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水利》2017,(Z1):82-85
乌东德水电工程地下电站三大洞室规模大、布置紧凑、地质条件复杂,高边墙稳定及施工期安全问题突出。施工中坚持"以支护保安全、保进度"的理念,针对顶拱竖向锚索、边墙快速支护,研发新设备、新工艺,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切实保证了施工安全、质量及进度,同时降低了施工成本,为实现"西部典范"工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导流洞受因民组第2段薄层—极薄层大理岩化白云岩的影响,几乎贯穿了以导流洞上游洞段为代表的整个大型地下洞室群,在国内外大型地下洞室工程中实属罕见。施工过程中必须结合不良地质条件对开挖支护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并通过现场不断调整、优化方案,最终达到了快速、安全、优质、高效的完成工程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利》2017,(Z1):86-88
调压室竖井开挖施工历来为水电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难点和施工进度控制的重点。超大断面竖井则以其巨量的石渣溜放和频繁的材料人员上下运输,使得施工安全管理和进度控制变得难上加难。在乌东德右岸尾水调压室最大跨径53 m、断面达1 750 m~2的调压室半圆筒井身开挖中,改变传统"先导井、后扩挖"的竖井施工工艺,利用相邻洞室向调压室井身内增加施工支洞,采用变"井挖"为"明挖"的施工方法,确保井壁支护及时性,达到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安全风险的目的,对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利》2017,(Z1):124-125
<正>一、工程概况乌东德水电工程右岸对外交通公路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外来物资流量和流向,右岸半角至新村公路为工程建设大宗物资及重件运输的主要通道。其设计里程全长28.16 km,道路等级为三级,设计速度40 km/h;新建大中桥15座,总长2 038.5 m,为桥梁荷载等级公路Ⅰ级,验算荷载是挂-300;隧道7座,  相似文献   

5.
《中国水利》2017,(Z1):96-99
乌东德水电站主厂房具有大跨度、高边墙、陡倾岩层的特点,在右岸主厂房进行第Ⅵ层开挖时,#7~#8机组段上游边墙以及#9~#10机组段下游拱座部位围岩出现持续较大变形现象,#9~#10机下游拱座同时出现喷混凝土裂缝、掉块现象,经针对性加固处理及调整施工程序,变形已收敛;在进行#8机窝与尾水支管贯通期间,#9~#10机组下游拱座部位第二次出现喷混凝土开裂及掉块现象,通过扩大加固范围,第二次变形得到控制,后续机窝顺利完成开挖。通过总结乌东德右岸主厂房开挖变形过程及处理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乌东德右岸地下电站布置6台单机容量85万kW水轮发电机组,其进水口有集中布置与4+2分区布置两个方案。从地形地质条件、安全风险、运行及施工条件、工程投资等方面对两个方案进行了研判与对比,并在边坡开挖支护设计中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边坡稳定性所用参数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推荐了较优的集中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利》2017,(Z1):63-66
介绍了乌东德水电站硫黄矿矿渣填埋场封闭防渗填埋处理设计的主要内容。针对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干热河谷气候特点,将渗滤液收集池设计成为开口漏斗形,有利于渗滤液及时蒸发,提出了渗滤液处理的新工艺。工程实践和监测表明,渗滤液收集池水质能满足回用标准,硫黄矿填埋场对周围地下水无影响,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乌东德左岸地下电站蜗壳混凝土施工特点及情况,分析总结了蜗壳混凝土施工管控要点。首先梳理了蜗壳混凝土施工的相关工作,并形成思维导图;然后对备仓主要工艺进行分析、实践,总结控制要点,固化施工工艺,如架立筋内插布设、分层加固等;最后对蜗壳混凝土浇筑进行管控,通过研究浇筑方法、调整坯层厚度、填写下料记录表、实行监测预警等技术与管理措施,实现了浇筑速度、抬动变形可控,保障了乌东德左岸蜗壳混凝土施工安全与质量。  相似文献   

9.
乌东德电站地下主厂房跨度大、高度高、地质条件复杂,洞室稳定及施工安全问题较突出。为确保电站建设和运行期安全,在乌东德电站地下主厂房布置永久安全监测系统。根据监测成果,分析了主厂房围岩浅深部的应力和位移变化情况,指导设计支护参数的动态调整和施工方案的过程调整,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乌东德水电站两岸地下厂房位于坚硬的中厚层陡倾角灰岩及白云岩内,具有“大跨度、高边墙、中厚层、陡倾角、低地应力、小夹角”的工程特点,归纳总结开挖揭露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有8类:即层面走向与厂房轴线夹角小所引起的高边墙变形稳定问题;块体问题;B类角砾岩因抗压强度与变形模量相对较低存在的围岩变形稳定问题;层面附碳质薄膜区因岩体完整性差而存在的变形稳定问题;顶拱零星分布的较长大缓倾角裂隙所引起的块体问题;零星分布的短小缓倾角裂隙较发育区顶拱局部变形或掉块问题;走向与厂房轴线夹角小且性状较差的断层或长大裂隙所引起的局部边墙变形稳定问题;溶洞问题。对各类工程地质问题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可为设计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奠定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乌东德水电站右岸3、4号导流洞进口段为薄层的大理岩化白云岩,并且存在大断层,地质条件较差。同时,由于导流洞施工具有开挖断面大、边墙高及中隔墙薄等特点,隧洞开挖过程中存在局部垮塌的隐患。在该区域选取了4个典型断面,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在既有的支护方案下对比了导流洞进口段Ⅱ、Ⅲ层先左侧后右侧及先右侧后左侧开挖方式下各典型断面的松弛深度、位移、最大主应力及最小主应力的分布情况,同时给出了两种开挖方式下监测点处的位移增量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先左后右的开挖方案更优。同时,受断层及Ⅴ类围岩的影响,3、4号导流洞中隔墙区域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应施加对穿锚索支护。现场开挖实践表明,采用先左后右的开挖方案并在3、4号导流洞中隔墙区域进行对穿锚索的加强支护保证了围岩的稳定性。   相似文献   

12.
乌东德水电站坝址区选择河段位于陆车林至乌东德12.6 km长的峡谷段。在该峡谷上河段拟出陆车林、尖山包、河门口、白滩4个坝址,下河段拟出三台、乌东德2个坝址进行比选,分别确定出上下河段的代表性坝址。在此基础上对两个代表性坝址的基本地质条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和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得出乌东德为相对最优坝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利》2017,(Z1):151-153
结合乌东德水电站实际,对乌东德水电站施工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今后的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措施,对国内外水电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乌东德水电站地下洞室位移及位移速率监测成果初步分析,阐述了地下洞室早期位移及位移速率发展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大型水电工程特点,以乌东德水电站工程为例,分析了构建大型水电工程施工区团青工作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介绍了一个体系、两条主线、三个阵地、四大品牌、五项保障的乌东德施工区团青工作服务体系初探成果,以期对类似工作环境下团青工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全监测是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安全评价的重要手段。乌东德水电站右岸地下厂房规模巨大,主厂房、主变洞、调压室三大洞室平行布置。为确保施工期围岩的安全稳定,通过使用多点位移计、锚杆应力计、锚索测力计、锚杆测力计、测缝计等监测仪器,对围岩表面和深部的变形进行监测,分析了地下厂房三大洞室第Ⅰ—第Ⅲ层开挖的位移特性与变形规律。监测结果表明:开挖引起的上层围岩变形较小,且主要集中在浅表层;三大洞室岩锚梁高程以上最大变形为16.43 mm,主厂房顶拱、上游侧岩锚梁和尾水调压室上游边墙围岩变形较大;爆破开挖扰动、开挖引起的空间效应以及较差的地质条件是围岩变形增长较快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采用加强支护等措施,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利》2017,(Z1):36-40
水电工程设计优化是实现质量、安全、环境、进度、造价五控制与有效平衡的主要手段。乌东德水电工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设计优化,对泄洪洞、地下电站、边坡工程、桥梁、对外交通以及环保水保等工程提出了多项设计优化方案,在保证现场顺利施工和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有效地节约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不良地质条件地下洞室开挖本身的局限性,即隧洞地质条件的多变性、复杂性,仅依靠勘测设计阶段的勘探手段来准确、全面、真实判断未开挖洞段的地质情况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应采用科学的地质超前预报手段,做好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并结合预报结果做好相应工程处理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是相当必要的。通过对放马坪岭隧道不良地质的有效预测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施工提拱参考。  相似文献   

19.
简要叙述乌东德水电工程地质构造基本情况,探讨河流的演化模式,分析工程面对的主要地质问题,从构造历史来认识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探讨未来地质现象,从而对工程地质问题形成宏观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探寻乌东德水电工程建设和运营期建筑物与地质体的相互作用规律,以便科学、经济地规划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利》2017,(Z1):45-46
高边坡稳定问题是乌东德水电工程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乌东德水电工程根据当地高位自然边坡治理情况,在借鉴其他工程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边坡治理应遵循的原则和管控措施。管控措施主要包括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保障工程建设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