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氮化硼是现代合成材料中极其引人注意的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氮化硼作为润滑脂添加剂的应用成功,给我国极压抗磨剂增加了一个新品种。天津无机化学工业研究所,1979年开展了氮化硼生产新工艺的研制工作,并获得了成功。为了使氮化硼在工业领域中的利用得到发展和开辟新的应用途径,根据该所研制氮化硼所具有的特点和国外有关氮化硼作为  相似文献   

2.
有机前驱体法制备氮化硼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化硼纤维作为正在发展中的一种重要的高性能无机纤维,具有优异的耐高温和透波性能。目前高性能氮化硼纤维的制备主要采用类似于碳纤维生产的有机前驱体转化法。介绍了国内外合成氮化硼纤维前驱体的各种合成方法以及各种合成产物制备氮化硼纤维路线的优缺点,并对氮化硼纤维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钎焊立方氮化硼砂轮作为电镀立方氮化硼砂轮的替代产品,具有优越的性能特点.文章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焊立方氮化硼的钎机理、工艺方案以及钎料选择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对钎焊立方氮化硼砂轮的研究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做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影响立方氮化硼复合片耐磨性的工艺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量的实验,对立方氮化硼复合片的工艺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BN的粒径和原料的真空净化处理是影响立方氮化硼复合片耐磨性的主要工艺因素.选用Ti-Si-B作为粘接剂,用细颗粒立方氮化硼在5.0~7.0GPa,1673~1873K的条件下[1],合成出磨耗比大于111000立方氮化硼复合片.  相似文献   

5.
钛合金熔模精密铸造用氮化硼基复合型壳的探索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六方氮化硼作为钛合金熔模精密铸造中面层造型材料的可行性.以高温高压下预处理的氮化硼作为型壳面层中的主要耐火材料,钇溶胶作为黏结剂并适当加入少量氧化钇,制备氮化硼基复合型壳.研究了氮化硼涂料的密度、黏度等性质,通过热重分析探讨了氮化硼基复合型壳的烧结工艺.研究表明:面层涂料具有剪切稀释性,涂料的表观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升高而降低.当型壳焙烧温度高于800℃时应采用N2保护加热.TiNi合金与型壳的反应较小,在TiNi合金铸件中没有出现夹杂氧化钇颗粒.  相似文献   

6.
一种高结晶度球状六方氮化硼粉体的制备方法为:1)配料:硼酸、硼砂、尿素作为原料;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和过硫酸铵作为网络剂;2)制备六方氮化硼前驱体凝胶;3)制备前驱体粉体;4)制备高结晶度球状六方氮化硼粉体;5)除杂处理。  相似文献   

7.
以氮化硼为原料,环氧树脂作为胶粘剂基体,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作为活性稀释剂,甲基四氢苯酐作为液态固化剂,制备了氮化硼/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并考察了该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中氮化硼含量对其基本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氮化硼/环氧树脂复合比例为40%时,复合物的热导率较佳,为1.2 W/(m·K);复合比例为10%时,拉伸性能、剪切强度、冲击强度均较优,分别为30.0、25.3和25.5 MPa,且具有较低的黏度,流动性较好,开胶时间最长可达到26.3 h,故10%为较佳复合比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六方氮化硼作为高导热、高绝缘性无机填料在聚合物中应用研究进展, 探讨了氮化硼在绝缘导热复合材料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电子电气等行业的发展更趋向于密集化和微型化。电子器件在工作时会释放出大量热量,能及时将其传导移除,导热界面材料(TIM)在生、散热器件间起到重要作用。氮化硼作为导热填料,优异导热性能、低膨胀率、低电阻系数和化学稳定性,在制备高性能TIM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重点介绍了氮化硼的结构以及影响氮化硼/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关键因素,并展望了今后以氮化硼作为填充材料的导热界面材料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氮化硼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能、化学稳定性、电性能和热稳定性,作为填料在制备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方面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原位聚合法及共混法等氮化硼/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综述了氮化硼/聚合物复合材料在导热材料、屏蔽材料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六方氮化硼(h-BN)由于其高的导热系数和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在学术界和工业界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以其作为导热填料制备导热绝缘塑料是近年来研究者的重点研究方向。介绍了氮化硼填充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氮化硼的表面功能化、填料混杂、塑料基体以及填料在基体中的取向。此外,还介绍了氮化硼/聚合物复合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马腾飞  王宽  杨洋  王硕  卢咏来 《橡胶工业》2018,65(2):173-177
研究氮化硼表面改性及其对氮化硼/硅橡胶复合材料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化可以提高氮化硼表面接枝率,偶联剂CA1对氮化硼的改性效果优于偶联剂KH570;随着氮化硼用量的增大,氮化硼/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增大;加入氮化硼的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提高,但改性氮化硼/硅橡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氮化硼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兴材料有着自身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能,其独有的形貌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使其在复合材料、吸附、催化等领域显现出极大的研究意义,因此氮化硼纳米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成为低维纳米材料现阶段主要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二维层状氮化硼纳米材料的总体性质,探讨了氮化硼纳米材料的几种合成方法,分析了应用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催化方面的应用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陶瓷》1981,(5)
氮化硼陶瓷切削工具的新制法研究成功——据日刊1979年第8期报导,日本新技术开发事业团已研究成功氮化硼陶瓷切削工具的新制法。作为铁系难切削材料加工用的立方晶氮化硼磨具已经研究成功,并已广泛应用,这种 GBN 的硬度次于金刚石,且有脆性,易损坏。相反,新研究成功的 wBN,其  相似文献   

15.
以Ar气氛保护管式炉常压合成的Ti3SiC2粉体和商业立方氮化硼微粉为原料,采用六面顶压机,在4.5GPa、1 050℃保温10min的条件下制备出Ti3SiC2结合立方氮化硼超硬复合材料。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能谱分析样品的结构和成分。结果表明:立方氮化硼颗粒均匀地分布在基体中,且两者界面结合良好;磨损实验之后,立方氮化硼颗粒仍然与基体结合良好。复合材料基体主要成分为Ti3SiC2以及少量TiC作为第二相。用气氛保护管式炉不能在常压条件下制备这种复合材料,主要原因不是立方氮化硼在常压条件下的高温相变,而是Ti3SiC2在氮化硼存在时的高温分解。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六面顶液压机,以铝、钴为烧结助剂,在压力5.5 GPa,温度1 470℃,保温时间5 min的条件下制备出碳化硼-立方氮化复合陶瓷。并通过XRD衍射仪、SEM扫描电镜、维式硬度仪对其进行了物相分析、微观形貌表征和硬度测量,并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立方氮化硼对碳化硼复合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碳化硼和立方氮化硼的比例为7∶3时,复合陶瓷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维式硬度为41.6 GPa、密度为2.45 g/cm3、磨耗比为2.5。将立方氮化硼作为增强材料不仅保持了碳化硼的硬度还兼顾了轻质性能。而铝、钴作为烧结助剂不仅降低了烧结温度还抑制了立方氮化硼向六方氮化硼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化学工程师》2005,(8):11-11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微加工实验室与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合作,近日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获得了N型的氮化硼半导体纳米管。氮化硼作为宽带隙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良好的化学惰性,是制作高可靠性器件与电路的理想电子材料之一。与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明显依赖于管径与螺旋度等因素不同,氮化硼纳米管通常表现出稳定一致的电学特性,有着诱人的前景。而实现氮化硼纳米管的掺杂、诱导其半导体特性,是实现该材料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对氮化硼纳米管结构进行的系统衷征证明,这是一种稳定的掺杂结构。  相似文献   

18.
首先将环氧树脂与少量膨胀阻燃剂进行复配出环氧树脂/膨胀阻燃复合材料,再将石墨、氮化硼两种材料同时进行微波剥离,制备出纳米层状石墨/纳米氮化硼,将其与环氧树脂/膨胀阻燃复合材料进行协效阻燃,制备出阻燃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分别研究了微波剥离出的纳米层状石墨/氮化硼作为协效阻燃剂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燃烧性能、固化行为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石墨、氮化硼剥离前后的差异,发现经合适的微波剥离工艺可有效制备纳米层状石墨/纳米氮化硼;使用热重分析仪对比纳米层状石墨/纳米氮化硼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环氧树脂/膨胀阻燃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残炭率提高了30%;使用锥形量热仪对比纳米层状石墨/纳米氮化硼环氧树脂复合材料与环氧树脂/膨胀阻燃复合材料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燃烧时间延长了51 s,平均热释放速率降低了29%。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氮化硼陶瓷粉体、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氮化硼纤维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展望。目前,氮化硼粉体的制备主要采用相沉积法,氮化硼纤维的制备主要采用有机前驱体法,氮化硼复合材料主要采用包覆法、冷压法等。指出制备性能优良的氮化硼纤维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寻找反应条件相对温和、适合大批量生产氮化硼纤维的方法是氮化硼纤维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实现其产业化发展将会拓宽其在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辽宁化工》2021,50(3)
采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了包括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二甲基二苯并噻吩(DMDBT)在内的芳香性硫化合物在掺杂碳的六方氮化硼表面的吸附及氧化机理。结果表明,O_2在掺杂碳的氮化硼首先被活化为O_2~-,O_2~-作为活性氧物种进一步将硫化物氧化为亚砜或砜。三种芳香性硫化物在碳掺杂氮化硼表面的脱硫性能按照DMDBT,DBT,BT的顺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