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Planning》2017,(18)
<正>新学期,学校为了加强家校联系和沟通、增进互信和理解,继续推进"陪孩子上一天学"的活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成长,再次来到校园,体验学生生活,并留下了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下面是该活动方案、一位家长的活动记录及班主任的活动感想:一、山东省潍坊市育才学校家委会"陪孩子上一天学"活动方案"陪孩子上一天学"活动旨在使父母在百忙之中亲自参与学生的学校学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5)
<正>2014《开学第一课》,家长与孩子一起成为课堂的主角。2014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人生最初的榜样,他们言传身教,教会孩子孝顺家长、文明礼貌、热爱生命、坚强勇敢。全国2亿多中小学生与家长一起,同上《开学第一课》。【第1讲:孝班主任:张泉灵主讲老师:童话大王郑渊洁】主体:童话大王郑渊洁走上舞台,立即引发孩子们的尖叫。郑渊洁说,他第一次写皮皮鲁外传时,钢笔写了3天依然有墨水,整整写了一个星期,钢笔还是有墨水。有一天睡觉时,听见书房有声音,这才发现父亲正在给他的钢笔灌水。郑渊洁说,为此,他把《童话大王》写了30年,"为了让父亲高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40)
<正>世间有一种幸福叫陪伴孩子成长。在当下社会中,家长的陪伴方式各有不同:"急功近利"式家长,为孩子报五花八门的辅导班,给孩子买各式各样的练习书,为升学战做"充分"的准备;"撒手不管"式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就是学校、老师的事情,不应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5)
<正>早些时候,在教师办公室,一位班主任请来家长协助教导孩子,听到家长对孩子说:"我对你没有别的要求,只要你读完这三年高中就行。"班主任听完后很无奈,不是这句话错了,毕竟对孩子成长与成才的期望值降低也是家长的无奈之举,孩子的好成绩是苛求不来的。但这句话意味着家长已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8)
<正>周广仁先生说过一句话:一个好的钢琴老师应该学会等待。这句话让我思忖很久,在多年陪孩子学琴的过程中对我启发也很大。我虽然不是钢琴老师,但作为家长在孩子学琴的"铁三角"中无疑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孩子是学琴的主体,老师教,家长陪,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当老师学会了等待抑或说要开始等待时,而家长不想等或不会等待又有什么后果呢?其实"等待"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它是一种时间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5)
<正>爸爸是我最好的朋友,他陪我一起玩耍,一同学习,我喜欢叫他"闹爸"。遇到问题,我总会找他一起解决。只要不加班,"闹爸"每天晚上都会拉我去广场锻炼。踢足球,他踢得满场跑,有时还大吼两声;骑自行车,他总喜欢哄我环湖骑行,边骑车还边放音乐;来到健身角,他一定会好好闹腾一番,非得让我爬杆不可。昨天晚上更是搞笑,"闹爸"不仅和我一起荡秋千,还让我帮他推秋千。听着他高高荡起时发出的欢笑声,就像个孩子一样,可爱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3)
<正>为母十三载,最快乐的事就是陪孩子一起成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每一点变化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和孩子一起成长,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陪伴她,共渡难关。记得佳佳刚上小学的时候,她只认识二十几个汉字,每次老师布置读书作业,她总是想方设法逃避,不愿意读书。看到佳佳认读拼音吃力的样子,我很着急,便狠下心逼着她完成读书作业。刚开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15)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初的、第一位的,更是终身的、深远的。在孩子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家长要从培育良好家风、用爱陪伴成长等方面做起,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孩子的体育锻炼,南京不少中小学把体育锻炼纳入到家庭作业的范畴,有的更是新增了"父母陪伴"的要求,如果"陪得好",还能给孩子的体育成绩"挣分"。(11月6日《扬子晚报》)南京某学校一位资深体育老师说:"我会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8)
<正>谈到孩子的教育方法,相信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同时也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我就选取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感受较深的几个关键词,与大家一起分享。关键词一:习惯美国作家约·凯恩斯曾说:"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中国著名作家巴金也曾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习惯能够促进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一生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6)
<正>"梅老师,我们班上很多孩子已经开始自暴自弃了,该怎么办?"这是最近一位教师问我的问题。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了朱永新老师的一句名言:"你不放弃,孩子不会自弃。"他的眼神里有些失望,因为朱老师的这句话对他来说意味着批评。我无意批评这位教师,或许他也没有放弃,只是在做了很多工作例如谈心之后,依然没有效果,他才有了"孩子已经开始自暴自弃"的判断。我想起蒙台梭利的"成长圆环"。一个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
<正>《您,陪我一起走过》,作为第30个教师节征文的文题,很是动情。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很多的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曾用细腻而执着的爱,搀扶过我们蹒跚的脚步,引领过我们追寻的目光,滋润过我们干涸的心灵。情到深处语自丰,这一文题一定能勾起我们许多许多美好的回忆,文章自然动情,亦动人。此次征文的文题由"您""陪我""一起走过"这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12)
<正>这两页,请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哦!快乐成长,牵手共赢,《创新作文》首届亲子嘉年华来了!亲子栏目创建时光轴——和"创创"一起成长的日子2014年,"创创"有了自己的亲子栏目,家长和孩子在这里分享共同成长的故事;2015年,"创创"亲子栏目广受关注,收到了许多家长和孩子的来信;2016年,"创创"亲子栏目一如既往,为家长分忧,为孩子解难……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3)
"孩子只能在家庭之外受教育,而不能由父母施加。"这是卡夫卡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他36岁的那一年,他鼓足勇气给父亲写了一封非常长的信,通过这封信,卡夫卡将自己这些年来对父亲的看法,以及小时候的回忆都和盘托出。这封信可以说是研究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尤其是父子关系,孩子的成长等一系列话题的经典文本。里面牵涉了诸多与现代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从家庭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以及孩童教育等角度分析卡夫卡父亲的形象,以及对孩童时期卡夫卡的教育方式等来扼要的阐述父亲对卡夫卡成长,生活和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生命无草稿     
《Planning》2022,(2)
<正>小时候练习书法,开始我都是用废纸来写。学了很长时间,但一直没有大的长进。父亲的一位书法家朋友对我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她可能会写得更好。"父亲便叫我按照书法家朋友所说的去做。果然,没过多久,我的字进步很快。父亲很惊奇,去问那书法家朋友。他笑而不答,只在纸上写了一个"逼"字。父亲顿悟,这是让我因惜纸而逼迫自己写好字。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25)
<正>教育是一种陪伴,是父母的陪伴,也是老师的陪伴。孩子需要老师的教育、家长的关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利用网络的快捷便利,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搭建QQ群这一平台。一、QQ群的组建我认真研究班上家长的年龄结构,发现大多数是80后,少部分是70后,于是萌生了组建QQ群的想法。开学初,跟家长交流自己的想法,记下了他们的QQ号。建群的时候,要打造什么样的团队,我认真琢磨,最后以"家校联动,形成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18)
<正>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会听到家长说:"你看,小明现在是中队长,你呢?小明现在在做作业,你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说说"别人家的孩子"!阿笨:我从小就有一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他脾气好,孝敬父母,还会做饭,天天看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哈哈店长:小时候,爸爸说"别人家的孩子"不追星不追剧,睡前看书学习。于是,我决定把姑姑送我的那本《英语语法要解》送给他。大嘴:那个挥之不去的"别人家的孩子",请你"low"一点好吗?这是我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7)
<正>孩子喜读《创新作文》,受他熏陶,我和妻子工作之余也会看看,日子久了,就喜欢上了《成长有话说》。这个栏目相当于把育儿经搬到了家里,在家里就能分享到好的教育经验。我和妻子与众多家长一样,伴随着孩子一天天的成长,一边摸索,一边学习如何教育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许多不可预知的变数。这些变数让我们陷入迷茫,殚精竭虑依然茫然无措。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了我们最关注的问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3)
<正>萌萌姐姐: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有多久没有和孩子一起享受旅行的快乐了呢?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必需品,和孩子一起阅读"小脚丫出游",就能品味到别样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美味佳肴!在这里放松身心,享受亲子之乐吧!  相似文献   

20.
正屡遭贬谪的政治家、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与黄庭坚的书法共称"苏黄体",名列"宋四家"之首,北宋"尚意"书风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派的开拓者;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汉末"三曹父子"齐名,成就令人瞩目。苏东坡何来如此之多的美名、头衔呢?因为苏轼是一位:"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奇才。苏轼的一生,历经坎坷,备尝辛苦,才有了《自题金山画像》中的自嘲语:"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挫折不能穷达他的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