醇对玉米大斑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及芥菜黑斑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EC50分别为0.1053 mg·mL-1、0.1127 mg·mL-1和0.1400mg·mL-1.  相似文献   

8.
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测定海洋放线菌BM-2菌株及其无菌发酵液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M-2菌株及其无菌发酵液对立枯丝核菌等12种植物病原真菌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嗜水气单胞菌3种细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发酵液能抑制细链格孢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该菌株的抑菌作用对pH值和蛋白酶比较稳定,紫外线、高温对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葛平华  马桂珍  付泓润  王淑芳  刘兆普 《农药》2012,(10):730-732,741
[目的]研究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GM-1发酵液的抗菌谱及稳定性。[方法]以10种植物病原菌为供试菌,生长速率法测定GM-1菌株发酵液的抗菌谱;以油菜菌核病菌为指示菌,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GM-1菌株发酵液对供试的10种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抗菌范围较广,其中对葡萄白腐病菌(Coniella diplodiella)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的抑菌率均达85%以上;其发酵液的抗菌作用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光照和紫外线照射下稳定性较好,在pH值6~8的条件下抗菌作用稳定,对蛋白酶不敏感。[结论]GM-1菌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杯碟法探讨了炭样小单孢菌JXNU-1所产的抗生素对烟草赤星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炭样小单孢菌所产的抗生素对小麦赤霉病菌抑菌作用最强,抑菌直径达23.19 mm,抗生素对烟草赤星病菌和柑橘溃疡病菌的最低抑菌体积分数与最低杀菌体积分数为6.25%,在最低杀菌浓度下,抗生素对植物病原真菌作用20 h杀菌率为100%左右.抗生素对植物病原真菌抑菌和杀菌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对一株筛选自辽河油田油水样的生物聚合物产生菌AD-05进行了发酵条件的室内评估。结果表明:菌株AD-05为一株革兰氏阴性杆菌,菌落数、发酵液黏度及多糖产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菌株在pH=8.0下,培养27 h,多糖产量达到25.2 mg·m L-1,黏度为59.96 m Pa·s;能够耐受8%NaCl。发酵产物胞外多糖在80℃下放置30 h黏度变化不明显。菌株AD-05的发酵特性为其应用于油藏出油率低、地层条件复杂的采油矿场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获得高性能的产氢菌,从碱处理后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两株产氢菌(H-1和H-2),生物学鉴定表明两株菌均为Enterobacter种属,H-1菌为Enterobacter cancerogeous HG6 2A种属,而H-2与Enterobacter homaechei83的关系最亲近.发酵实验结果表明,将H-1和H-2菌液进行1:1混合时发酵性能最佳,对应的发酵时间和产氢量分别为33h和861mL/L,混合发酵克服了H-1菌单独发酵氢产量低和H-2菌发酵时间长的缺陷.发酵液中主要挥发性脂肪酸(VFA)为乙酸和丁酸,表明两株菌的发酵类型均为丁酸型发酵.由于两株菌的协同作用,混合发酵初期VFA的累积速率降低,提高了发酵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从北极海泥中筛选抗茵活性海洋真菌,鉴定了活性菌株并对活性最高的菌株H5的代谢产物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基因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对活性最高的茵株H5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和菌种鉴定;通过纸片法对茵株H5的发酵液进行体外抗茵活性研究;将调至不同pH值的H5发酵液用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萃取,研究该活性物质的酸碱性和极性;将调至不同pH值的发酵液按不同时间温度梯度进行加热处理,研究该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同时用大孔树脂对活性物质进行提取分离。结果表明,从北极海泥中共分离得到17株真菌,其中真菌H5、H6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好的抗茵活性;茵种鉴定表明菌株H5归属于烟曲霉属(Aspergillusfumigatus),该菌株发酵液对苹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茵、真茵及耐药茵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活性产物为极性较大、热稳定性较好、耐酸不耐碱的物质;薄层层析显示活性成分在254rlm紫外光下无吸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吖啶橙诱变提高乳酸菌的脂肪酶和蛋白酶活性,结合感官评定发酵乳风味,筛选得到了具有产香潜力的7株乳酸菌突变菌。组合各株产香菌共发酵,得到了一个能产生鲜奶香基的菌株组合。该组合在以蔗糖-葡萄糖(2∶1)为碳源、添加0.5%柠檬酸铵的牛乳产香培养基中,42℃条件下连续发酵菌株La2、Lc1和St2 12 h,发酵液均质后能作为鲜奶香基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15.
超滤-醇析提取黄原胶工艺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考察了3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黄原胶收率和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对采用硅藻土过滤预处理法的稀释倍数与硅藻土的用量进行了优化。考察了膜,膜面流速,温度,操作压力及胶浓度对超滤对水透过通量的影响,并对这些参数进行了优化。考察了溶剂种类,用量及pH对黄原胶醇析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6.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6):2159-2169
Abstract

Lactic acid has extensive use in the food and chemical industry. About half the lactic acid used in the world is produced by fermentation of carbohydrates using lactic acid bacteria. The recovery of lactic aci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is more difficult than the fermentation itself. In the present work a study of membrane-based solvent extraction as a separation unit for the continuous downstream processing of lactic acid from fermentation broth was carried out.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using simulated fermentation broths made of lactic acid in acetate buffer or distilled water as the feed solution. The effects of membrane material, organic carrier, and pH of the feed solution on membrane extraction efficiency were investigated. A separation degree of 35% was obtained by using a 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WC 14%) membrane with 5% trioctylamine as the organic carrier in n-heptan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simulated system encourage the use of membrane-based solvent extraction with a real fermentation broth.

  相似文献   

17.
以Kitasatospora sp. MY 5-36菌株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带补料的重复发酵工艺发酵生产e-聚赖氨酸(e-PL),并对工艺参数进行初步研究. 在摇瓶上对重复发酵e-PL的可行性及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并在5 L发酵罐上初步构建了带补料的重复发酵e-PL工艺. 研究结果表明,重复发酵过程中最佳留种量为10%(j). 通过对间歇补料、变速补料2种补料方式的考察,确定当残糖浓度下降至10 g/L时,采用变速补料并控制残糖浓度在10 g/L时能较好地进行带补料的重复发酵生产e-PL. 经5批次发酵后发酵体系仍具有较高的e-PL生产能力,e-PL批次平均终浓度为20 g/L,生产强度达到0.159 g/(L×h).  相似文献   

18.
本实验从东北农村地区收集的腐烂土样中,分离具有纤维素降解能力的真菌,并通过对其发酵玉米秸产秆膳食纤维进一步考察,将分解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和遗传稳定性考察,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菌株JZ-11的发酵液中,膳食纤维含量最高,达到335.25 mg/L,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14.29 mg/L,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220.96 mg/L。并对菌丝形态观察,发现具有明显的霉菌特征。  相似文献   

19.
桂妍雯  程海 《安徽化工》2013,39(5):28-31
克雷伯氏菌是1,3-丙二醇(1,3-PD)生产菌。以产酸克雷伯氏菌2-1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运用质子自杀法选育,从含0.2 mol/L NaBr-NaBrO3的初筛平板上选出48株单菌落,然后结合培养基优化后的摇瓶发酵复筛,获得6个产酸突变株,其中Y-37具有较高的1,3-丙二醇转化率。经过初筛、复筛和传代实验,表明其是稳定的突变株。对菌株Y-37在自动发酵罐上进行批式发酵,结果显示:突变株产酸量大幅降低,而1,3-丙二醇的产量则显著增加。Y-37的1,3-丙二醇产量由出发菌株的10.67g/L升至18.23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