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寺建筑在国内已形成中国自己的佛教寺院建筑。生态佛寺建筑是佛学思想与生态学思想契合的结果。生态佛寺建筑设计,需要一个设计目标。在设计内容中,需要研究佛寺建筑的文化属性和传承以及文化的相融和共生;研究佛寺建筑与人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内容;研究适宜的经济建设和运营方式;研究技术的适宜性、经济性和可行性;整体协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
佛教寺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重要类型,它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论文主要对新建仿古佛寺的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进行探讨,分别对不同的朝代风格、不同的地域风貌、不同的材料建造等的营造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谢浩 《建筑》2001,(11):57-58
佛教大约在东汉初期由印度传入中国,佛教寺院则是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建筑。我国的佛寺大都修筑精美,不仅是佛教徒聚会、烧香拜佛的宗教场所,它记载着封建文化发展和佛教盛衰的历史,也是世界建筑艺术宝库中独具一格的艺术珍品。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支持,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寺庙建筑非常辉煌的年代,佛寺建筑遍布全国各地名山大川之间,其中有些已成为留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观赏价值。 我国佛寺建筑布局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目前能看到的大都是明清建筑,布局普遍采用纵轴式,整齐对称,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布…  相似文献   

4.
<正>佛寺在我国普遍存在,许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寺庙也闻名遐迩。中国传统的佛寺建筑,大都为宫殿式的,或追求堂皇华美,或追求庄重森严,与现代建筑无法相融。佛教虽是出世的,但仍想通过入世的方式融入民众,现代佛寺的出现正是建立在这样的需求基础上。在古代,本就有舍宅为寺的传统,因此现代佛寺正需要去掉疏离与陌生感,从而使寺院成为世俗场所。同时,也能用现代建筑的设计来体现佛经禅理,建筑景观与宗  相似文献   

5.
佛寺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类型,自西汉末年传入,与中国文化交融,演化成中国式的佛教建筑.文中通过阐述佛教在我国及四川的发展概况,以成都市现存佛教寺院为例,总结了川西清代佛教建筑的总体布局,为今后修复或新建类似建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沈阳市内最有代表性的"四塔四寺"为例,对沈阳藏传寺院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佛寺空间布局、主要建筑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将"四塔四寺"与沈阳汉传佛教重点寺院及其他地区的藏传佛寺进行比较,寻找沈阳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空间与内外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科技生活的多元化发展,追寻或重建精神家园成为人们的当下需求。而佛教教义经过现代诠释,其教育学院化、组织系统化、弘法多样化的新趋势也对佛教建筑带来设计理念的转变。本研究以中台山禅寺殿堂为例,在功能空间设置、艺术形式风格等方面与传统寺院进行对照,分析总结现代佛教社会衍化对佛教建筑设计的影响,以期对我国佛教建筑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当代佛教建筑多存在着一味复古、缺少特色与不适应现代佛教功能需求等问题。本文以龙海普照禅寺为例,试图对佛教建筑的现代化发展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认为当代佛寺建设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佛教现代化的背景下采取坚持现代建筑基本理念与坚持创新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9.
佛寺园林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很多传统佛寺及其园林一直留存至今。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当代兴建的佛寺及其园林相较于传统佛寺及其园林,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该文试图从寺院用地对园林规模的影响、寺院布局与建筑形制对园林类型的影响、寺院园圃种植与绿化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寺院主要活动与访客类型对园林功能的影响、世俗审美文化对园林风格的影响这5个方面,探讨传统佛寺园林与当代佛寺园林的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奕  吴雨桐 《华中建筑》2022,(10):159-163
山林佛寺作为佛教寺院本土化的产物,在形成与发展中深受隐逸文化的影响,并将其以“基因”的形式植入山林佛寺成为隐境之所。湖北鄂州西山古灵泉寺作为净土宗发祥地,在千年历史沿革中根植隐逸基因并延续至今。笔者基于隐逸基因视角,以鄂州西山古灵泉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寺院选址、建筑布局、空间营造、景观构图四个元素的提取,识别隐逸基因进而对其在山地佛教寺院的表征加以探究,以期为同类山地佛教寺院的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湖北佛寺的时空分布特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佛教历史上中国化过程中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关系。同时,儒家"为生民立命"的思想与大乘佛教"济世利民"精神相契相合,使寺院建设呈现"社区化",从而使区域人口、经济和地理等条件成为推动佛教发展的主要作用力。该文以明清时期的湖北寺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宗教地理学方法,通过湖北地方志等资料的爬梳整理,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对明清时期湖北寺院的时空分布进行特征分析,并初步探讨形成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浅析中国佛寺的文化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青  郑洁平 《山西建筑》2007,33(18):7-8
指出作为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传入中国以后,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语汇,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制,从佛寺的由来,儒家和道教思想对佛教的影响、世俗观念的融入以及佛塔的演变几个不同的方面,对中国佛寺的文化进行了阐述,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佛寺文化。  相似文献   

13.
佛教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不断发展演化,形成了特有的中国佛教建筑文化。其中佛寺山门牌坊又是佛教建筑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论文以建筑语言系统解读佛寺山门牌坊建筑,多角度剖析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刻义理。从研究佛寺山门牌坊建筑的历史沿革切入,紧接着以柱式、面阔、檐层、屋顶形式以及结构型式来阐述其多种分类,最后从形体语种、色彩语种、肌理语种讨论了佛寺山门牌坊形态语系,从佛寺空间序幕前导、彰显佛寺宗教门第以及衬托佛寺主体殿堂三块内容探讨其空间语意。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佛寺彩画是晋系风土建筑彩画(即与风土建筑结合的传统彩画形式)的重要类型,因施于五台山佛寺建筑而成为一种典型的佛教彩画。彩画分布于山西省北部,以五台山佛教寺院群为中心。  相似文献   

15.
建筑是文化的反映与表现形式,西藏佛教建筑更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的典型代表以及物质空间与佛教文化结合的范例。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藏传佛教的发展到达顶峰,同时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也逐步成熟,有了自己较成型的建筑形制。可称之为佛教寺庙建筑的繁荣期。选择在此时期对佛教寺院中的殿堂进行空间文化分析,探索佛教文化所赋予西藏佛教建筑空间的内涵性,为西藏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6.
许砚梅  杨尘 《城市建筑》2014,(29):52-52
本文跳出了一贯的类比方式,转向通过分析有关张雷对建筑外表皮修缮改造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相应地移植应用在对佛寺建筑建筑修缮改造方案的分析中,希望能以此拓宽佛教寺院建筑修缮改造中的对外表皮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跳出了一贯的类比方式,转向通过分析有关张雷对建筑外表皮修缮改造的方法,并将这种方法相应地移植应用在对佛寺建筑建筑修缮改造方案的分析中,希望能以此拓宽佛教寺院建筑修缮改造中的对外表皮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高度进步。我国建筑也已经步入现代主义的潮流,开始面向全球化和现代化,但现代建筑的国际式会造成"千城一面""全球一面"的现象。因此,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设计道路。本文基于此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和发展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必要性,其次解析了现代建筑设计和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再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传统建筑文化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与发展,最后总结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未来趋势,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佛教在汉地的发展是从城市出发的,城市佛寺以其独特的宗教意义、文化意义影响着城市的规划与设计,佛寺园林有着影响城市绿地规划、促进城市历史文化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通过调查、研究西安汉传佛教城市佛寺园林植物设计,发现不同建筑布局及空间布局下的佛寺园林植物设计特征及规律,为城市环境中汉传佛教佛寺园林植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以塔/浮图为中心的佛教寺院原型传入中国之后,经过“舍宅为寺”的汉化发展过程,在南北朝的后期进入了形态发展的高峰。以永宁寺和日本法隆寺等几个寺庙作为这一时期形态配置的例证看来,由于对佛像崇拜的宗教需求,金堂的地位日益重要,寺院开始将金堂与塔的位置,作或左右、或前后地并置。这种形态学上的多样发展一直延续到了唐代,在金堂的地位日渐巩固后,才确立了在中轴线上以山门、金堂和法堂为主体建筑的寺庙配置。从初唐开始,塔的重要性进一步降低,配置上开始将塔列入别院;同时,汉化的建筑元素如钟楼和楼阁也配合着中轴线的组成逐渐成为寺院配置的重要组成。这一系列佛寺配置的演变过程,也反映了这段时期各种佛教思想的产生与变迁以及寺院使用模式的本土化,从而导致的建筑形制的改变。   本文试图从形态发展的角度,就中国及东亚的实例与文献记载,包括敦煌壁画、《洛阳伽蓝记》及《法苑珠林》等诸多文献中出现的佛寺描绘,以及近年来永宁寺,青龙寺等考古资料的发现,将文字记载、考古发掘与现存的实例进行图面的排比,作为寺院形态演化的推测。这个图面排比的研究,以时间为主轴探讨从东汉至南北朝一路到晚唐和五代,佛教寺院配置的可能形式发展轨迹;并就金堂、法堂、寺塔与大殿或楼阁等的形制关系,提出一些初步的观察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