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15)
有感情的朗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手段和桥梁。而趣味盎然的导语可以率先打动学生的心扉,幽默风趣的朗读情境创设可以促进学生与文本、与教师、与作者的多元对话,于是《祖父的园子》里那些美丽的生命便都在学生的朗读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是哪种文本的教学,语文课始终是姓"语"的。文本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借这个例子,创设各种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朗读情境,通过朗读,学生去习得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鲜明可感的朗读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31)
<正>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的重要手段。然而,大多数教师对朗读不够重视或训练难以到位,导致学生的朗读准确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表情,甚至有畏难情绪、不喜欢朗读等状况。现实问题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采取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从而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2)
朗读是学生理解课文、锻炼语感、内化文本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读"占鳌头,通过回归文本解读,引领学生充分地读,逐层深入地读,给朗读以生命,用朗读在学生与文本情感沟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握主线,做到读通文,抓住重点,读懂意,张扬个性,读出情,让学生能实实在在地通过朗读感受语言背后的生活场面、情感真谛,从而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再次明确指出:朗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题眼与感知。学生的朗读是走进课文、感知语言的有效路径,不应该成为教师独有的权利。教师就必须要引领学生逐步深入到文本中去,在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保留那一份独特的理解与感知。本文提出要潜入文本内核,读出语言精彩;尊重多元感知,读出个性体验;依循认知特性,读出人物情趣,从而借助朗读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29)
小学生,他们认知基础相对较低,分析问题和思维能力也还有待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尽可能的创伤情境,将学生引入文本的情境之中,从而不断促进学生感受文本,体会文本,真正深度领会文本。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3)
在小学阶段的学科教学中,语文教学一直是较为重要的科目之一,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知识的学习、应用能力,也能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较为明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文本朗读,并且帮助学生把握朗读语速、语调、情感等,进而更好地体会文本意蕴。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把握朗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科学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
<正>阅读感悟是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措施。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读书、想象、感受,促进学生的阅读感悟,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课文情感,感受人物形象。一、凭借创设情境,促进阅读感悟在讲授课文重点部分时,教师如果能精心创设和课文内容、作者情感紧密相关的情境,就可以突出文章重点,深化文章中心,既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学生对文本、作者产生境的沟通、情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5)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开展表演性朗读,可以让学生掌握文本中的生字生词、使学生完整的理解语文文本的内容、让学生与课文文本的情感与思想产生共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表演性朗读训练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0)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门基本功,通过朗读,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巩固掌握并能够深入领会文本所蕴含的思想与情感;通过朗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乃至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高。朗读如此重要,仍有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压缩学生朗读的时间,使得学生朗读犹如"蜻蜓点水",效果不佳,这也与新课标中所要求的背道而驰。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重视朗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感受,去思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7)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在平时教学中很难体现有感情地朗读。还提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受到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共同投入,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也一直强调要把学生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所以教师想要让学生读出文章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就要创设朗读情境。只有学生身临其境般地融入文本,才能有感发、有情抒,朗读教学才会更精彩。而这美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是需要借助想象实现的。教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重视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一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朗读中应该准备好字典和笔等,做好朗读的准备工作,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有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也可以问老师。也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更能感受多种形式朗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7,(11)
自古以来,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就要进行大量的朗读练习,教师通过各种朗读教学方式带领学生熟悉课文,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并帮助完成初步的课文了解及认识。朗读教学是初中解决语文课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学生记忆课文的一种方式,但是很多初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重视在语文课堂上展开朗读教学,现行的朗读方式通常比较简单,学生们朗读练习通常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应有的练习效果和学习效果。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应用朗读教学,特别是在散文、诗歌和文言文教学中展开朗读教学特别有利于学生感受文章深刻内涵并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文学美。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及实施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1)
儿童世界呼唤语文情境教学的回归。语文教师要因势利导,以儿童天性为依据,精心设计游戏情境、童话情境和故事情境等,展开语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文本阅读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5)
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朗读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教学提倡以朗读为主,理解为辅,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朗读的情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领会表达。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20,(41)
<正>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丰富学生的内在情感,让学生多角度剖析、探索及研究文章的语句、情境、内容以及细节,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语言。文本细读法既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含义,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阅读,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享受阅读的快乐,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从而爱上语文。一、初读文本,感受文章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阅读是必备的技能之一。作为阅读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阅读技巧,正确地阅读文本。教师可以在阅读前先向学生简单介绍文章作者、创作背景、人物关系以及大概内容,亦可根据不同类型文章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向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17)
<正>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善于思考,开拓思路和创新精神。教师如何紧扣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1.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景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绝大多数虽为名家名作,且各具特色,但往往不乏选材平凡,语言朴实之作。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作者选择了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展开描写,如果教师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文本,学生可能会对文本的理解感受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5)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因此,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尤为突出了。本文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抓住学生表现欲的心理特征;借助情境,教师示范朗读等方面来阐述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朗读文本架起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然而目前小学朗读教学暴露出来的诸多弊端,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所以,只有根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在适量的时间里主动参与朗读,在有层次的情感体验朗读中,提高朗读效果,让朗读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语感、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帮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3)
作为语文教师,只有最大程度地在课堂上"示范朗读",才能迫使自己不断地去练习、探索,朗读水平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课堂上只有教师的"示范朗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课堂上只有教师"示范朗读",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融洽师生关系。课堂上只有教师"示范朗读",对文本进行成功的二度创作,才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中。教师轻如和风,重如洪钟,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范读,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有助于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把握文章的结构,所以它对学生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