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9,(4)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很多传统文化,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的同时,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详细讲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知识,还了解中华民族广博的文化,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诵读古文、古诗词、经典名著,使学生在品读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6)
中华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风俗习惯、文化价值、语言特点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悠久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在地理学科中渗透文化传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使其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文化认同感和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6)
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中蕴含很多文化知识、正确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教师应立足于教材讲解课本中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开展实践活动,或者剖析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本地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传统人文情怀,这是语文教学的宗旨,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石。因此,教师需要寻找传统文化与语文课堂的契合点,弘扬传统美德,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继承优秀精神文明。文章在分析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契合现状基础上,提出通过朗读、赏析解读传统作品的为人处世之道,让学生内化为传统美德;扩大对古诗词的理解范围,帮助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通过组织多种传统文化活动,培养学生传统文化人文情怀等教学建议,以实现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越来越重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美术课程,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因此,教师要积极更新教学观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高效教学。从我国的教育发展趋势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该文分析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究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以供相关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3)
立足能力素养培育的语文高效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侧重点不一样的教学方法。在语言表达培育中,要突出学生口头训练与情感表达;在思维素养培育中,要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宽度;在文化素养培育中,要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有效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落实语文学科素养培育。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5)
古文可以称作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也是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小古文是短小浅显的古文,虽然是一种文言文,但是篇幅不长,理解难度较小,具备很强的趣味性,特别适宜儿童阅读与理解。所以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对小古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熏陶,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和分析小古文的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教师要注意开展文言启蒙活动,以小古文教学为载体进行传统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
在珠三角地区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对于岭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足,一方面源于教学模式的缺陷,另一方面来自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该文阐述艺术设计专业如何改革教学模式,以继承与发展岭南文化,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岭南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0)
语文素养体现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如何,同时也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他们学习语文过程中自觉的培养自己独特的语感和对语文的理解,丰富语文知识"我的理解是: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真实自然的对话,课堂上通过听、说、读、写等学习活动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扎扎实实地搞好语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8)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渗透文化教育,使学生在感知中获取传统文化的滋润,在模仿中获取传统文化的理解,在鉴赏中获取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创作中获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