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Kengo Kuma隈研吾1954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1979年获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硕士学位1985—1986年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亚洲文化协会客座研究员1987年成立空间研究所1990年成立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1994年于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都市学院授课1998—1999年任庆应义塾大学环境情报学部客座教授2001—2009年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部教授  相似文献   

2.
隈研吾(KengoKuma)日本设计师。1954年生于日本神奈川县。197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1985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建筑·都市设计学科客座研究员。1987年设立空间研究所。1990年设立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2001年任庆应义塾大学理工学教授。近年主要作品有:那须石头博物馆、River/Fil  相似文献   

3.
赖特的建筑深受亚洲哲学与日本文化的熏陶,身为日本建筑师的隈研吾对赖特的建筑思想自然十分熟悉和赞同。赖特宣扬有机建筑观念对隈研吾有着很深的触动;他的织理性建构方法也在隈研吾的作品中有清晰的体现。本文针对隈研吾建筑作品中继承赖特的建筑思想和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说明赖特对隈研吾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熊倬锐 《山西建筑》2014,40(30):44-45
从隈研吾的时代背景、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材料语言的理解等方面入手,对隈研吾"消解建筑"观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隈研吾的几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作的解读,探讨了隈研吾的"消解建筑"思想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5.
熊倬锐 《中外建筑》2014,(11):64-65
隈研吾作为日本战后第四代建筑师,他的设计在当代建筑中具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影响力。本文试图从隈研吾的时代背景、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材料语言的理解着手去展开对隈研吾"消解建筑"的研究,通过对隈研吾的几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作的解读中去探寻隈研吾的"消解建筑"思想及其方法。  相似文献   

6.
国际信息     
<正>隈研吾赢得"敦提VA博物馆"设计竞争隈研吾建筑事务所(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战胜了另外5个参加决赛的对手,赢得了设计位于苏格兰敦提市的新  相似文献   

7.
王树宇 《山西建筑》2014,(24):36-37
通过对隈研吾所著《十宅论》的分析解读与对隈研吾建筑手法的理解,探讨了隈研吾设计思想中对场所决定事物的象征作用的论述和这个理论的现实意义,得出事物的象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处场所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通过解读分析当代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建筑作品,探讨了隈研吾作品的本土性特点,并结合具体设计案例,从环境的本土性、文化的本土性以及空间的本土性等方面,论述了隈研吾的建筑设计手法,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隈研吾是一位我们比较熟悉的日本著名建筑师,由于他的建筑作品具有明显的日本情调及东方禅意特征,既有传统的文化意蕴,又很现代、极具时代感,因而广受关注。他的理论著述如"负建筑"、让"建筑消隐"等等,在建筑界也有一定的影响。他是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逆袭成长起来的建筑师,也是当今日本最为忙碌的建筑师之一。隈研吾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父亲是个建筑爱好者,受到家庭的熏陶学习了建筑。197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后来又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可谓根红苗正。1990年正式开设建筑设计事务所,当时设计的商业设施、M2等,均带有典型的  相似文献   

10.
李思颖  温雷刚 《世界建筑》2020,(7):96-100+124
文章跨学科地参照语言学系统分析隈研吾建筑形式生成方法,引入"转译"的理论和方法,梳理隈研吾所处语境,从解码与编码两个阶段,原型提取、形态模拟、逻辑同构、意境重构4个方面阐释隈研吾建筑形式转译方法,结合一系列案例解析,指出转译是丰富建筑形式语言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11.
于丁 《山西建筑》2009,35(4):46-47
通过对隈研吾建筑的案例分析,探讨了隈研吾设计思想中对材料的认识历程,提出了表现材料物质的手段——粒子概念,得出隈研吾的设计思想是将材料与结构放于平等的地位,通过粒子化的概念充分挖掘材料的特质,营造出独特的建筑氛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正你或许从来没有意识到,身边"小建筑"的身影居然这么多!东京蒂芙尼大厦、浅草观光文化中心、西班牙格拉纳达歌剧院、太宰府星巴克、法兰克福的膨松茶室……隈研吾大师带你走进他的"小建筑"世界,如今,世界已经从庞大走向微小。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带来的巨大灾难,促使隈研吾从零开始重新探究建筑。隈研吾认为,"小建筑"可以利用身边现成的材料,自己动手进行拼装,乐趣十足。沉浸于幸福之中的人类只  相似文献   

13.
隈研吾访谈     
2003年8月13日,ID+C杂志假借“苏州金螳螂”场地,特邀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先生就其作品进行了研讨,场面气氛热烈。特别感谢远道而来的隈研吾先生,陆宇星小姐和特地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新老朋友。现将访谈根据录音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杨熹微 《时代建筑》2013,(1):106-111
隈研吾在中国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始终如一坚持注重空间体验、弱化空间界限、尊重对材料本身的尝试.文章试图通过挖掘新津·知博物馆设计过程中的侧面,找寻隈研吾建筑思考逻辑的起始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东京奥运会     
正山手线新车站SHANSHOUXIAN XINCHEZHAN隈研吾设计山手线新车站东日本旅客铁道公司近日宣布,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隈研吾将主持设计位于东京山手线上的一座新车站。车站将建于田町站和品川站之间,暂命名为"新品川站"。据称,新车站将作为东京奥运会时日本的门面之一,因而隈研吾在整体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入一些日本传统元素。他的设计灵感主要源自日本传统的折纸艺术  相似文献   

16.
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对建筑消隐有着独特的理解,对具有消隐特质的开放型空间的创造以及对材料的粒子化建构等有着独特的阐释。该文旨在通过结合隈研吾的相关作品,从建筑消隐的缘由、媒介以及手法等三个角度来分析解读其著名的建筑观——“材料让建筑消隐”。提出隈研吾建筑作品的主题是建筑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建筑的视觉表现,建筑通过消隐弱化自身以彰显自然。  相似文献   

17.
资讯     
妹岛和世设计的瑞士洛桑劳力士学习中心主体部分成型;隈研吾:Kanayama博物馆;FOA——西班牙Pasaia镇的鱼市改造;Foster+Partners设计建成爱丁堡新地标;盖里的耶路撒冷包容博物馆被挤出竞标.  相似文献   

18.
吕诣遐 《居业》2021,(7):29-30
隈研吾(Kengo Kuma)是日本当代建筑界的代表人物,其住宅建筑的思想不局限于建筑本身,更多地关注了建筑与人类、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其许多建筑作品在当代建筑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是现代建筑界中的住宅设计大师.在人们对住宅环境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研究隈研吾的建筑形式对于我国的住宅建筑设计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更好地实现与我国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住宅建筑形式.本文对隈研吾住宅大师的设计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深入阐述了隈研吾的设计思想,旨在进一步结合我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提高我国的住宅建设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以隈研吾设计的梼原木桥博物馆为样本,观察东亚传统木造技艺现代转译的路径。文章从梼原木桥博物馆展开研究,溯源木桥博物馆设计的概念原型:日本刎桥与斗栱,追踪这些传统木构的实际建造技艺,并解析隈研吾木桥博物馆与传统木构间的异同。通过对设计与建造的详细分析与研究,文章指出隈研吾木桥博物馆是对传统木构建造技艺的现代重构。这与许多中国建筑师对传统木构现代转译的探索产生可比性。通过比较王澍、王灏等建筑师与隈研吾的设计思想与实践案例,探索传统技艺的现代转译,为国内建筑学提供学科话语的一种多元化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哲学思考的是所有事物最基本的原理,是解决问题的学问。围绕着“让建筑消失,让建筑融化在自然中。”这句话,隈研吾先生必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哲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为他解决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法方向。而这个理论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是随着隈研吾先生的设计生涯的不断前进而不断的发生改变,不断丰富并完善自身给予隈研吾先生和他的同事们约束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