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前陆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及油气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前陆盆地是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找到大油气田的几率较大,本文以国外6个重要的含油气前陆盆地为例,分析了前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探讨了前陆盆地的油气潜力与勘探前景,同时指出中国前陆盆地,特别是中西部的前陆盆地,类型特殊,差异较大,需要加强综合研究,总结其油气形成规律,以指导今后的勘探。  相似文献   

2.
在调研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地震资料最为详实的巴布亚湾海域区块为例,从区域构造演化入手,探讨研究区构造特征及油气圈闭类型,得出以下认识:1盆地主要经历了裂谷前基底期、冈瓦纳同生裂谷—裂后期、珊瑚海同生裂谷—裂后期、达拉伊弧后伸展期和前陆盆地期等演化阶段,沉积地层垂向呈“二元结构”,即前陆构造层叠加在达拉伊弧后及其下的裂谷—裂后期构造层之上,并呈楔状向南西西快速减薄超覆于东部高地之上; 2巴布亚湾海域区块形成了以欧拉褶皱带为前陆冲断带、以莫尔比拗陷为前渊带、以东部高地为前陆隆起和以布莱盆地为隆外拗陷的前陆盆地系统; 3初步分析圈闭类型和油气成藏条件后认为,裂谷—裂后和弧后伸展阶段形成优质海相烃源岩,前陆期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前陆冲断带发育的成排、成带逆冲背斜为首选钻探目标,前渊带的扇三角洲岩性体、浊积水道和前陆隆起带潜山构造及复合圈闭为潜在目标。  相似文献   

3.
东委内瑞拉前陆盆地是构造和岩性复合的前陆盆地,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油气聚集区,并包含数个特大型油田。形成这些巨型油气资源是由于白垩纪源岩丰富广阔和沉积,多层的厚妙岩储层和长期的构造形变。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的诸多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周缘广泛发育前陆冲断带。在综合研究了大量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指出这些冲断带可以划分出两大类和四个亚类,它们分别为基底卷入的单凹陷型和多凹陷型;盖层滑脱的多层次滑脱型和简单滑脱型。基底卷入型的构造变形表现为冲面陡倾,断裂长期活动,形成浅层被动构造,变形带狭窄;盖层滑脱型的构造变形则表现为断层倾角缓,冲断前锋类型复杂,活动时间短和变形带宽等特点。对不同类型的冲断  相似文献   

5.
前陆盆地的类型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前陆盆地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前陆盆地可分为5类,即周缘前陆盆地。弧后前陆盆地。破裂前陆盆地。陆内前陆盆地和走滑前陆盆地。前陆盆地形成于挤压构造环境,具有一些相似的成因特征,如沉降中心与沉积中心不一致;沉降曲线呈陡、缓、陡3段;沉积物遭受挤压变形.根据变形强度的差异.可分出3到5个变形带等。形成于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中的前陆盆地具有不同的充填特点和盆地结构,也具有不同的油气远景。周缘前陆盆地是由于陆-陆碰撞,在俯冲板块上产生的挠曲盆地,常由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转化而成。盆地充填具有双层结构,早期发有复理石前陆盆地,堆积厚度巨大,发育厚度较大的生油岩系;后期发育磨拉石前陆盆地,为向上变粗的序列,发育有较厚的储集岩系。这类前陆盆地具有极好的油气远景。孤后前陆盆地与A型俯冲作用有关,可以由弧后裂谷盆地转化而成。盆地充填可具双层结构或仅有单后结构,早期发育火山复理石前陆盆地,堆积厚度大,发育有较厚的生油岩,后期为火山磨拉石盆地。这类前陆盆地具有较好的油气远景。破裂前陆盆地的形成是因基底卷入前陆变形作用,造成了块状隆起和基底褶皱所分隔的孤立盆地。这类盆地中沉积岩层厚度不大,油气远景欠佳。陆内前陆盆地形成于板内,远离碰撞造山带,可能与碰撞造山带的远程效应有关。盆地充填具双层或单层结构,以发育磨拉石前陆盆地为主,早期复理石不发育。这类前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远景。走滑前陆盆地发育于大型陆内走滑系的两侧,伴有拉分盆地,盆地充填具单层结构,发育磨拉石前陆盆地,沉积中心明显呈雁行排列。这类盆地油气远景有限。前陆盆地的结构具有不对称的特点。自造山带向盆地方向发育山前冲断带、前陆坳陷、前缘斜坡和前缘隆起等构造单元,相应地具有各自的油气藏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前陆冲断带地质特征及勘探成果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吐哈气盆地株罗纪以来属于类前陆盆地,中侏罗世以后,台北凹陷成为北部类前陆坳陷的主体部位,并在燕山运动期和喜马拉雅运动期形成了一系列前陆冲断带,包括北部山前推覆带,中部的中央断褶背斜带以及南缘的火焰山-七克台前锋带,目前,中央背斜带已发现大量的油气,南缘前锋带和北缘推覆带油气发现较少,勘探潜力还很大,但地质地形等情况复杂,需要配套的相关技术攻关,目前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3类前陆盆地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2  
中国中西部发育3种不同的前陆盆地系统组合类型.即叠加型前陆盆地(冲断带)、早期型前陆盆地和晚期型前陆盆地(冲断带),它们的生储盖组合、成藏时期、成藏后的改造作用以及油气有利勘探部位均有不同。叠加型前陆盆地主要发育早期前陆盆地和两期前陆盆地之间的拗(断)陷湖盆两大套烃源岩.多期成藏,以晚期成藏为主;早期型前陆盆地主要烃源岩发育与前陆同期,油气成藏时期相对较早;晚期型前陆盆地只发育再生前陆期之前的拗(断)陷湖相和湖沼相烃源岩,以晚期成藏为特征。前陆冲断带油气勘探潜力取决于冲断带与烃源灶的匹配关系和冲断带上覆盖层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8.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分布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34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具有多旋回复合特征:①以中生代(部分包括晚古生代晚期)前陆盆地为主体,发育陆相沉积层序;②普遍缺乏典型前陆盆地的被动大陆边缘层序“基础”,“基础”主要为晚古生代或更早形成的褶皱基底或前陆盆地;③普遍叠置新生代再生前陆盆地。受中生代前陆盆地早期阶段坳陷或断陷发育及温暖潮湿气候控制,主要烃源岩是三叠系-株罗系(部分包括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这些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以Ⅲ型干格酪根为主,受第三纪再生前陆盆地叠置的控制,具生高峰期晚、成藏期晚的特征。叠置沉积物厚的地区普遍进入高-过成熟阶段,以聚集天然气为主;叠置沉积物较薄的地区以聚油为主。前陆盆地的油气分布明显受盆地结构控制,不同构造单元的成藏组合类型不同:前陆褶皱-冲断带油气以近源垂向运移为主,往往形成与冲断层有关的油气藏;前陆斜坡带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形成地层、岩性和与断块有关的油气藏。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气富受盆地原型及其叠加、改造的控制。发育早、演化长、继承型或叠合型前陆盆地含油气前景最好,残余型前陆盆地次之。通过对中西部前陆盆地油源条件、冲断带演化、构造样式、油源断层、封盖层特征、晚期断裂活动强度等分析,提出库车、准噶尔南缘、塔里木西南缘、祁连山北缘、柴西南缘、川西、柴北缘等是进一步勘探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9.
库车前陆盆地喜马拉雅运动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根据构造变形解析和岩石记忆信息,库车前陆盆地的喜马拉雅运动可以划分为3期,它们对应的时间分别为渐新世末、上新世末和早更新世末,其构造挤压强度依次由弱变强,在喜马拉雅晚期达到高峰,是该区构造的主要变形期和定格期,也是该区异常高压形成和油气成藏的主要时期。中更新世以来为新构造运动阶段,主要表现为2~3次重要的抬升和相对较弱的褶皱逆冲变形,并对该区的油气藏主要起破坏作用。库车前陆盆地的构造变形从喜马拉雅早期开始发育,各构造带的发育时间从北往南依次由早变晚,它控制了该区断层相关褶皱、构造圈闭及其油气藏的带状分布规律。喜马拉雅晚期强烈的水平构造挤压是该区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该区油气形成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和驱动力,喜马拉雅运动对该区的油气藏有一定的破坏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阿瓦提前陆盆地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阿瓦提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西北部。在新生代柯坪山脉以北东向的沙井子断裂为主滑面剧烈向南东方向逆冲,在沙井子断裂南东侧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且向南东方向急剧减薄,形成典型的不对称挠曲沉积盆地,这种盆地是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陆相盆地后,再次发育在造山带前缘的前陆盆地,它发育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时间以及成因与周缘前陆盆地和弧后前陆盆地均不相同,可称之为陆内前陆盆地。阿瓦提前陆盆地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油气聚集区带:沙井子断裂油气聚集带、阿恰断裂油气聚集带、阿瓦提前缘隆起(乌鲁桥—阿拉尔)构造油气聚集带。其中沙井子断裂带是阿瓦提前陆盆地中含油气远景最好的区带  相似文献   

11.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的构造与油气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北缘,其沉积和构造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性质.盆地中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发育,具有多套储盖组合,是塔里木盆地重点勘探地区之一.研究表明:(1)断层活动与生烃、排烃时期是否匹配是确定断层封闭性的关键,断层活动期,断面具有较强的输导能力,断层停止活动,断层对流体有较强的遮挡作用;(2)断层相关褶皱是最有利的构造圈闭;(3)突破断层对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4)导油构造缺乏是深部勘探失利的关键.在构造与油气关系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库车再生前陆盆地中的北部背斜油气聚集带和拜城阳霞向斜北油气聚集带是目前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的油气成藏组合后认为,该带烃源岩和储层发育,盖层封盖性能较好,并且具备形成异常压力封存箱的条件。根据成藏组合要素和发育匹配关系,将该带的成藏组合分为以侏罗系和二叠系烃源岩生、三叠系和侏罗系储的下部自生自储型,以及以侏罗系和第三系烃源岩生、白垩系和第三系储的上部下生上储型两大类,进而细分为二叠系—侏罗系深部组合、侏罗系中部组合和第三系上部组合3个亚类。通过对生储盖层演化历史分析,认为成藏组合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烃源岩的发育程度、断裂构造、盖层和异常压力封闭,明确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上部下生上储成藏组合是最为有利的勘探组合。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前陆盆地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由于两个板块的相互碰撞形成一系列造山带,而在稳定板块的前缘常常形成前陆盆地.由于前陆盆地的特点,使它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保存都十分有利.中国的主要前陆盆地有: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前缘、塔西南昆仑山前缘、塔东南阿尔金山前缘;准噶尔盆地南缘、准噶尔盆地东部博格山前缘;贺兰山一六盘山前缘;南方地区的两个前陆盆地.这些前陆盆地都是寻找油气前景广阔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成藏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探讨了油气成藏系统的定义,认为油气成藏系统是含油气盆地内相对独立的油气运聚单元和成藏各要素的总和,是不同于含油气系统的独立概念,其研究重点在于油气藏。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构造特征、成藏要素和运聚特征的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盆地可以划分为三大油气成藏系统和八个次级油气成藏系统,这些成藏系统平面上和纵向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油气空间展布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塔西南前陆盆地油气资源与勘探对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塔西南前陆盆地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在剖面上呈向北抬升的箕状结构。塔西南前陆盆地具有多套生油层、多套储盖组合和多种圈闭类型。不同勘探时期多种方法计算塔西南前陆盆地资源量在60×108t左右。该区下一步的油气勘探策略应该是:对昆仑山前构造重新钻探并测试;在麦盖提斜坡积极寻找圈闭;对与巴楚隆起过渡的断裂带在钻探的同时应注意该区油气运聚模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陆内前陆盆地是我国西部广泛发育的一种盆地类型,它的发育是在远离洋陆碰撞俯冲带的大陆内部的“盆”“山”耦合过程,此“盆”“山”耦合动力演化过程的受控因素是极其复杂的。本文从中国大地构造的复杂性入手,分析了陆内前陆盆地动力演化过程受控因素类型:即多期构造作用综合应力场、A型俯冲作用、岩浆作用、热膨胀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地壳厚度影响、差异压力影响以及拆沉作用造成的回弹等,对这些作用因素的影响机制以及联合作用进行了讨论,并以库车陆内前陆盆地的动力演化为例进行了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联合作用对动力演化过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只有同时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更好的认识其动力学机制和发展过程,但在联合作用的研究方面程度较低,因此探讨这些因素对陆内前陆盆地动力演化过程的联合作用较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央凸起是西部凹陷、东部凹陷和大民屯凹陷油气运移的指向,油气聚集主要受运移和盖层条件的控制;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存在着上倾尖灭、地层超覆及断层遮挡岩性油气藏三种典型的油气藏成藏模式。南部倾没端、东侧斜坡带及与凸起接触的断裂下盘三个区块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18.
楚雄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油气藏形成的关键时段是燕山期,晚燕山期后上覆K2-E地层成为新的区域盖层,喜山运动的挤压作用加强或改造了原先形成的圈闭,同时造成油气重新运聚,形成新的油气保存单元。在油气保存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构造特征、含油气系统研究,将楚雄盆地现今油气保存单元划分为:持续型、残留型、改造型及重建型4种基本类型。最后,对各油气保存单元进行了综合评价,进而提出了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