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承担着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使命。在高校“三全育人”协同育人机制顶层设计缺位、协同育人主体孤立脱节、协同育人平台联动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以立德树人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顶层设计落实育人责任、整合社会资源、引入科学的评价机制等途径,打造多层次的育人体系,优化“三全育人”协同机制,开展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通力协作。在教育理念、平台、制度、资源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三全育人”,形成联动育人、精准育人、阵地育人、社会实践育人合力系统与良好的教育机制。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高效化,为培养具有浓郁的家国情怀、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厚的专业基础、突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现代化人才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4)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共同构成高校的育人体系,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阵地,具有教育目标一致、教育手段互补、教育效果相通和教育环境升华等协同育人基础。提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质量,应认识到价值认知偏向化、功能协同碎片化、活动层次失衡化和评价标准单维化等现实困境,要从理念、机制和活动载体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6)
为了切实提升微格教学的实效性,在采用微格教学模式对学习者进行技能培养的同时引入模块化教学模式,文章简要分析了两者的关系及异同,提出了两种教学模式协同育人的意义,并初步构建出了两种教育模式协同育人的模式图,以期拓宽微格教学途径,高质量实现师范生学习者的技能培养。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高等院校内外协同育人是高等院校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育质量、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实现自身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协同育人的实践课堂中,高等院校经常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指导不够到位,配套制度和措施没有及时跟进,学生实践经费短缺",双师型"教师缺乏等。探析这些问题,对提升协同育人实践课堂效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5):42-43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视域下,要真正打破理论内容和思维转化之间的壁垒,打通实践育人"最后一公里",需要高校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充分整合各方资源,从打造育人品牌、开展实践教学、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协同体系等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着力提高实践育人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0,(29)
农村学校的家庭教育在教育观念上、方法上相对薄弱。如何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的平台,寻找家校合育的契合点和教育场,寻求最大化的育人实效,是大家一直以来实践探索的课题。在实践中摸索了一些协同育人办法。主要有统一观念——寻找教育的方向,读书润心——提升教育的本领,榜样引领——催生教育的方法,利用资源——开展主题教育,这些方法的运用,让家校合作共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大家要努力将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育人工作系统化、条理化和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协同育人是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探讨土木工程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即"四层次"协同育人模式:校内协同、校政企协同、境内外协同和国内外协同,实现协同育人环境下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四维"实践教学模式和"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维"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双主体、三级沟通"长效协同机制,旨在不断提高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13)
课堂是思政课程育人的主渠道,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探索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第二课堂的实践育人作用、第三课堂的网络教育作用。在丰富、优化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建设过程中,要构建完善的实践育人评价指标体系,以构筑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职院校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联动的实践育人体系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5)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抓住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和学生日常这个"主阵地",还要将二者融合,充分发挥协同育人效应。但目前高校在"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育人中存在认知不精准、协同育人实践短缺、协同育人方式方法落后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发挥二者协同育人效应,必须建立健全思政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主渠道"教育和"主阵地"教育教师的共建互动与交流机制,建立健全"主渠道"和"主阵地"教育内容的融合机制,建立健全学生综合素质的动态化全过程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4)
校企协同培育教育-职业匹配人才是破除发展壁垒、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必由之路,是高校育人新常态。在校企协同育人的动态演化过程中,教育-职业匹配理应成为校企协同育人的核心理念,而其价值主张在于恪守知行合一。通过扫描学生职业能力发现,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塑造科学思维,而变革培养思维亦是教育-职业匹配中的企业诉求。通过探究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资源分布,透析出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在于校企深度融合,凝聚教育合力亦是教育-职业匹配中的高校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