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公司2500t/d预分解窑生产线采用天津院设计TDF炉,自投产以来运行较稳定。今年5月初,出现异常,表现为:窑的产量正常,但质量不稳定,减料后,效果不佳;分解炉煤粉加不上去,并且出口温度波动大,但入窑生料的表观分解率在95%以上;预热器五级下料温度偏高,五级有堵塞现象,预热器一级  相似文献   

2.
<正>0前言水泥窑预分解系统翻板阀在预热器系统中的作用是保持下料管经常处于密封状态,既保持下料均匀畅通,又能密封物料不能填充的下料管空间,最大限度的防止由于上级旋风筒与下级旋风筒出口换热管道间由于压差容易产生的气流短路、漏风,做到换热管道中的气流及下料管中的物料气走气路,料走料路,各行其路。  相似文献   

3.
<正>我公司的五级双系列带窑外分解炉的预热系统中的一体化热电偶温度传感器都是用在400℃以上的测温点上,大多数都集中在窑尾预热器上。实际生产中温度变送器经常被烫焦烧坏,更重要的是传输到中控室的同级两个系列的温度也有很大的差别,这给操作员的操控带来很大的困难,于是2012年4月笔者决定利用一线定检期间解决这个问题。1原因分析预热器C4出口和下料管温度、C5出口和下料管  相似文献   

4.
李治飞  赵磊 《中国水泥》2023,(6):102-103
针对预热器五级旋风筒及下料管进行微晶材料改造,主要由微晶内衬、浇注料、保温材料和下料管外壳组成。微晶内衬具有耐高温、耐冲击、耐磨、耐腐蚀、膨胀系数小,不与生料粉结合反应而结皮的特性,解决了水泥生产中预热器烟室、下料管内壁结皮严重、人工清理结皮劳动强度大的难题,减少了预热器堵塞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预热器系统安全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5.
张彬 《水泥工程》2016,29(3):44-45
正0前言锁风阀是预热器系统重要的附属部件,装设在旋风筒下料系统中的适当位置,其作用包括两点:一是截断下级风管中的热风通过料管进入上级旋风筒,防止气流短路;另一方面,保证物料能顺利通过料管进入下级风管进行换热,实现气料分离。设计合理的锁风阀,可以做到既有利于物料顺畅通过料管,避免换热风管中的热气流上窜至上级旋风简,带起料管中的物料上窜,降低分离效率;又能防止换热  相似文献   

6.
生产过程中,一方面由于原材料水分大及停磨后物料处于静止状态,物料黏附在库底锥部和下料管内壁,造成下料口缩小,引起堵料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下料过程中物料的离析现象,造成细粉料和大块料不均匀下料,大块料集中下料时常引起磨机振动加剧,直接影响磨机的粉磨效率和生料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炬 《四川水泥》2004,(2):37-37
水泥厂的各种窑尾原料仓中常因物料起拱而造成下料不畅,出料时有时无,或时多时少,尤其在冬天或雨季生料水份高的情况下,下料不畅最为明显。结拱对一些采用窑外分解炉和旋浮预热器的窑影响更大,由于下料不稳,预热器内温度时高时低,容易结皮,造成堵塞现象,严重时影响窑的正常煅烧。供料不匀,还造成窑内料层时厚时薄,给窑的产量、质量和操作都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气固两相流在预热器输送床换热管冷态模型内的运动规律,设计开发了三种不同结构参数的分散装置.采用光纤浓度探头针PV-4和高速摄影仪,对装有三种散料装置的输送床换热管冷态模型内的物料运动加速段轴向方向的4个截面,进行了物料运动状态和径向浓度分布规律的试验研究,研究发现:在加速段区域,物料同气流间存在较大的相对运动速度,且湍流强度大,空间浓度变化最明显.当物料运动到加速区域上部,浓度分布呈现出径向中心区域低而边壁高的不均匀分布规律,换热管中心区的颗粒浓度分布曲线较平坦,由中心向边壁靠近,物料浓度单调递增,且近壁处分布曲线变陡.三种散料装置均改善了物料在换热管内部的冲料现象,物料空间浓度分布更加均匀,通过综合对比,发现2#散料装置的分散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介绍并分析了下出风逆流式旋风预热器的原理及优势。在改进了旋风预热系统C1的换热方式后,出口烟气温度相较传统预热器有所降低并且低于出口物料温度,熟料煤耗降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
撒料台是指入窑生料经打料管进入预热器在该处形成溅料效果的撒料装置。目前有两种撒料装置,一种是板式撒料器,一种是撒料箱,我们把撒料箱底部称之为撒料台。撒料台装置虽小,却能保证换热管道中的气、固两相的换热,在生产中对产质量影响非常大。撒料装置的作用在于来料管下行物料进入预热器时向下冲料,和促使下冲物料冲至撒料台后的飞溅分散。其具体位置在C_2筒入C_1筒的连接管道上并靠近C_2筒出口处,见图1。  相似文献   

11.
陈金祥  陈明祥 《水泥》1995,(2):6-10
针对目前悬浮预热器中旋风筒下料管采用阀动阀容易产生漏风及物料在上升管道中分散度差等问题,试验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封分散装置应用于旋风预热器上,通过对此装置的一系列性能测试,找出了料封分散装置设计的结构参数与操作参数,并分析了各参数对预热器工作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2.3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蓖冷机的操作及四者的平衡操作问)预热器女解炉的合理操作。投料量达到额定值后,系统渐趋平衡,这时,预热预分解系统操作主要就是及时加减喂煤量和根据CI出口温度、生料磨开停情况适当调节总拉风量。正常运行操作管理思想:一是应努力降低CI出口温度,达到降低热耗、节约能源的目的。这主要可通过在确保窑和分解炉完全燃烧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系统拉风量,在确保人窑物料分解率的前提下设定合适的q出口温度及下料温度这两个方面来达到。二是保证两列预热器的温度、压力平衡。这主要通过调节入预热器两列分料…  相似文献   

13.
改进立筒预热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堤 《水泥技术》1997,(1):18-19
在解决立筒内物料分散不良的同时,对预热器系统的换热单元重新组合匹配,为提高窑尾温度创造条件,获取更高的入窑物料分解率,这是立筒改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孝徽 《水泥》2013,(1):26
太原某水泥制造有限公司,自筹资金借助原有1200t/d生产线预热器框架,新建了一条3 200t/d生产线,于2012年竣工并进行试生产。窑尾采用单系列五级旋风预热器和TFD型组合式分解炉(即TD炉和MFC炉组合)。三次风由窑头罩上抽取,通过三次风管送至MFC炉,C4下料管设有分料阀,物料按比例进入TD炉和MFC炉,MFC炉内的物料经TD炉并与TD炉内的物料一起进入C5后入窑。调试期间MFC炉出现压炉和温度倒挂现象,通过采取措施,问题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1出现的问题青海省海西州化工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有2条2 500t/d生产线,采用五级预热器和KDS型分解炉,回转窑规格Φ4m×60m。2013年12月15日对1号线三次风管、C4下料管进行位置改造,在投料后发现分解炉塌料严重,C1~C4温度高、结皮严重,烟室负压和温度偏低,分解炉出口温度不稳定,出窑熟料质量差,跑生料现象频发,窑产量上不去,并出现生料KH值比熟料KH值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某5 000 t/d水泥熟料生产线预热器系统换热效率低,C1筒出口气体温度一般在375℃左右,系统热耗和电耗偏高。分析认为,问题的根源之一是预热器撒料装置的撒料板形状和角度不合适。对所有预热器撒料装置进行技改后,预热器的换热效果有显著改善,高温风机用风量、吨熟料实物煤耗、吨熟料综合电耗均得以降低。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某水泥有限公司2500t/d窑在运行期间曾多次出现过预热器"堵料"现象,严重影响窑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由于在线处理困难,曾多次被迫止料停窑处理,耗时费力。为此,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本着校企合作的原则,对此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和分析。1清捅实况描述从几次现场清捅堵料的过程来看:集料堆积的部位主要集中在预热器五级下料管和分解炉鹅颈管以及二级等部位。组成的物料粘散,不易清捅。  相似文献   

18.
燕山石化公司聚酯厂 40 kt/a PTA装置是2 0世纪 80年代引进的 ,其氧化、精制两段均配有两台离心机及一台螺旋输送机。由于输送物料湿度大 ,密度高 ,极易粘连、堆积 ,导致螺旋输送机送料不均匀或无料输送 ,或瞬间大量物料漏出 ,负荷突增 ,造成干燥机进料口堵料 ,严重时甚至将螺旋输送机轴扭断。南化公司化机厂对该螺旋输送系统进行了技改 :将一级螺旋输送改为二段螺旋输送 ;缩短离心机下料管长度为 2 1 2 0 mm,将下料管出口直径增大到 80 0 mm,减少物料在下料管壁的粘连与堆积。上部一级螺旋输送机设计成基本对称的两段带式组合结构 ,这两…  相似文献   

19.
以水泥生产陶氏3C碳中和理论作为指导,研发预热器高效换热过程减碳技术。在常规预热器优化换热技改的基础上,结合局部高固气比原理,开展预热器基础换热研究开发。研发“五级+”串并联耦合重构换热技术,提高固气比及增加换热次数,用相对低的系统改造成本,提高预热器系统换热效率,C1预热器出口温度较技改前降低约40℃,能进一步促进烧成系统节能降碳。  相似文献   

20.
由于矿产资源进一步匮乏,水泥生产中使用低质量废渣原材料煅烧熟料已成为趋势。由于废渣中有害成分较高,造成预热器C4、C5级旋风筒下料管的结皮速度加快,极易由于下料管结皮堵塞造成停窑事故。为了保证窑正常运行,需要人工每天在线对下料管进行清理,因在线清理存在工作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等不利因素,所以我们通过研究实验找到了一种简单有效在线自动清理技术,代替了人工清理,提高了窑运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