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棉籽油干法分提工艺进行了介绍.重点对棉籽油结晶养晶及过滤过程的工艺参数及设备性能进行了介绍.该棉籽干法分提工艺无废水及溶剂污染,采用PLC系统控制实现了自动化及信息化,产品质量较高.并对棉籽油分提产品——棉籽液油及固体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左青 《中国油脂》2021,46(10):150-152
新疆棉籽油含有700 mg/kg的蜡质和26%~28%的固体脂,由于新疆气温多在零度以下,棉籽油在运输、储存和销售过程中易产生固化、沉淀、发朦,影响棉籽油的外观、食用和销售。为了保持包装棉籽油透明,提高棉籽油的质量和附加值,对棉籽油进行深度分提以脱蜡脱脂。介绍了棉籽油深度分提工艺,即在15 ℃脱除蜡质,在7 ℃分提出棕榈酸甘三酯,继续降温至-10 ℃分提出棕榈酸甘二酯、棕榈酸甘一酯及其他硬脂,最终得到在低温下保持透明的棉籽液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以三级棉籽油为原料,采用冬化分提工艺制取高品质棉籽油的工艺.试验表明:采用分提工艺得到的棉籽油液体油冷冻试验可达11h以上,完全符合一级棉籽油冷冻试验的要求;与未分提棉籽油脂肪酸组成相比,棉籽油液体油中棕榈酸降低1.81个百分点,棕榈一烯酸降低0.062 2个百分点,硬脂酸降低0.395个百分点,油酸增加0.17个百分点,亚油酸增加1.79个百分点,亚麻酸增加0.1049个百分点;棉籽油固体脂中棕榈酸增加13.19个百分点,棕榈一烯酸降低0.210 5个百分点,硬脂酸增加1.582个百分点,油酸降低2.02个百分点,亚油酸降低10.85个百分点,亚麻酸降低0.047 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对棕榈硬脂的干法分提,通过实践分析了原料油温度、原料组成、结晶设备影响、冷却水温度控制及过滤的影响因素,给出相关的技术参数,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油茶籽油在低温下会产生大量絮状结晶,影响使用性能,研究通过分提提高油茶籽油抗冻性,解决低温结晶问题.以分提固脂得率和分提液油抗冻时间为指标,考察晶种加入量、结晶温度和养晶时间对分提效果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油茶籽油分提工艺条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晶种加入量0.28%(以油质量计),结晶温度-0.33℃,养晶时间19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分提后油茶籽油抗冻时间可达到407 h.  相似文献   

6.
棕榈油干法分提的工艺实践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干法分提工艺对棕榈油进行分提,通过实践分析了工艺中结晶设备、原料组成、冷却状况、晶体异构对冷却结晶过程的影响,研究了压滤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给出了相关的技术参数,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工程实践,针对猪油固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特点,确定了猪油干法分提的分提初温、冷却水温与油温温差控制、搅拌速度、输送方式、过滤压力等工艺参数.实践表明:熔点为24℃的猪油经一次分提可得到熔点为15℃的液态猪油,得率为65%左右,压滤的固脂滤饼中液态猪油含量低.  相似文献   

8.
猪油干法分提工艺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油是一种重要的食用脂肪,通过分提可以提高猪油的使用价值.主要介绍了天然猪油的甘三酯组成、熔点,干法分提的原理,分提过程,工艺参数控制等,并对影响猪油分提的各种因素如结晶温度和冷却速率、结晶时间、搅拌速度、输送方式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东明  马美湖 《食品科学》2012,33(14):78-84
为使猪油在常温下可呈液态,采用两次干法分提的方法对结晶温度、冷却速率、养晶时间分别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将猪油加热平衡后以一定的速率冷却至一定的温度,在晶核形成后经过特定的时间进行养晶使晶体形成,最后通过离心法使固液相分离;同时探讨搅拌方式和一次干法分提的平衡温度对分提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次分提最佳条件为结晶温度21℃、冷却速率2℃/h、养晶时间14h;二次分提最佳条件为结晶温度16℃、冷却速率0.5℃/h、养晶时间30h;一次分提液化猪油的得率可达81.59%,二次分提液化猪油的得率可达79.93%。经二次干法分提得到的猪油在室温下可呈液态。  相似文献   

10.
干法油脂分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Khoo.  KK 《中国油脂》1997,22(6):12-13
介绍了比利时迪斯美集团的干法油脂分提分离油脂和脂肪酸的方法,着重介绍了干法油脂分提的基本原理、加工条件以及该方法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棉籽及棉籽油中的苯并芘来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来源地的棉籽进行了苯并芘含量测定,并对苯并芘含量较高的棉籽及不同含量苯并芘的棉籽制取的油脂进行了苯并芘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一般棉籽中的苯并芘含量都不高且与种植区域无关,基本都小于1μg/kg;棉籽本身苯并芘含量不会增加,但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会受到苯并芘污染,比如运输车辆打扫不干净,储存中受空气污染及尘土侵袭都有可能使棉籽中苯并芘含量升高;受污染的棉籽中苯并芘主要分布在棉籽壳上,棉籽中的苯并芘会在棉籽油中聚集。  相似文献   

12.
焦聚明 《中国油脂》2023,48(6):141-144
为开发代可可脂系列产品,介绍了采用油盘冷房结晶-高压膜压滤机过滤的精炼棕榈仁油干法分提生产棕榈仁硬脂工艺。对该工艺操作控制要点进行了说明,并对生产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将该工艺制备的棕榈仁硬脂及其氢化硬脂与天然可可脂和商业氢化棕榈仁硬脂代可可脂产品质量进行了对比。原料油主要质量指标为酸值(KOH)≤0.3 mg/g、碘值(I)16~19 g/100 g、熔点25~28℃和固体脂肪含量(25℃)≥18%。适合的工艺条件为预冷温度29~30℃,预冷时间3 h,冷房温度17~19℃,冷房结晶时间6~8 h,油结晶温度25~27℃,过滤压力0~0.3 MPa、挤压压力1.6~1.8 MPa。产品主要质量指标为酸值(KOH)≤0.3 mg/g、碘值(I)5.6~7.5 g/100 g、熔点30~34℃、固体脂肪含量(30℃) 34%~44%。采用该工艺所得棕榈仁硬脂的熔点和固体脂肪含量与天然可可脂相当,氢化后产品在25~30℃的固体脂肪含量高于商业氢化棕榈仁硬脂代可可脂。  相似文献   

13.
为扩大棉籽油用途,提高其附加值,采用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低场脉冲核磁共振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偏光显微镜分析了棉籽油改性后的产物棉籽油硬脂(COS)和全氢化棉籽油硬脂(FHCOS)的脂肪酸组成、甘三酯组成、SFC含量、热性质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COS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和非三饱和的甘三酯组成,FHCOS几乎全部由饱和脂肪酸和三饱和甘三酯组成;随温度升高,COS的SFC不断降低,FHCOS的SFC在温度高于35℃时开始降低,相同温度下FHCOS的固体脂肪含量(SFC)均高于COS的,COS在结晶和熔化过程中均有2个峰,FHCOS有1个峰,FHCOS的熔化和结晶温度均高于COS的;COS在15℃时无明确的晶型及稳定的结构,FHCOS为二倍链长堆积的β′晶型,结晶体为针状或棒状,结晶聚集体为类似玫瑰花状。因此,以COS和FHCOS代替棕榈油作为生产起酥油、人造奶油、黄油等的基料油具有一定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花生油中掺杂棉籽油、大豆油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以掺入这两种油的花生油为样品,通过伯利哀试验和气润色谱法测定不同掺入量的混浊温度和脂肪酸组成,从而对花生油的掺杂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5.
脂肪酶催化制备环氧棉籽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环氧油是一类不饱和油脂中的双键转化成环氧键所得产物的总称,主要用于制备增塑剂。以酶作催化剂制备环氧棉籽油,并对反应时间、温度、过氧化氢的滴加量、酶及硬脂酸的比例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较优的工艺条件:10 g棉籽油及0.1 gNovozym 435加入溶有1.0 g硬脂酸的100 mL甲苯溶液中,搅拌加热到45℃并恒温,以10滴/m in的速度滴加30 mL过氧化氢,反应9 h,所得环氧棉籽油的环氧值达5.39%。  相似文献   

16.
棉籽油物理精炼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罗晓岚 《中国油脂》2006,31(11):24-25
一般认为棉籽油不宜进行物理精炼的主要原因是其中含有棉酚,但只要工艺方案选择合理,采用合理的工艺条件,是完全可以对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的。提出了针对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的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案和要求,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工艺效果和经济效益。棉籽油进行物理精炼时,应使用较低的温度,较高的真空度,将酸值降至2 mgKOH/g左右时改用碱炼脱酸,既可提高精炼率,又可脱除油中的棉酚。  相似文献   

17.
两种溶剂萃取棉籽油和棉籽粕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己烷和异丙醇作溶剂,分别萃取棉籽仁得到棉籽油和棉籽粕.对棉籽油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溶剂萃取得到的棉籽油在理化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所得棉籽粕的蛋白含量和功能特性,结果表明正己烷萃取的棉籽粕中粗蛋白含量和水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异丙醇萃取的棉籽粕;正己烷萃取的棉籽粕吸油性、泡沫稳定性小于异丙醇萃取的棉籽粕,但是吸水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和起泡性却高于异丙醇萃取的棉籽粕.分析游离棉酚含量时,发现异丙醇萃取的棉籽油中游离棉酚(FGP)含量高于正己烷萃取的棉籽油.用异丙醇萃取的棉籽粕中FGP含量在国家标准规定的安全使用限量范围内,用作饲料时不需再增加脱毒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