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上海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广大职工,在公司党委领导下,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以批林批孔为动力,在总结以往升板工程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前进大胆创新,针对升板工程型钢提升环用钢量较大,焊接工作量较多等问题,积极慎重地提出了不用型钢提升环的升板方案。在上海市化工设计院、手工业局设计室和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工具柱集层升板施工工艺先后在四种类型的住宅工程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该工艺不仅适用于多层住宅建筑,并能满足各种不同户室系列,不同墙体和不同施工场地的要求;由于工具柱集层升板施工工艺结合了住宅建筑墙体承重的特点,采用工具柱和工具式提升环,取消了升板施工中采用的承重销,因而降低了用钢量;同时也改进了升板施工工艺,简化了提升程序。  相似文献   

3.
易成 《建筑技术》1994,21(12):719-721
升板结构的施工质量问题与防治措施易成(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北京100007)在提升机负荷满足提升荷载的情况下,升板建筑结构施工质量对提升安全起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各部位几何尺寸的精确度如控制不好,就会危及升板安全。本文介绍一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  相似文献   

4.
<正> 升板建筑技术的关键是提升。它直接影响着升板建筑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质量安全。按现行的设计计算方法,要求楼板在提升过程中,相邻柱提升差异不大于10毫米。由此引起板的最不利内力较大,使板的用钢量增加,影响了升板建筑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单位从施工工艺,设计计算和结构试验等方面展开了试验研究工作,研究成功了盆式升板法成套技术。盆式升板法要求在提升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中间标高低、四周标高高的盆形。一般的升板建筑,中柱提升板的提升荷载最大,边柱次之,角柱最小。这样,中柱的提升机升得最慢,边柱次之,角柱最快,自然形成盆状。因此盆式升板法对在提升楼板过程的要求恰好是符合板自然成盆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5.
1978年6月,我省在某印刷厂工程中,利用盆式提升原理解决了升板法施工设备提升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使这项新工艺实用方便,中国建研院结构所于1979年3月提出了用于盆式提升法的简化计算公式。同年4月,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浙江省建三公司在某四层丝绸仓库工程中(约10000平方米),完全按盆式提升法进行设计与施工,并于1980年8月提升完毕,情况良好。通过对升板在盆式提升和盆式搁置状态下的内  相似文献   

6.
某工程为八层升板结构(包括地下室),建筑面积17000平方米,总高约40米,除地下室层高为4.02米外,其余各层层高均为4.8米。楼板厚度为200毫米,在柱帽处呈反锥形。整个工程划分成四组提升施工。四组共计32块楼板,每块板重242吨。每个升板单元内有16根620×620毫米滑升施工的钢筋  相似文献   

7.
周学军  曹现雷 《钢结构》2010,25(7):56-59,7
叠层升板是由传统的逐层提升改为一次提升两块板的提升方法。利用自主开发的基于ANSYS有限元程序的升板模拟仿真程序并以4层升板结构为例,对叠层升板过程中框架结构的屈曲载荷、柱的轴力、柱底弯矩、混凝土板的应力分布等进行分析并与传统升板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群柱稳定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叠层升板在优化施工工序、降低工程造价、缩短施工周期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介绍了青海省绒毯厂升板工程采用升板带升技术夹层、盒式升板法设计施工等国内先进施工技术,不仅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而且简化施工、降低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9.
天津大学与天津三建、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共同开发的“钢管混凝土柱升板体系新工艺”,经在1栋3层宿舍、办公楼试验工程中应用,证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升板建筑相比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使用面积大等优点。施工工艺如下:安装钢管柱→浇地平→叠层现浇楼板和屋面板→安装升板机→依据提升程序逐层提升楼板→浇注钢管柱内混凝土→板柱节点最后固定→做围护结构及安装门窗。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如下:(1)升板机的固定和楼板的临时搁置 由于钢管混凝土柱柱身不宜留孔,经多次研究,决定采用“升板机固定卡环”和“楼板临时搁置卡环”。这两种卡…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在无锡国棉一厂纺织车间三万平方米扩建工程中,采用无粘结预应力井式梁板并悬挂薄板夹层的整体提升方案。柱网尺寸为8.7米×7米。按此,要求单柱最大提升重量为49吨,我公司73年自制的30吨升板机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为适应该工程的需要,并考虑今后无锡市要发展升板建筑,我公司于77  相似文献   

11.
升板法施工是介于现浇混凝土与予制装配之间的一种新施工方法。其基础与桩子的做法类似装配式结构,楼板、屋面板则不同于装配式,而是就地整块浇捣整块提升。当柱子吊装固定以后就先做地坪,以地坪作为台度,将楼板与屋面板逐层整块地叠捣在地坪上,又利用柱子作为提升骨架,将提升设备安装在柱子上。当楼板与屋面板的混混土达到设计标号后,就利用提升设备逐层提升到设计标高,并加以固定。升板法施工具有很多优点:施工方便、速度快、工效高。由于构件少,不存在构件管理中收发短缺堆放损坏等现象。升板工程与现浅无梁楼盖相比,每平方米节约0.5工  相似文献   

12.
升板法施工具有占用施工场地小、节约木模、节约劳动力、进度快、施工现场文明和安全等优点。以往升板工程施工期间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柱作为承重导架,这样钢筋混凝土柱的预制、吊装要占用较长的工期,还需要大型吊装设备。上海纺织局建筑工程公司和同济大学五·七公社共同协作,在上海红色线厂四层升板工程中采用了以柱内劲性钢筋作为提升承重导架的以升带滑外墙与劲性钢筋柱的施工新方案,仅用一套电动提升机就完成了板、墙、柱的机械化施工,而且大大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3.
正新三板市场交投的不活跃及升板门槛较高,使得部分中小规模物业服务企业上市后升板难度不小,短期融资也难实现,流动性差、融不到钱、升板难度大成为当前主要问题。资本风潮下如何提升物业公司自身价值在此背景之下,物业公司更应想办法提升自身价值,做好以下几点:回归本源做好业主服务。提升业主满意度,配合地产  相似文献   

14.
去年4月,我公司接受了国家建委建研院关于“升板与提模相结合施工方法的研究”科研协调任务,在建设单位和南京市勘测设计院的配合下,并选择南京市交电公司仓库工程进行试点。升板提模法施工试验,是在总结以升板带滑模和大块模板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保留了以升带滑施工中升板、墙体、外装饰工程同时施工的特点,吸取了大  相似文献   

15.
<正> 一、工程概况 某市中心商场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该工程的特点是柱高、平面面积大,柱多、五层板。因此有较大的施工难度。 本工程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断面尺寸为500×500,柱顶标高22.2m、柱网为6×6.8m,板厚200。根据平面和提升设备的数量,分为两块提升。①~⑤轴为提升单元Ⅰ,面积31.2×15.5=483.6m~2,板自重2370kN,共15  相似文献   

16.
升板建筑技术在我国应用已有二十年的历史。从全国总的情况来看,发展较快,技术水平也不比国外低。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地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地区采用升板建筑体系已获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以现场机械化施工为主的工业化建筑体系。但是,也有一些地区,升板工程设计用钢量(特别是板的用钢量)过高,或是升板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影响了升板建筑技术的声誉;个别地区仅施工一、二个升板工程  相似文献   

17.
升板法(或升板结构)就是在建筑物的基础施工完毕后,先在地面重叠浇捣全部楼板和屋面板,然后再用安装在混凝土桂子顶部的提升设备,以柱子作导架,通过吊杆把屋面板和楼板分别提升到设计位置。由于楼板是在楼座地面上整体浇筑,整体提升的,因此它具有节约模板和构件运输,减少高空作业,柱网布置灵活,施工占地面积少,可以不用大型起重设备等优点,国内外工程实践证明,在一定条件下,升  相似文献   

18.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冷库工程,主库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面积1546平米,板重357吨,由16根柱支承。承建该工程的上海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103工程队冲破“冷库工程特殊,搞升板冒险”论调的阻力,在上海市规划建筑设计院的支持配合下,首次成功地在冷库工程上采用了升板法施工工艺。经过多次检查,未发现板面裂缝,满足冷库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张晋元  张跃飞 《建筑技术》1998,29(2):106-107
RESEARCHANDAPPLICATIONOFLARGEDIAMETERDOUBLE-REINFORCEMENTFORLIFT-SLABSTRUCTURECONSTRUCTIONZHANGJinyuan;ZHANGYuefei升板法施工在我国已应用多年,但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需要大型设备用于立柱、接桩;二是升板过程中由于升差造成极面开裂;三是提升环梁用钢量大,造价高,现场电焊工作量大。因此,近年来其使用呈收缩状态。双钢筋能够有效地约束混凝土的裂缝,在普通混凝土中能充分发挥高强钢筋的应力,并能提高构件的刚度,改善构件的变形能力,提高经济效益_本文模拟实际工程,采用粗…  相似文献   

20.
升板第二代     
“升板第二代”,也称“集层升板带墙板施工工艺”。根据我国成都市建工局试点工程的资料,第二代升板工艺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提升设备用钢量较大,部件苯重,装运不便等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混凝土施工(Concrete Construction)》于1977年2月对“升板第二代”作了首次介绍,至1981年6月,在第26卷第9期中又发表文章,对第二代升板的施工原理,提升设备的改善以及模壳制作的革新等方面,再次加以报道,并用具体事例对第二代升板结构出色的抗震性能,作了详细介绍,同时也针对提升设备有关问题,在应用中建议采用适当的建筑规模,以使施工工效和设备利用率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