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某挡潮闸枢纽工程中高性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时的温度控制问题,避免因混凝土干缩、自体积变形、外部约束和温度效应等因素引起混凝土开裂,取闸室底板和中墩进行三维有限元建模,对闸墩采取不同的温控措施,进行闸墩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的仿真分析,研究闸墩冷却水管布置方案的温控效果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为现场科学施工提供理论指导。仿真结果表明:通水冷却效果良好,闸墩均未出现裂缝;在混凝土浇筑初期采取降低入仓温度和通水冷却等降温措施来减小由于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最大温升,可以有效减小混凝土温降阶段的降温幅度;控制最大温升、内外温差及温降速率是大体积混凝土闸墩温控防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水闸闸墩裂缝,主要是由于墩体内外温差、混凝土的干缩、自生体积变形和外部约束引起的,且各种原因都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原因及影响因素,从材料、温度控制、施工方法与工艺和养护等方面采取措施,以实现防止和控制裂缝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简要分析了民乐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水闸闸墩裂缝形成的原因,由于水闸闸墩体自生体积变形、混凝土的干缩、内外温差、外部约束和沉陷等引起的裂缝。针对这些原因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因素,从材料、温度控制、施工工艺与方法和养护等方面采取措施,可防止和控制裂缝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水闸闸墩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水闸闸墩裂缝成因,主要是由于墩体内外温差、混凝土的干缩、自生体积变形和外部约束引起的,且各种原因都有一系列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原因及影响因素,从材料、温度控制、施工方法与工艺和养护等方面采取措施,以达到防止和控制裂缝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于水闸底板结构属于薄板结构,层厚较薄,其混凝土内部温度随年气温呈周期性变化,无稳定温度,给其最高温度控制标准的制定带来了一定困扰。为此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以某水闸为例,就水闸结构的最高温度温控标准、关键部位防裂重点及防裂措施进行了重点分析。通过计算可知,该水闸混凝土的最高温度控制标准按照32℃控制为宜;低温季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保温可降低拉应力19%,上下层温差按照15℃控制,安全系数1.65。结果表明:水闸结构最高温度控制标准按照基础温差加闸底板结构各浇筑层第二年温度的最低值确定为宜;低温季节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保温;闸墩与底板混凝土的上下层温差控制是闸墩结构防裂的重点之一,需从严控制。  相似文献   

6.
成安发 《治淮》2008,(9):30-31
一、概述 泵送混凝土具有浇筑强度大、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闸工程中。但泵送混凝土水泥用量多,水灰比大,砂率偏高,石子粒受泵管直径限制。由于温度、湿度变化引起的闸墩裂缝问题普遍存在,影响结构的抗渗性、耐久性及外观。本文主要分析泵送混凝土水闸闸墩施工温度控制及防止温度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该文针对贡川水电站水闸4~#、9~#闸墩裂缝问题进行分析。闸墩结构应力计算结果表明,闸墩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外荷载对闸墩裂缝影响不大。根据裂缝形成的时间、气温、长度与深度、闸墩混凝土质量分析,认为该闸墩裂缝主要由混凝土质量及温差引起。据此分析,闸墩裂缝采用表面修补法修补,效果良好。经此处理后,水闸墩顶未再发现裂缝。  相似文献   

8.
作为水利工程里常见的水工建筑物,水闸的安全性至关重要,而闸墩裂缝问题则直接给水利工程带来多方面危害,长期对工程实际造成影响,成为困扰学术界的一大难题。针对这一难题,在整合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闸墩裂缝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表明,水闸闸墩裂缝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自生体积变形、墩体内外温差、混凝土的干缩及外部约束等,可以采取材料选择、温度控制、工艺改进及后期养护等措施用以防止闸墩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泄洪闸闸墩施工期温控目的在于降低混凝土早期水化热,闸墩结构中水管冷却方法应用较少。本文结合某水库溢洪道闸墩温控实例,通过对水管冷却的热工计算,对比相同施工环境条件下是否采用冷却水管的实际温度变化过程,表明在泄洪闸闸墩施工期温度控制中使用水管冷却可有效降低混凝土温度峰值,对闸墩结构的温控与防裂的实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水泥水化热温升较高,由于体积较大,聚集在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不易散发,混凝土内部温度显著升高,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混凝土易产生裂缝。本文以花园湖进洪闸闸墩大体积混凝土为对象,从监理的事前、事中及事后控制等方面研究,阐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预防裂缝的监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