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综述了硅外延的三大发展趋势,指出降低外延温度是外延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比较了分子束外延(MBE)、光能增强化学汽相淀积(光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汽相淀积(PECVD)、超高真空化学汽相淀积(UHVCVD)的优缺点,指出UHVCVD和PECVD二者合二为一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方法。其次,论述了异质外延和SiGe/Si超晶格材料的应用前景。最后,论述了外延生长的原位监测和外延膜的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硅外延的三大发展趋势,指出降低外延温度是外延发展的迫切要求,同时比较了分子速外延(MBE)、光能增强化学汽相淀积(光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上淀积(PECVD)、超高真空化学汽相淀积(UHVCVD)的优缺点,指出UHVCVD和PECVD二者合二为一是最具应用前景的方法。其次,论述了异质外延和SiGe/Si超晶格材料的应用前景。最后,论述了外延生长的原位监测和外延膜的测试技术。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高真空化学相淀积(UHV/CVD)系统在650℃生长出表面光亮的GeSi单晶。在1200L/min分子泵与前级机械泵间串接450L/min分子泵,改善了生长环境。串接分子泵后生长的样品的X射线双晶衍射分析表明,外延层衍射峰半宽仅为198arcsec,且出现了Pendellosung干涉条纹,说明外延层结晶质量很好。  相似文献   

4.
应用自建的超高真空原位装置及扫描俄歇微探针技术。研究了Au-Ag/Si体系的表面电迁移现象。观测到清洁Si表面上的Au/Ag/Si和Ag/Au/Si复层薄膜在直流电场作用下呈现明显的两相分离,Au,Ag分别向着外加电场拨乱反正 和负极方向快速迁扩展,总的迁移速率对Au/Ag/Si约为0.63μm/s而对Ag/Au/Si为0.37μms。实验结果表明,复合膜的结构,即其形成次序虽不影响Au,Ag各自  相似文献   

5.
模拟自对硅化物技术的两退火工艺,对超高真空(UHV)下制备的Ti/Si样品依次进行低温退火、腐蚀和高温退火。利用俄歇微探针(AES)和X射线衍射的(XRD)分析样品的组分及晶相、发现高温退火后,薄膜内同时生成了Ti的硅化物及氮化物,这对发展MOS器件工艺中自对硅、氮化物技术很有意义。另外,还利用扫描电(SEM)观察了薄膜形貌,用Van de Pauw法测量薄膜电阻。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连续SiC纤维增强Ti-15-3合金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真空热压或热等静压复合固结SiC/Ti-15-3试样中界面反应区尺寸约为4μm左右,界面部位含有较多的Ti,Si和较少的V,Cr,Sn,Al.  相似文献   

7.
容幸福  秦志钰 《真空》2000,(3):10-17
本文研究了应用新型的超高真空等离子增强化学了相沉积(VHV-PECVD)复合腔系统 只a-Si1-xCx:Hk薄膜及其特性。系统的真空度可达10^-7Pa(10^-9Torr)以上。通过控制H2对常规用混合气体(SiH4+CH4)的稀释程度以及相应的CH4比例,优化沉积工艺参数,制备出能带宽度范围变化较大的高质量非晶氢化硅碳(a-Si1-xCs:Hk)薄膜,通过RBS、ERDA、IT和Ramam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连续SiC纤维增强Ti-15-3合金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真空热压或热等静压复合固结SiC/Ti-15-3试样中界面反应区尺寸约为4μm左右,界面部位含有较多的Ti、Si和较少的V、Cr、Sn、Al。  相似文献   

9.
系统分析了利用超高真空CVD技术在Si衬底上外延Si-xGex合金的体内组分分布情况和Ge的表面偏析现象。用SIMS对Si和Ge的组分作了深度剖析。在生长过程中,组分均匀,在表面Ge浓度减小,Si浓度没有明显变化。在不经HF酸清洗和在HF酸中去掉表面自然氧化层的两种情况下,用XPS分别对外延层表面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Ge的表面偏析与表面自然氧化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有机-无机精细复合材料P(VDF/TeFE)-SiO2。利用水解-聚合反应由正硅酸乙脂(TEOS)合成SiO2溶胶,乙醇作溶剂,盐酸作催化剂。将P(VDF/TeFE)溶于丙酮,并与SiO2溶胶均匀混合。凝胶后经干燥和热处理得到有机-无机精细复合材料P(VDF/TeFE)-SiO2。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差示扫描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对有机-无机精细复合材料P(VDF/TeFE)-SiO2进行了显微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真空热压扩散结合工艺制备出SiCf/Ti-15-3复合板材,研究制备工艺,SiCf,基体合金特性,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及界面特征,结果表明,合适条件下国产射频加热CVD法制备的SiCf与Ti-15-3基体具有较好的相容性,界面结合良好,在拉伸条件下SiCf有从基体拔出的倾向,纤维具有脆性解理断口特 ,Ti-15-3基体具有塑性断口特征。  相似文献   

12.
邹小平  张良莹 《功能材料》1998,29(3):327-329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有机-无机精细复合材料P(VDF/TeFE)-SiO2。利用水解-聚合反应由正硅酸乙酯(TEOS)合成SiO2溶胶,乙醇作溶剂,盐酸作催化剂。将P(VDF/TeFE)溶于丙酮,并与SiO2溶胶均匀混合。凝胶后经干燥和热处理得到有机-无机精细复合材料P(VDF/TeFE)-SiO2。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分析、差示扫描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对有机-无机精细复事材料P(VDF/TeF  相似文献   

13.
聚碳硅烷/二乙烯基苯的高温裂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TG-DTA、IR、XRD、XPS、SEM等手段研究了聚碳硅烷(PCS)/二乙烯基苯(DVB)的高温裂解行为及其裂解产物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PCS/DVB的裂解过程可分成5个阶段,其裂解产物主要由SiC、SiO2和Si-O-C非晶网络及游离C组成,其中游离C的含量随DVB的增加而增加,且对β-SiC的结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裂解产物的形貌为不发泡的致密结构。  相似文献   

14.
本阐述了应用国产UHV/CVD设备处延生长的GeSi/Si材料碳、氧含同的原因,定量地分析了有害残余气体的成分,提出了改善处延生长环境提高GeSi/Si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种采用DECR等离子体在低温下制备高质量SiO2薄膜的PECVD工艺。讨论了DECRPECVD工艺中气相O/Si原子比以及沉积速率对SiO2薄膜性能的影响。采用包括高能离子分析,椭扁仪,化学刻蚀以及红外吸收谱等物理和化学方法,对所镀SiO2薄膜的各种理化特性地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固体润滑剂MoS2在工业上已使用多年,用于高真空系统也很普遍,但是用在核聚变试验装置的超高真空系统内还不多见。 HL-1托卡马克装置抽气机组有四台φ300口径的高真空闸阀,其阀芯结构金属零件的磨擦损伤严重,易引起阀门故障,我们在闭门内用了MoS2,通过试验获得的结果是:粉状固体MoS2可作为超高真空系统内的润滑剂。在HL-1托卡马克真空系统使用之后,没观测到有害影响。而阀门的可靠性和寿命提高很多。  相似文献   

17.
Au/(Si/SiO2)/p型Si结构的可见电致发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i/SiO2薄膜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当正向偏压大于5V时即可观测到来自不同Si层厚度的Au/(Si/SiO2)/p-Si结构在室温下的可见电致发光,其发光谱峰位均位于660nm处,测得的各种储藏坟下的发光峰位不随正向偏压的升高而移动。突验结果表明光发射主要来自于SiO2层中的发光中心上的复合发光。  相似文献   

18.
采用(CH3)2SiCl2和N2H4反应产物为先驱体,在H2,NH3气条件下,用CVD法制备Si/C/N的纳米微粉,在制备Si/C/N纳米微粉的过程中通过高温炉-气相色谱联用技术分析了裂解逸出的气体,用化学法分析了微粉中元素组成变化,讨论了先驱体H2,NH3气体条件下的裂解机理及微粉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9.
可用于a—Si:H太阳电池的钛硅化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萍 《功能材料》1997,28(3):309-311
用直流溅射法在ITO玻璃衬底上溅射金属Ti膜后用辉光放电法沉积a-Si,研究了钛硅化物的形成,利用XPS,RBS分析,确定了反应生成物为TiSi2,且生成物十分有效地阻挡了ITO中的In的扩散;用US/VIS分光光度计测量了生成物的透射率发现其透过率在紫外部分较ITO膜提高;测试了Ti/a-Si界面的I-V特性,发现界面无势垒;测量了生成物的电阻率,数量级为几十μΩ.cm数量级。该钛的硅化物膜要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LPSZ/DVB的交联反应及其对裂解物的影响。实验表明:其交联反应以加成和缩合反应的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加成反应的温度为150℃左右,部分加成反应的结果使其交联裂解产物的孔洞尺寸减小,裂解产物的裂解产率提高。裂解产物主要由非晶态Si3N4和β-SiC组成,还有少量SiO2和游离C,加入DVB后,其游离C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