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是重要的含油气区带之一,地层条件复杂,钻井难度大,存在“四易一差”即易塌、易斜、易漏、易断钻具及固井质量差等技术难题。有效解决上述难题,提高钻井质量和速度是海拉尔盆地增储上产的重要保证。为此,近三年在深入研究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地质特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地层条件,研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法,初步探索了一套适合海拉尔油田复杂区块的钻井技术,有效地指导了钻井生产,提高了钻进速度和井身质量。  相似文献   

2.
实践证明水平井不仅可以成功地用于开采低渗透油藏、地层不整合油藏、裂缝性油藏及超薄油层,使油气产量大幅增加;而且能有效对老油气田再次进行勘探和开发,最大限度地把残余存油开采出来。A油田地质构造较为复杂,断层多,地层倾角大,地层压力层系错杂,低渗、多裂缝、薄油层油藏较多,地层富含盐膏层,漏失量大,固井难点多,固井效果难以提升。针对A油田特定区块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从固井工艺和完善水泥浆性能两方面进行了完善,旨在改善并提高A油区的固井质量。  相似文献   

3.
张全忠 《山东化工》2023,(6):166-169
针对胜利油田东辛复杂断块油藏固井漏失问题和固井质量难以提高问题,通过开发抗水侵材料,形成抗水侵强胶结水泥浆体系。有效解决了油水关系复杂地层、薄互层无法有效封隔的技术难题,通过优化固井工艺措施和优化水泥浆体系,形成了一套适用于复杂断块油藏的固井关键技术,提高了复杂断块油藏固井质量。在东辛油田复杂断块油藏营1断块应用20余口井,固井漏失率情况相比之前降低24.5%,固井质量综合解释皆为合格。本文中所采用的固井技术措施和方案可为类似区块固井施工方案的设计和作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裂缝分布规律差,注水开发难以受效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潜山油藏裂缝研究的成功经验,对裂缝成因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搞清了裂缝形成机理及控制因素,为潜山油藏注水开发提供基础,同时为类似油田裂缝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庆油田开发的深入,保持油田4000万吨稳产的目标。每年的钻井任务都在4000口以上,随之固井油层、表层、技术套管的任务在5000-6000口以上,固井生产任务十分繁重。随着油藏的开发,地层复杂情况也在不断变化,固井施工难度增加。加之固井技术员队伍年轻化,很多新毕业的技术员存在着固井现场经验不足、纸上谈兵的情况,面对现场固井复杂情况不知所措。针对的情况,下面浅谈一下固井现场作业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庆油田开发的深入,保持油田4000万吨稳产的目标.每年的钻井任务都在4000口以上,随之固井油层、表层、技术套管的任务在5000-6000口以上,固井生产任务十分繁重.随着油藏的开发,地层复杂情况也在不断变化,固井施工难度增加.加之固井技术员队伍年轻化,很多新毕业的技术员存在着固井现场经验不足、纸上谈兵的情况,面对现场固井复杂情况不知所措.针对的情况,下面浅谈一下固井现场作业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7.
双驱复合钻井技术在海拉尔盆地古潜山构造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问题的提出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兴安岭群和布达特群是主要含油层位。兴安岭群底部地层胶结致密,泥岩、含砾细砂岩、含砾粗砂岩、杂色砂质岩等组成不等厚互层;布达特群地层为潜山储层,地层硬度大裂缝发育,同时,由于受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块内断层、裂缝发育,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复杂断块,是典型的潜山型裂缝油藏。  相似文献   

8.
中原油田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断块油气田,油气分布比较散,经过20年的开采已经进入了开发的中后期,主要靠注水井进行采油。注水井使得地层岩石力学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得局部形成超高压地区,如胡庄地区、文明寨地区个别井密度已经超过1.70g/cm,层间压力差异大,因而在同一口井中形成多套压力系统,在钻井和固井过程中经常遇到漏失问题。我处在2004年针对易漏失井的固井工艺技术进行研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漏失井的固井优良率低,2009年漏失井占了油层固井总数的10%,优良率却不足40%,为了完成75%的固井优良率指标,因此,易漏失井固井工艺技术完善推广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随着海塔盆地的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固井质量问题逐渐显现,应用常规的固井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勘探开发需求,迫切需要提高固井质量。本文针对海塔盆地的地质特点、施工环境的特殊性,首先从地层、钻井液及水泥浆等方面开展分析,找出了影响海塔盆地固井质量主要因素。通过对水泥浆外加剂及外掺料的实验评价,优选出了适合海塔盆地的矿渣水泥及抗盐降失水剂,并对水泥浆体系与地层储层特征适用性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适合海塔盆地的水泥浆体系及冲洗隔离液体系。经过现场应用,使海拉尔、塔木查格两个油田固井质量合格率平均提高了8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了适应海塔盆地特点的固井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滨里海盆地北特鲁瓦油田水平井的水平段长达1 000~1 200m,水平段Ф215.9mm井眼设计为Ф139.7mm尾管固井完井。针对目前水平井长水平段油层尾管固井的技术难点,从套管安全下入与居中度、顶替效率、固井施工防漏、水泥浆性能等方面制定了系列的固井技术对策,并在2021-2022年共完成三口水平井的固井实践,大幅度提升了水平段的固井质量,且固井质量满足多级分段压裂的需求,对今后水平井长水平段固井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拉尔油田固井质量不好的现状,除了井队和地质情况的原因以外,也包括了由于井队在下完套管以后,采用泥浆循环的作业,是一部分泥浆挂在套管壁上,由于用清水当冲洗液的时候,对套管壁冲洗效果不好,使在注水泥作业时一部分水泥浆粘在套管壁上,影响固井质量,故采用CHW冲洗液代替清水充当前置液,该冲洗液对套管壁进行了充分的冲洗,大大提高了固井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拉尔钻井区块固井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大环隙固井的紊流顶替特点,给出了先导水泥浆能达到紊流状态的判断方法;并对封固段较长的井进行固井施工所采用的技术和应用效果做了初步探讨。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为海拉尔钻井区块的固井施工提供了一套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海拉尔盆地油藏类型多、断块多、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油层物性差,分布不均匀,采用哪种完井配套技术是确保油层高效开发的关键.本文论述了根据不同断块油层沉积特征,油层特点,油藏类型,选用不同射孔技术,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川口油田川46井区的储层和油藏特征,为勘探开发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川46井区的沉积相和储层的研究分析,对川46井区油藏的地质和储层特征有了清晰的了解。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长6油层是一套三角洲沉积平原沉积,储层为块状砂岩夹粉砂质泥岩或为砂泥岩互层沉积。长6油层物性差,粘土含量较高,属于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油层为弱亲水-亲水,长6油层的非均质性强。油藏类型属典型的弹性-溶解气驱动岩性油藏。长6^1为本区最好储层,是主要油层之一。川口油田川46井区为浅层、低产、特低丰度的中型油田。  相似文献   

15.
注水开发的油藏,由于不同的地质、工程和管理条件,油、气、水井套管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使油水井不能正常生产,甚至停产,以致影响油田稳产。采用小套管二次固井修复技术对套损井进行修复,是针对不同油藏类型、不同套损类型,近年来发展起来得新型工艺技术,该工艺技术已逐渐成为套损井治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苏北油田是典型的小型断块油藏,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部分区块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套损、套漏问题不断加剧,常规水泥封堵工艺存在封堵成功率低、施工费用高等缺点。为了解决套漏问题,苏北油田根据套漏点情况,形成了插管挤灰、桥塞卡采、衬管二次固井为主的套漏井封堵工艺,有效的解决了套漏井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   

17.
提高油层固井质量而采用自应力固井技术,以适应油田进一步勘探开发的要求是钻井工程研究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分析了油层固井的难点,进而从水泥浆体系、井眼的准备等方面进行研究并提出保证固井质量的技术措施,现场实践取得显著效果,形成了系统、成熟的固井工艺,对未来油层固井的技术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大港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储层薄、低压、低渗、高含水、储采失衡等问题日益凸现,这些薄差油气田的油层分散、层间跨距无序,普通压裂技术已无法满足高效开采的需求。近年来,连续油管固井滑套压裂工艺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方法。房1L井位于六间房油田中102X1井区,属于低孔特低渗油藏,选用连续油管OptiPort固井滑套分段压裂技术,由连续油管依次打开固井滑套,以套管注入方式逐段进行加砂压裂,投产周期短效果良好达到高产。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塔油田大面积开发,油水井套损的趋势逐渐加重。根据贝16兴安岭区块套损井的情况,从区块分布﹑岩性﹑射孔﹑注水开发等不同方面进行统计,找出相应的规律。结合苏德尔特油田油藏开发概况,得出泥岩吸水膨胀、蠕变及滑动造成套管损坏是苏德尔特油田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明确套损原因可为后期预防与治理套损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针对苏德尔特油田兴安岭群油层特点,利用沉积旋回理论,在标志层的控制下,对油层进行划分对比,从而认识小层规律,对苏德尔特油田有更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