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7,(7)
<正>1.以教师魅力"激趣乐学"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该先从自身做起,用人格魅力获取学生的信任,并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乐趣。具体来讲,首先,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备课,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并从自身优雅的谈吐、举止,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形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4)
中学阶段,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都处于养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更是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笔者深知肩头的重任不仅仅是做好"传道、授业"的基本任务,亦应当在英语授课环节,以情动生,引领学生感悟美,在实施美育教育的过程中,彰显自身专业知识以及人格魅力,将师魂融铸在三尺讲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3)
学校教育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续,达到育人的效果。教师要用高尚的品格、厚重的睿智、饱满的激情去点亮学生智慧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净化学生的灵魂世界,使学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4.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建筑类高校应切合专业结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以教师人格魅力去影响、教育和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全面形成。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0):79-80
在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针对高考体育特长生实施"以心育人"的培养方式,有利于高考体育特长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对高考体育特长生实施"以心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确立以课堂教学与训练为主阵地,积极落实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引导帮助作用,把针对体育特长生的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有效渠道,才能在高考体育特长生的培养上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1)
<正>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佐治亚大学心理教育系教授格林认为:教学效果显著的老师对所教科目、教学和学生都抱有极大的热情。我认为: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态。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1)
在"立德树人"提出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师首要解决的育人难题之一,这就需要教师立足育人实况,赋予教学动态性、发展性、生本性,根据学生表现探寻核心素养培育立足点,以此为由整合教育素材,打造更优育人方案,以先进教学方法为依托予以输出,使知识及技能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原料。通过探析高中生运算能力培育路径,以期落实"立德树人"目标,拔高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真谛是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思想品德课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思想品德课教师责无旁贷承担着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重任。因此,论文以正确的自我认识、良好的人际交往和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内容,落实发掘教材资源,强化人格教育;运用心理效应,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用教师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的教学实施范例,借鉴有关研究成果,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0)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作为高校教师中占多数的专业课教师,是否能在新时代"三全育人"背景下,与思想政治专业课教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决定了高校是否能够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从高校专业课教师当前及理想状态下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与地位出发,探讨了专业课教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提升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教师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对他们的思想、行为、学习、心理、价值观等影响深远。以"168"爱生行动为基础,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全面推行"手牵手,向前走"大型爱生主题活动——通过建立导师育人机制,为学生搭建更好的成长平台,促进学生在学业、身心等方面健康成长。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导心"——心理疏导;"导行"——习惯养成;"导学"——学法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