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于仁萍  司国雷  邢勤 《锻压技术》2021,46(1):142-147
针对一种打印机内部限位板零件,分析了其结构特点和冲压成形工艺难点,设计了冲压成形方案,进行了排样设计和多工位级进模的结构设计。设计了压线、先"山折"后弯曲成形、Z曲成形、压毛边、冲孔和切断等13道冲压工序,保证工件的成形要求和质量。设计了12对内外导柱、导套同时导向的导向装置,并加设凸模导块,提高了导向精度,保证了冲压精度。采用浮升导料销、导正销和导正针的定位方式,提高了多工位级进模的精度;采用卸料板和弹顶销的弹性卸料装置,提高了工件的平整性。经生产实践证明,打印机内部限位板多工位级进模具能够满足生产要求,可为同类零件的模具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赵德世  杜坡  刘杰 《锻压技术》2023,(8):219-223
根据汽车加强板的形状、尺寸和生产要求,分析了其冲压工艺,进行了级进模的排样设计和模具设计。结合Dynaform软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了产品中心部位可一次冲压成形。针对产品弯曲部位多、成形后回弹量大的问题,采用预压工艺有效保证了弯曲精度;针对产品多边弯曲特征,采用框架式的排样结构提高了料带进给和冲压的稳定性;浮料导料销与导正销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了冲裁精度。生产结果表明:分次折弯的成形方案可以提高产品的精度;模具结构合理,可以保证产品的生产效率、良品率,并实现大批量生产,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极片冲压工艺分析与多工位级进模具设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曹立生 《锻压技术》2008,33(3):23-25
分析了正极片冲压工艺及多工位级进模具设计中的技术难点,重点论述了工位设计、排样图设计、步距精度计算、模具结构设计及关键零件设计等关键技术.为保证条料的同步移动和送料顺畅,模具采用浮动式弯曲下模和浮动导料销;为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采用简化的模架;为避免已成形的工件变形,采用了双斜面的凹模刃口.生产实践证明,工艺方案合理,模具结构安全可靠,达到了技术要求和产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冲压电器连接件时使用了冲裁、拉深、弯曲、整形、切断冲压工序,考虑材料利用率、制件形状特点,以及各冲压工序先后顺序对成形质量的影响等因素,进行了排样设计。对主要模具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如冲裁小凸模采用保护套,内导柱起到精确导向和保护凸模的作用,浮顶器起到压边和浮料作用,带导料槽的双排浮料销导向,导正销精确定位。模具结构合理,满足零件批量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支承座的技术要求和成形难点,设计了单侧载体送料加导正销定距的排样方式,在单侧载体上设置工艺弯边增大料带的刚度,设置导正销确定送料进距;在送料末端设置了送料检测装置,出现送料错误时会自动断电,保护模具和设备,便于实现自动化生产;支承座多工位级进模采用顺装结构,设置了不同的除料装置,以保证各冲裁废料和工件从模具中的排除,免于人工分离;设计了斜楔滑块机构,保证侧孔的冲裁;在冲裁工位设置了导正针,保证模具的冲压精度;采用逐次弯曲或多次弯曲的弯曲成形工艺,并增设了整形工序,以减少弯曲过程中的回弹,保证了支承座的形状和尺寸精度要求。生产结果表明,支承座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能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庞芳 《模具工业》2011,37(10):32-36
根据接触簧片的结构特点,采用级进模冲压生产,介绍了制件排样设计、模具结构设计及模具关键零件设计。模具采用侧刃初定位、导正销精定位及2种浮料装置,保证了送料精度,同时采用完全镶拼式结构,可根据试模情况及时调整成形部位尺寸。模具现已投入生产,实践表明,模具结构合理、可靠,制件质量符合图纸要求,可为同类制件的级进模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锁片零件的尺寸、结构和生产批量要求,进行了多工位级进模冲压工艺分析。为保证冲制过程中成形工位带料平整和良好流动,设计了3道工位完成工艺切口,确定了以冲孔、冲切、成形和整形为主的排样方案。对模具和主要零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采用导料板配合导正钉定位,设计了内外导向机构和弹性卸料装置进行压料和卸料,保证了产品精度。加工模具后进行了试冲,结果表明,设计的排样方案和模具结构是合理的,得到的制件符合尺寸和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左后内轮罩安装支架的成形特点,采用级进模冲压生产,介绍了零件排样、模具结构及模具工作零件等的设计,模具采用挡料销粗定位、导正销精定位,保证了送料精度。凸、凹模镶件采用直通式结构,便于制造和维修。模具生产的零件质量稳定,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能满足零件精度和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打印机上的转轴固定板零件的成形技术要求和结构特点,进行了排样设计和级进模结构设计,详述了模具的工作零件及导向、定位、卸料装置的结构设计。选用四导柱内侧滑动导柱模架,其承载力大、运作平稳;采用多次弯曲的工艺方式,减少了弯曲回弹;设计了弹压导板系统对凸模进行导向;采用导正销确定送料步距,定位准确可靠;弹性卸料装置冲压时具有压料的作用,保证零件的平整;凸模采用加强结构,凹模采用整体与镶拼结合的结构设计,降低加工难度,便于模具修配;成品与废料自行分离,降低了劳动强度;设计了模具三维结构图,直观易懂。实际生产表明,转轴固定板多工位级进模工艺合理,能够满足生产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联接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茂良 《模具工业》2009,35(12):23-25
分析了零件的冲压工艺,确定了零件成形方案,设计了冲孔、翻边、落料、弯曲和整形于一体的多工位级进模。模具采用可快速更换的小孔凸模、合理的弯曲和整形结构,条料通过侧刃和导正销精确定位,达到了快速、高效的冲裁效果,生产的零件质量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分析并优化了非对称U形电接触板的冲压成形工艺,介绍了排样设计、模具整体结构设计及模具关键零件设计。模具设计采用三板式模架和滚珠导向机构,成形工序设计成多步骤逐步成形以实现制件的U形非对称弯曲,模具关键零件设计成镶块式结构。实践表明,排样方案可行,模具结构合理,制件质量稳定,为同类制件的模具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电器接插件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曼  李锐 《模具工业》2009,35(4):21-24
从分析接插件冲压工艺出发,进而设计排样方案,确定模具结构,论述了冲模的设计过程。介绍了模具关键部位的结构设计,浮动导料板、斜楔驱动滑动式凹模弯曲成形机构、侧臂冲肋及小弯曲机构及头部U形弯曲结构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导轨锁定器零件的级进模设计的介绍,阐述了一种新型级进模具结构设计及工作的全过程。具体从制件的冲压工艺出发,进而设计排样方案,确定模具结构,论述了模具的设计过程及冲裁模具结构和运作原理。介绍了该种模具关键部位的结构设计,浮动抬料块、杠杆结构、抽芯式弯曲结构、斜楔驱动滑动式弯曲成形机构。实践证明,此种模具结构设计新颖、模具后期维修快捷,生产操作方便,效率高,冲制的产品质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14.
顶盖内板拉深工艺分析及模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顶盖内板的结构特点,分析了零件的冲压工艺性,确定了成形步骤。为获得成形质量良好的零件,以有限元模拟软件Autoform为平台,对零件的拉深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以模拟结果为依据,指导并详细介绍了各个工序模具的设计要求和整体结构。生产试验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准确度高,模具设计合理,结构可靠,能保证零件的成形质量,满足批量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某轿车机盖铰链左右臂原冲压成形工艺方案,为减少生产成本,对原冲压成形工艺和成形模结构进行改进,叙述了改进工艺后的模具结构与模具工作过程,采用改进后的工艺,降低了零件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马宝顺 《模具制造》2013,13(1):27-28
在冲压生产和模具维修保养过程中,实现快速换模,无疑会有效地减少待机时间,保证并提高生产效率。本文介绍了冲压模具,尤其是汽车冲压模具普遍应用的球锁紧凸模的安装、拆卸,所使用的快换装置的原理、结构设计,以及实际应用的安全性与便捷性等。  相似文献   

17.
汽车过滤器后支架零件的形状和结构包含冲切、翻边、压印、弯曲和分离等冲压工艺特征。分析其零件结构、生产批量和冲压工艺性,采用级进模可满足零件生产要求。为保证制件的精度和连续冲压过程,设计了与分离工位角度相同的工艺切口,并在对应工位的模具设计了让位槽,确定了以冲孔、冲切、弯曲和整形为主的排样方案;采用导尺配合导正钉定位,设计了内外导向机构和弹性卸料装置进行压料和卸料以保证产品精度;对设计的模具进行了加工、试冲。结果表明,设计的10工位级进模结构合理,成形的产品符合尺寸和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正交试验和灰色系统理论的拼焊板前纵梁成形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拼焊板冲压成形的工艺参数较多,难以精确建立工艺参数与成形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压边力、拉延筋高度、凸筋圆角半径、凹筋圆角半径为自变量,进行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模拟拼焊板前纵梁拉延成形过程,获得最大减薄率和最大焊缝移动量的数据。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分别计算成形工艺参数对单目标函数的关联系数和多目标函数的关联度,将多目标转换为以关联度为目标的单目标。进一步计算各成形工艺参数的平均关联度,将优化的压边力、拉延筋截面几何参数进行有限元模拟验证,指导设计、试模,成形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消音器前盖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旻  李晋伟 《模具工业》2010,36(3):24-26
分析消音器前盖冲压工艺,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论述了级进模的设计过程,同时还介绍了模具关键部位的结构设计。实践证明:模具结构合理,生产的零件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