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研究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国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研究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方向及其对策。认为中国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应在微量元素的富集机理、赋存状态、环境评估、金属元素的综合利用等方面得以加强。  相似文献   

2.
煤中有害微量元素是煤炭地质、地球化学、能源与环境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系统总结了我国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研究的相关成果。与世界煤相比,我国煤中Co、Mo、Pb、Sn、Th、U、V、Zn的平均含量较高。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且各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有所差异。我国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含量总体呈现出由北到南逐渐递增的分布特征,同时全国范围内存在局部地区含量异常富集的情况。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空间分布格局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物源区母岩的性质、生物沉积作用、热液作用、地下水作用等。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机制十分复杂,是影响有害物质脱除和元素迁移转化的根本原因。大数据方法是新时代下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补充,煤炭大数据对于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潜在价值。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和具体化学形态、煤中有害微量元素的环境效应、煤中有害微量元素大数据管理等内容仍是未来该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4.
利用浮沉试验,结合煤岩学分析方法,研究了脱除平朔4号煤中微量有害元素的可能性,探讨了有害元素在选煤过程中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平朔4号煤中微量有害元素在选煤过程中的行为取决于其有机亲和性。选后的平朔煤中13种微量元素圴可得到不同程度的脱除,其中有机亲和性指数较低的元素,可得到较高的脱除率,而有机亲和性指数较高的元素,脱除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淮南煤中微量元素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煤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意义,介绍了研究方法及采样方法,在测试分析资料的研究基础上,初步研究了淮南煤田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变化规律,探讨了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原因,为今后淮南煤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中国煤中微量元素分布基本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基于中国26个省(市、自治区)、126个矿区、504个煤矿1123个煤层煤样和生产煤样的系统测试资料,结合不同聚煤区煤炭储量,计算了中国煤中31种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分析了中国煤中微量元素分布基本特征。研究表明,煤层是地球上多种微量元素富集的主要地质体,中国煤中大多数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与世界煤中微量元素平均含量在同一水平线上。  相似文献   

7.
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常用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耗的主要对象,煤炭开发也不可避免的带来日益凸显的环境污染问题。煤中微量元素释放是煤炭开发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煤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的准确性、规范性和适宜性是煤中微量元素研究的基础。目前有关煤中微量元素测定方法尚无统一标准。本文基于大量前人研究文献,总结了银(Ag)、砷(As)、金(Au)、硼(B)、钡(Ba)、铍(Be)等46种微量元素的常用测定方法,以期为不同煤中微量元素测定方法标准的提出与实施提供借鉴与指导。文献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测定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常用方法包括: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2)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INAA);3)诱导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4)X射线荧光(XRF)。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中微量元素不同测定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煤中存在的微量有害元素会在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造成环境污染,对属优质直接加氢液化用煤的淖毛湖煤中的有害微量元素迁移特性和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可揭示加氢液化过程中的迁移机理并对淖毛湖煤的直接转化利用提供指导。为探明淖毛湖煤中5种有害微量元素As、Cr、Cd、Pd、Hg在直接加氢液化工艺中的迁移行为,采用逐级提取试验为主要手段,研究原样和液化残渣样中各种元素赋存状态的变化规律。淖毛湖煤中5种元素整体含量不高,但Hg和Cd元素含量远超过全国均值。加氢液化工艺之后对水样、油样和液化残渣样进行元素含量测试,发现5种元素几乎不在水样和油样中分布,迁移程度按挥发性大小排序为:Cd>Hg> As>Pb>Cr。硫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是淖毛湖煤中5种有害微量元素最主要的赋存状态,但在各元素中占比有所差异,Pb、Cr和Hg元素的残渣态占比较高。经过加氢液化之后,几乎不迁移的Cr元素的赋存状态变化不大,其他元素的不稳定状态发生迁移,含量大幅度下降。有机质的反应使得与其赋存的As和Cd也发生大量挥发,导致残渣态在液化残渣中的占比变高;Hg的所有赋存状态均降低,在液化残渣的剩余量中与微量有机...  相似文献   

9.
闻明忠  徐文东 《煤炭学报》2010,35(9):1518-1523
对两个电厂的原煤、底灰、飞灰和超细飞灰(≤10 μm)进行了有害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了As、Cd、Cr、Pb、Se、Mo、Ni、Be、Cu、Th、U、V、Zn、Hg等14种元素在煤燃烧过程中的散逸、迁移行为,揭示了它们在燃煤过程中在气态产物和固态产物(底灰、飞灰、超细飞灰)中的分配富集特征,分析了这些元素的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在两电厂中,元素Cd、Pb、Zn富集系数由大到小为超细飞灰>飞灰>底灰;As的分布特性与煤中Ca的含量密切相关;较低的烟气温度能够使部分气态Hg在飞灰颗粒上发生凝结;将几种元素分为3类:Ⅰ类,留在固体废物中的元素V(QR>085);Ⅱ类,部分留在固体废物中的元素As、Cd、Cr、Pb、Se、Mo、Ni、Be、Cu、Th、U、Zn(0.85≥QR>010),其中As、Cr、Ni、Be、Cu、Th的富集程度较强,Zn、Mo、Se、Cd较弱;Ⅲ类,主要挥发到大气中的元素Hg(QR接近0)。  相似文献   

10.
宋杨  杨欢欢  程伟 《矿冶工程》2020,40(4):45-48
为探究黔西南某中高硫煤中微量元素的富集程度,以及在脱硫降灰提质利用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分配特性,通过摇床对其脱硫降灰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在合适的分选工艺条件下,考察了原煤、精煤和尾煤产品中微量元素的分配特征。通过"一粗一精一扫"重选,可获得产率32.83%、硫分0.96%、灰分11.16%的合格精煤产品。分选产品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分选工艺对Cu、Sb、As、Co、Mo、TI、Ni等有害元素具有较好的脱除效果,并能一定程度富集锂和稀土等有价微量元素。通过此工艺可分别回收28.73%和47.37%的锂至精煤和中煤产品,精煤煤灰中Li2O理论含量达5 258μg/g,具有综合回收利用价值。研究结果可为该类中高硫煤炭资源的清洁与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瑞斌 《煤炭技术》2012,31(6):55-56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工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规模的不断扩大,要实现高水平连续化大生产,必须实现原料管理特别是备煤控制的自动化。随着可编程控制器(PLC)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PLC控制生产工艺过程的工业生产领域越来越多,为提高煤炭工业的自动化水平提供了条件。文章为此具体探讨了基于PLC的煤炭企业备煤控制系统的硬软件设计与测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选煤厂主要设备噪声的检测, 分析了主要的噪声源, 提出了噪声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用Vario.EL元素分析仪测定煤中碳等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德恩  李拓宏 《同煤科技》2004,(4):36-36,38
介绍了用Vario.EL元素分析仪对煤中碳、氮、氧、氢、硫元素进行测定的原理、特点。  相似文献   

14.
选煤技术在降低燃煤SO_2污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简要介绍了目前 SO2 的排放污染情况 ,指出燃煤是造成 SO2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比较分析了不同赋存状态下的硫所选用的选煤脱除技术 ,指出发展选煤技术是目前从源头减少燃煤 SO2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针对马脊梁选煤厂3206皮带头、301皮带栈桥以及煤炭洗选过程中出现的煤尘,通过分析选煤厂起尘起雾点的原因,提出煤尘综合治理措施,并对比治理前后选煤厂各监测点的煤尘浓度.结果 表明:在采取选煤厂综合防尘措施后,皮带走廊及主厂房粉尘浓度和湿度显著降低,细粒煤尘的回收率得以提高,实现了选煤厂的二次回收.  相似文献   

16.
浅谈我国燃煤污染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目前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分析了煤炭燃烧产生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指出加强动力煤的洗选加工是当前我国技术经济条件下最有效的燃煤污染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中国现行能源结构,从大气污染的定义着手,探讨了我国煤烟型大气污染的形成与危害,燃煤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提出了洁净煤技术是防治煤烟型大气污染的保障,大力发展选煤和型煤是洁净煤技术的基础,大型坑口电站热电联产是最洁净、最优化的能源战略。  相似文献   

18.
集成控制系统在东庞矿选煤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现选煤厂自动化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系统安全运转,提高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阐述了集成控制系统在东庞矿选煤厂的设计和应用效果,以及系统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选煤方法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天福 《煤炭技术》2008,27(5):98-99
选煤方法是制定选煤工艺流程的核心问题。选煤方法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煤的可选性和产品质量要求,也要考虑煤的种类、粒度、地区水资源条件、能够获取的设备技术水平以及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等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杨永弟 《山东煤炭科技》2021,39(3):142-143,152
针对云冈矿井下带式输送机运输过程中易产生煤尘污染,且易造成下级输送带损伤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带式输送机落煤点缓冲除尘装置。实践应用效果理想,有效解决了带式输送机运输区域的粉尘浓度污染问题及下级带式输送机因落煤问题造成砸坏和冲击损伤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