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随着公众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和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以其高灵敏度和强抗干扰能力在食品分析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归纳了国内外近10年来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热点,并对比了国内外有关研究的不同着眼点;针对不同污染物和功能性有益成分,分别简述了其分析的食品类别、前处理技术、串联质谱类型、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鉴于食品包装材料与食品安全的相关性,综述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其有害成分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并对方法特性进行评价;最后根据食品分析的特点和需求,对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应用趋势和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以下简称GC-MS)的诞生使食品分析领域突飞猛进地发展,它已深入到食品质量评价、特色香味研究和残留物的检测等方面,对于食品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GC-MS技术将GC的高效分离性能与MS的高分辨性能巧妙地联接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综合气相色谱和质谱两种检测方法的特点,既具有气相色谱法分离能力较强的特点,又具有质谱检测法对化合物的结构准确鉴定的特点,能同时准确且快速地检测食品中微量的多种农药残留及其衍生物质。因此,在各国家食品检测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从各个层面分析现阶段我国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使用到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并以此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综合了气相色谱高效快速和质谱精准鉴别的优势。近些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发展迅速,在食品中挥发性组分的分离分析方面应用广泛。研究综述了气质联用技术在食品分析方面的应用进展,介绍了气相色谱的分离机理,气相色谱柱类别以及检测器分类;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营养、食品安全和食品溯源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相色谱作为一种高灵敏高效率的现代分析技术已开始用于食品分析领域。但由其操作复杂多变,在使用时应非常注意。本文重点介绍气相色谱的特点,常用的方法及注意点,还介绍了气相色谱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食品中常用抗菌药物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几种常用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硝基呋喃类的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食品中多种类别抗菌药物残留同时检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提出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在多类别抗菌药物残留同时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分析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食品中常用抗菌药物残留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论述了近年来该技术在几种常用抗菌药物如β-内酰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脂类、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磺胺类、喹诺酮类和硝基呋喃类的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食品中多种类别抗菌药物残留同时检测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提出四极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在多类别抗菌药物残留同时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对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食品中抗菌药物残留分析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正>为了解决当前食品成分含量问题,笔者在此针对气相色谱技术进行了探究分析。其中包括:茄子中有机磷农药的检测、鱿鱼胆固醇含量的检测,在测定流程中需要对色谱柱、流量、温度以及柱温进行选定,使其保证检测数据的精确性。这种测定方式的施用不仅能够获得精确的测量数据,而且还能保障人体的健康。笔者在此进行了详细分析,以便提供可参考性的依据。原有食品检测技术存在一些缺陷,一方面受技术限制,不能针对各种成分进行检测,只能固定检测一种成分,导致食品中一些有害成分不能精确测定。  相似文献   

10.
通常在食品领域会用到甜蜜素,甜蜜素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甜度,但是这种甜味剂属于非营养性的。假如人体摄入的甜蜜素量过多,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增加癌变风险,使人体的肝脏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甜蜜素含量问题已经引起相关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对甜蜜素含量的检测问题已经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食品欺诈是食品安全风险防控领域中的重要方面, 其中食品掺假作为食品欺诈的一种类型, 因其掺假物的种类性质、方式等不同往往可能带来或者引入食品安全问题。针对全球性食品掺假行为,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用于解决肉制品、牛奶、食用植物油、蜂蜜4类食品掺假问题, 总结了该4类食品的主要掺假行为, 其中肉制品掺假分为地理来源改变、肉种类替代、添加剂非法使用、过敏原引入、病死畜禽肉; 乳制品掺假主要有奶源产地改变、不同动物奶、添加富氮化合物、添加剂违规; 植物油掺假主要有油种类混合、掺入不可食用油、植物油产地改变、添加工业染料; 蜂蜜常见的掺假方式有蜂蜜产地、植物源、添加糖浆。对液相色谱-质谱鉴别食品真伪的前处理方法(液液萃取、固相萃取)也进行了总结, 以期为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真实性技术鉴别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鉴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集气相色谱的高分离和质谱准确鉴定化合物结构于一身,使得其在鉴别检验领域具备了高灵敏性和抗干扰性的特点,因此其在环保医药、电子、农业纺织、石油化工、食品安全、香精香料、环境分析、爆炸调查、未知样品测定等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这项分离、分析和检验识别技术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并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和软件系统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因而被业内广泛誉为司法学物质鉴定的金标方法。本文主要就气相色谱质谱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们更加关注食品质量。如何有效减少食品内有害物质的残留,提高食品安全和质量成为目前食品生产和加工等行业的首要任务。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有着操作简单、分类效果高以及结果准确等应用优势,逐渐成为了食品检测的主要技术。基于此,本文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在食品检验内的具体应用,并提出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食品检验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分析了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检测技术的应用原理、应用特点及其在食品检验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相关部门应用该技术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类技术。本文综述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分别介绍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离子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并结合具体实例对各项技术的应用加以阐述。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应根据未知样品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起高效、灵敏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保证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黄曲霉毒素的检测灵敏度,建立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对食品中的4 种黄曲霉毒素B1、B2、G1、G2 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样品粉碎后用体积比为84:16 的乙腈- 水混合液提取,过滤后通过真菌毒素净化柱进样,采用C18 柱分离,0.1% 甲酸溶液和甲醇做流动相,以60:40 比例等度洗脱,质谱在多反应监测(MRM)的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分析。4 种组分在5min 内完全分离,而且此方法线性关系良好,黄曲霉毒素B1、B2、G1、G2 的检出限分别是0.012、0.009、0.013、0.007μ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0%~95% 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其检出限可满足欧盟地区严格的黄曲霉毒素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食品添加剂超标、农药兽药残留、滥用生长调节剂、生物毒素污染等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大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如何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是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运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可以预防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确保人们的饮食安全.目前来看,常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包括: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食品中的矿物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通过对样品中C19--C28的全程均能分析来对食品中的矿物油进行测定。其结果比化学法准确、灵敏。  相似文献   

19.
高翠 《中国食品》2021,(3):111-111
由于食品生产工业化规模扩大、生产者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等因素,产生了食品掺假问题,掺假方式也各式各样,给检测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但研究发现,使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能有效对食品掺假行为进行判定,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等显著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食品检测工作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食品检测方法也越来越多元化,给食品检测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由于气相色谱法在食品检测中具有更高的普适范围,因此该方法的应用更加广泛。气相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技术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兴起的一种分析技术,其技术原理主要是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通过样品在气相中的传递速率不同而实现对样品组分的分离,是一种分离效率高、检测反应灵敏的分析技术。气相色谱技术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