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3.
4.
本文介绍了益阳市农药厂改变25%扑虱灵配方(用4%茶皂素代替润湿剂、扩散剂等)的情况及由此取得的良好效果:产品性能和药效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方法]采用经口半致死毒性测定方法研究18.6%拌·福·乙酰甲悬浮种衣剂对鹌鹑、家蚕、蜜蜂、斑马鱼4种生物的急性毒性,并对其进行环境安全性评价.[结果]18.6%拌·福·乙酰甲悬浮种衣剂对鹌鹑7d的LD50值为314(雄性)、278 mg/kg(雌性),对家蚕96 h的LD50值为40.2 mg/L,对蜜蜂48 h的LD50值为4.74 mg/L,对斑马鱼96 h的LD50值为0.783 mg/L.[结论]18.6%拌·福·乙酰甲悬浮种衣剂对鹌鹑和家蚕为中毒级.对蜜蜂为高毒级,但该药剂主要用于种子包衣,且包衣种子播种至开花期相隔时间较长,因此对蜜蜂的风险极小.对斑马鱼为高毒级,应严格避免药液流入水域对鱼类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详细分析了百菌清原药含量、杂质和配方对75%百菌清可湿粉悬浮率的影响,通过试验,提出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了丙环唑、乙膦铝、草甘膦、苯磺隆、哒螨灵和毒死蜱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毒性,并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这6种药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急性毒性LR50分别为有效成分3.25× 10-3、1.83×102、9.16×10-2、4.58×10-2、1.26×10-4、1.72×10-6mg/cm2;6种供试药剂对赤眼蜂成蜂的风险性分别为中等风险、低等风险、低等风险、低等风险、高等风险和极高风险.不同类别药剂对玉米螟赤眼蜂成蜂风险性存在差异,即除草剂和杀菌剂对赤眼蜂相对较为安全,而杀虫剂对赤眼蜂安全性较低. 相似文献
15.
16.
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赤眼蜂毒性与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指形管药膜法测定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赤眼蜂的毒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nubilale)预蛹期的LC50(24h)分别为7.38、25.0 mg/L,毒死蜱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成蜂的LC50(24 h)分别为0.477、1.87 mg/L,甲氰菊酯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成蜂的LC50(24 h)分别为98.8、448 mg/L.根据风险性等级划分标准,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的预蛹期都为极高风险性,毒死蜱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成蜂都为极高风险性,甲氰菊酯对欧洲玉米螟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成蜂为中等风险性. 相似文献
17.
5种新型杀菌剂对4种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5种新型杀菌剂的环境安全性,采用半静态法测定了其对4种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醚菌酰胺对斑马鱼、稀有鮈鲫和凤尾鲫的LC_(50)(96 h)均大于100 mg/L,对青鳉的LC_(50)(96 h)为35.25 mg/L,其急性毒性均为低毒;氟吡菌胺对斑马鱼、青鳉、稀有鮈鲫和凤尾鲫的LC_(50)(96 h)分别为1.49、0.56、0.35、1.04 mg/L,其对斑马鱼和凤尾鲫急性毒性为中毒,对青鳉和稀有鮈鲫为高毒;苯噻菌胺对斑马鱼、稀有鮈鲫和凤尾鲫的LC_(50)(96 h)均大于100 mg/L,对青锵的LC_(50)(96 h)为88.23mg/L,其急性毒性均为低毒;嘧菌酯对斑马鱼、青鳉、稀有鮈鲫和凤尾鲫的LC_(50)(96 h)分别为106.80、0.44、85.96、4.61 mg/L,其对斑马鱼和稀有鮈鲫急性毒性为低毒,对青鳉急性毒性为高毒,对凤尾鲫为中毒;醚菌酯对斑马鱼、青鳝、稀有鮈鲫和凤尾鲫的LC_(50)(96 h)分别为0.77、0.66、0.51、0.81 mg/L,其对4种鱼急性毒性均为高毒。明确这些药剂的环境安全性对指导其科学使用,保护环境生物均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4种非靶生物毒性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4种有代表性的非靶生物蜜蜂、鹌鹑、斑马鱼、家蚕的急性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蜜蜂触杀LD50(48h)为0.009064μg/蜂,胃毒LC50(48h)为1.024mg/L,对雌、雄鹌鹑LC50(7d)为35.92、38.53mg/kg,对斑马鱼LC50(96h)为0.2390mg/L,对家蚕LD50(96h)为0.01109mg/kg桑叶。该农药对蜜蜂、鹌鹑、斑马鱼毒性均为高毒级,对家蚕毒性为特高毒级。此项工作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