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热液成因脉型矿床为主的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含铀热液的流体来源、铀的迁移及沉淀机理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含铀热液的大气降水是主要来源,次为幔源流体;铀的迁移形式和过程与铀在自然界的赋存状态有关,在含铀热液中铀主要以碳酸铀酰络合物和氟化铀酰络合物形式迁移,在氧逸度低的幔源流体中,铀可能以四价卤素元素络合物形式迁移;铀的沉淀与含铀热液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有关,主要沉淀机制包括:温度和压力的快速降低、含铀热液浓缩作用及流体混合作用、幔源物质加入。对华南某一类型花岗岩型铀矿而言,可能是某一种沉淀机制发挥了主导作用,但这种沉淀机制不是惟一的,往往是多种沉淀机制相互叠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热液铀矿床成矿作用问题时,黄铁矿作为铀的主要沉淀剂占有主要地位。文章表明,岩石的有利条件不取决于岩石中黄铁矿的存在,而决定于这样一种形式铁的含量,这种形式铁在与含铀溶液作用时容易逸出,并参与氧化-还原作用。与岩石的硅酸盐和铝硅酸盐有关的二价铁多半是这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粤北-赣南花岗岩地区铀、金、硅聚散特征的研究,并配合岩浆、热液体系的模拟实验,阐明了铀、金、硅的空间分布,产铀硅及产金硅岩体的形成环境,岩浆、热液阶段铀、金、硅的迁移特征以及黄铁矿与铀、金的关系,并进行了有效成矿预测。为华南第二轮找铀矿和在产铀区找金矿提供了依据。这种自我立论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途径在铀矿地质研究中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4.
简叙辽东地区太古宙绿岩带地质背景,并结合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的阐述,提出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前寒武纪主期性。讨论太古宙富铀钾质花岗岩相关的太古宙残留体内构造-蚀变岩控制铀矿的观点:提出古韧性剪切-破碎断裂带、太古宙基底岩体顶上凸起带之凹洼中的"突触"与碱交代岩等三位一体的构造空间和构造-蚀变岩定位层间-不整合破裂带关联-碱交代热液型铀矿的成矿模式,并且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围岩蚀变清楚,铀成矿谱系反映为初贫后富-叠加再造成矿的矿物组合;以复杂-叠加、脉络清楚的太古宙绿岩带构造环境相关的铀矿聚集区为例,探讨太古宙绿岩带铀成矿作用的多期性。并认为太古宙绿岩带铁-铀型铀矿矿体埋藏深、隐伏性强、盲矿体多,潜在的找矿前景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5.
在热液铀矿床中广泛发育有近矿红化带——岩石的赤铁矿化或针铁矿化带。这个现象早在上个世纪末就被发现且为铀矿地质工作者们所熟悉。在第一届日内瓦和平利用原子能国际会议的许多报告中曾提出“沿含铀脉接鼬带的红色是可靠的找矿标志”。指出,在距沥青铀矿数厘米的围岩中,赤铁矿的存在是最明显的蚀变特征。在所有大型的和许多小型的铀矿床中都产有赤铁矿。在加拿大、法国中央地块、矿山等的热液矿床中,在苏联的大部分铀-铝、铀-硫化物、铀-萤石和铀-碳酸盐等建造的矿床中红化带都伴有铀矿化。在  相似文献   

6.
含单铀型矿石的热液矿床中,氧化带的主要矿物为氢氧化物-硅酸盐类,其特点是大部分由原生沥青铀矿石就地变成。在氧化过程中带出的铀,多半呈铀的硅酸盐,少量呈铀云母再沉积。氢氧化物-硅酸盐型氧化带的矿物成分是多种多样的。最有意义的是,铀的氢氧化物完全或部分地呈假晶,直接沿原生富矿石发育。  相似文献   

7.
目前已发表有大量关于铀石矿物学的资料。但关于铀石的鉴定、成份和不同蚀变的特点、以及这种矿物的共生组合等问题在许多方面尚未解决。本文研究了热液含铀建造的交代矿床内铀  相似文献   

8.
在深熔作用期间,铀的分馏作用随着赋存在难熔的副矿物晶格之外的铀的比例增大而进入熔浆。低度的部分熔融,高的fo_2和P_(co2)促进了铀的分馏而进入硅酸盐流体中。在过铝岩浆的演化过程中铀转化为品质铀矿的比率增大,导致独居石中铀的比率减少。晶质铀矿明显地是岩浆成因。叠加的晶质铀矿分布在晚期岩浆活动的剪切带中,并与高度演化的花岗岩侵入体内的流体过饱和有关,这种作用大大地提高了花岗岩体的含铀性。各种类型的蚀变对铀的活动性的影响在过铝花岗岩中普遍可见。大气蚀变强烈地扰动了原始铀的分布,但高的铀含量通常被部分地保存下来。低的水/岩比率使金属元素的渗透、迁移很难进行。此外,溶液的性质、铀运移的有效性随着岩浆期富集品质铀矿的韧性剪切带与有利于热液循环的脆性构造之间空间复合的程度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铀矿化产于超覆硅质岩的红色砾岩接触带的下盘。容矿构造类型包括:被顺层断裂和切割断裂复杂化了的褶曲翼部和转折端; 在断裂交错中岩石裂隙度提高的地段; 伴随切割断裂的裂隙和破碎带。矿化的产出取决于固岩脆性变形的能力。矿期蚀变为赤铁矿化和绿泥石化。成矿热液中,当铀酰络合物分解和六价铀被两价铁还原时,铀从热液中沉淀出来。  相似文献   

10.
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亚利桑那州某些铜矿床和铜-铅-锌矿床附近的热液蚀变岩石中的铀、钍和钾含量。在蚀变较强的地带,钾含量比未蚀变区高出一倍。由于钍不作相当的增高,因此蚀变形成了钾/钍的高比值。在巴格达德斑岩型铜矿床上,观测得了铀含量的异常,局部地方呈久期不平衡。用汽车伽玛能谱仪测取每个测点的伽玛发射谱。对比能谱分析和化学分析的数据,能谱仪露头测量的标准误差为0.6%K、3.10~(-6)Th和10.10~(-6)U。因此认为由热液蚀变引入的钾,具有足够被地表或空中能谱测量探测出来的数量;由于铀的不平衡,铀异常的能谱测量可能属于边缘状态。在这类普查工作中,钾/钍比值是一种有用的手段,它可用于区别热液蚀变的高钾含量带和未蚀变的高钾含量外来侵入体。  相似文献   

11.
独松地区位于南岭铀多金属成矿带中段,诸广复式岩体南部。矿区发育NE、 SN向构造带和NE向云煌岩脉,铀矿化赋存于构造带与云煌岩脉重接和截接部位。断裂构造带、基性岩脉、热液蚀变与铀矿化关系密切,是重要的成矿因素,也是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与下庄"交点"型矿床对比认为,独松地区铀成矿条件与下庄地区"交点"型铀矿相似,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大新矿床构造地球化学分带及铀多金属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新矿床产出于直接覆于上寒武统之上泥盆系间的构造破碎带中。笔者对该破碎带进行了详细地质调查和系统取样分析,研究表明,该破碎带发育从原岩带→碎裂岩带→构造泥→糜棱岩带→构造角砾岩带的构造地球化学分带规律。随着构造破碎带破碎程度的增强,U、Mo、As、Sb、Re和Tl等元素同步增高。铀多金属矿化对围岩无选择性,仅与破碎带的存在相关联,而且矿化程度与破碎强度呈同步消长关系,由此认为,大新矿床属于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铀多金属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对深成岩进行了许多岩石和地球化学方面的工作,尤其在法国是如此,这些研究结果导致我们重新考虑铀在花岗岩类中的分布机理。在法国产有两种铀矿化,一种是发育在中央地块西部和阿摩坎地块中与酸性花岗岩类(浅色花岗岩)伴生并产于花岗岩内部的矿化,另一种是和浅色花岗岩无联系的中央地块东部类型的矿化。与浅色花岗岩共生的铀矿化产于遭受巴罗式变质的硅铝壳增厚带之中。由于不含钍的晶质铀矿微晶体的出现,铀的地球化学本底有明显的增加,而矿脉严格地产于浅色花岗岩中。与此相反,在中央地块东部,被不太厚的泥盆-迪南盖层不整合复盖的前海西基底中,看不出晶质铀矿和哪一种花岗岩有更密切的关系,这里的晶质铀矿一般含钍多,矿脉更多的是受基底和盖层联合控制。在较厚的硅铝壳中,“富铀”花岗岩的概念依然是有效的。在厚硅铝壳中,来自深熔作用的矿液和沉淀出脉状矿化的矿液之间有一定关系。相反,这种概念在正常厚度的硅铝壳中就没有用了。在正常厚度硅铝壳中,地球化学本底预先增高和脉状矿化这两种现象之间好象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最后我们把这种概念推广到变质程度不同于前者的地区,并以纳米比亚的罗辛矿床和美国的斯波坎矿床为例。  相似文献   

14.
中国铀矿床大多产于地槽褶皱带和活化区地质背景中,以热液铀矿床占主导地位。铀矿床的成矿时代集中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即白垩-第三纪时期,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根据铀-铅同位素体系演化原理论证了铀的活化成矿观点;根据地质体中铀的丢失和异常初始铅判别铀源及评价成矿远景。轻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溶液中硫、碳同位素组成与含矿岩石的性质有关,“就地取材”特征表现非常明显;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表明中国热液脉型铀矿的成矿溶液来源有三种情况,即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相混合,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及变质水和大气水相混合。  相似文献   

15.
连阳岩体北部上坪地区具有较大的岩体外带型铀成矿潜力。分别介绍了上坪地区赋存于花岗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及不同岩性地层接触界面的铀矿化特征,归纳总结了粤西北地区铀矿找矿标志,认为在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内,中低温热液硫化物集中产出且综合物化探测量显示"三高一低"的部位,可指示铀异常;在不同岩性的地层接触界面附近,赤铁矿化、褐铁矿化和硅化发育,热液期方解石脉穿插且综合物化探测量显示"三高一低"的部位,可指示铀异常。上述成果可为粤西北地区铀矿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捷列托夫斯卡河铀矿床产于第三纪斜辉熔岩中,这种岩石是在捷列托沃-克拉托沃成矿区火山活动后期形成的。铀很大可能是来源于斜辉熔岩固结后活化的深部岩浆源。因此,铀矿床与斜辉熔岩的关系是共生的,而不是直接成因的。矿化为断层构造所控制。矿体主要是脉型的,产于剪切带内。矿床在热液活动的浅成相及矿化过程的最后某一阶段内形成。铀矿化沉积于硫化物矿化主要相之后,由于硫化物的矿化作用,产生了捷列托沃-克拉托沃地区重要的铅锌矿床。沉积次序明显,首先是铜、其次是铅-锌,最后为铀矿化。这种矿物共生组合形成已反映于其明显的分带性上,它表明矿化溶液的这种分异作用引起热液活动后期铀含量的增加,并形成捷列托夫斯卡河铀矿床。  相似文献   

17.
页65 1 10 18 20 271期6 1 1 2 1 22地质类一、地质ZQ自︸洲一d‘2,1,J3,上,上9曰6八J 3A︸ 题目层间氧化带类型铀矿床北美洲铀矿普查动向黑色页岩的岩相、古地理及铀的 分布规律产于陆相沉积岩中的外生铀矿床 的研究方法问题表生作用和热液作用利用砂岩的颜色作为普查铀矿的 标志和解释矿床的成因日本小沉积盆地中的铀矿产地弱变形沉积层中铀矿床的构造控 制南斯拉夫核原料勘探与储量现状铀分布的成矿构造控制矿床形成深度和垂直范围—有 关论文评述热液矿脉的下限和形成深度热液内生矿床的形成深度热液铀矿床的近矿围岩蚀变热液铀矿床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指出在成矿前的黄铁细晶岩化过程中,在围岩内发生铀的富集,主要矿物富集体是白钛石与黄铁矿的暗色矿物假象。证明,在能观察到的深度内的围岩不可能是热液中铀的来源。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已有大面积的小比例尺地球化学平面图,因而有可能确定主要地壳构造和地表铀含量之间的空间关系。根据航空γ能谱测量的数据编绘了面积超过200万km~2的区域铀分布平面图,辅之以根据河流和湖泊底沉积以及一些钻孔取样结果绘制的铀分布平面图。对这些图件用重力、航空磁测和地质平面图作了检验。放射性元素的分布可以详细地同基岩露头和地表地质情况相联系。此外,还有证据说明铀分布受主要构造特征的控制,这种特征是以放射性元素含量高的花岗岩类为标志的。某些花岗岩体与大的布格重力负异常有关。这种花岗岩体的分布似乎与“巨大断裂”有关,例如新斯科舍的南山岩体或扩张带就是这种情况。阿萨巴斯卡地轴是一个铀富集带,它以具有布格重力负异常的含铀花岗岩类为特征,还有有关的张力断层运动,自阿尔伯达省的埃特蒙顿向东北延伸2500 km到梅维尔半岛。该构造通过拥有许多大的铀矿床的阿萨巴斯卡盆地的下部。最新的证据说明,富含放射性元素的花岗岩类能够提供低温热源。它在数亿年期间在有利的条件下保持着低温热液的循环,并在盆地中形成铀和其他金属矿床。据认为,放射性元素在下元古代的末期进入的地壳是北美克拉通稳定作用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0.
概述过去对砂岩型铀矿床的研究很少涉及到矿体以外铀异常的延伸及性质。然而,在扩大矿区时,运用包括矿体和异常晕圈带在内的较大目标将更为方便。此外,航空放射性异常和水化学异常的范围取决于矿体外部和矿体内部的铀的分布情况。作为对砂岩型铀矿床附近沉积岩中铀的区域异常研究的一部分,我们已经得到明确的证据:为形成怀俄明州的那种卷型铀矿床,铀在宾夕法尼亚州迁移经过的古含水层具有明显的铀异常。此外,一大批有关本底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