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绵城市实施过程中,由于具有地下建筑地区的地表厚度有限,地面多为不透水层,建筑面积较大,地下建筑上方的承重能力有限,下方需要防渗处理等一系列问题,此类区域不能进行低影响开发设计的实施,会导致大部分土地面积利用不上.因此针对此类地区的特点进行的低影响开发设计探究,通过对一些现有的低影响开发技术的分析,讨论将生物滞留池中的填料、导水管及透水铺装设备进行组合,并将导水管嵌入填料与土壤的混合体中,不仅可以解决排水问题,还降低了低影响开发设施的有效高度,使海绵城市的建筑大面积应用并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2.
《南昌水专学报》2019,(6):69-74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其规划控制目标一般包括径流总量控制、径流峰值控制、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须对"海绵体"工程进行效果评估,定量评价不同建设情境下"海绵体"工程的蓄滞功能,生态功能及水文功能。本文以萍乡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对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示范区河流健康状况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得到各监测点的一级指标中水功能所占的权重最大,水环境次之,水资源最小;萍乡市城区河流在海绵城市建设后基本处于健康状态。其中2个监测点处于非常健康状态,6个监测点为健康,3个监测点为亚健康。评价结果可为萍乡市海绵城市后期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无为某城区为例,通过分析当地气象、水文自然条件和建筑类型,结合低影响开发(LID)理念,灵活运用"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合理布局下沉式绿地、绿色屋顶、生物滞留网格、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构建雨水下渗、蓄滞、传输系统,并建立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重现期取3年,对改造前研究区域和增加4种低影响开发措施的...  相似文献   

4.
刘波 《商品与质量》2022,(3):103-105
海绵城市是一个全新城市建设概念,主要是用海绵来比喻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建设,能够把多余的水分储存起来,并在缺水之时以备不时之需.在城市建设中采取这一举措,可以有效规避内涝的情况发生,也可以有效减轻干旱情况带来的不利影响.本文选择海绵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重要程度,全方位解析海绵城市建设与市政给排水设施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需要格外重视城市的道路建设.当前城市面积不断扩大,道路建设面积不断的增加.这样就造成了城市在雨季的时候,道路不能很好地排水,从而导致出现洪水蔓延等问题.所以对于当前的城市建设需要运用到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观念.以此来解决现代城市的洪水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将城市的雨水变成资源,再次利用.  相似文献   

6.
简述了中国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总结了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经验与教训,结合政策文件和工程案例,论述了深圳市海绵城市创新成果.组织创新主要包括组建市级、区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联盟和设立院士工作站;管理创新包括制度和标准的制订等内容;技术创新主要讨论了海绵城市设施创新和海绵介质土创新.考虑到海绵城市设施的应用范围,分别介绍了适用于建筑小区、城市道路、地铁车辆段和城市更新项目的创新型海绵城市设施案例.这些案例包括深圳大学土木结构实验楼海绵城市设施、南山区登良路海绵城市设施、深圳地铁6号线长圳车辆段海绵城市设施,以及光明区甲子塘村城中村综合整治项目海绵城市设施.  相似文献   

7.
《南昌水专学报》2016,(6):66-71
通过分析典型的城市内涝发现,导致全国各地城市内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为各地入汛早、暴雨增多,城市雨洪调蓄能力差、排水设施标准低。叙述了海绵城市内涵和功能,介绍了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概况和海绵城市建设优秀案例,重点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在内涵认识和措施建设上存在的主要误区,结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现状阐述了低影响开发设施体系是一个由源头控制、中途控制、末端控制共同构成的系统,探讨了低影响开发的主要措施,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和透水铺装。并对海绵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提高对海绵城市的认识,促进海绵城市建设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交通、工商业、新市区发展和城市文化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民国时期西安的城市建设发展概况和原因,认为国民政府开发西部的计划与抗战时期的国家特殊政策都促进了西安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作为城市雨洪管理、人居环境改善的重要手段,在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灾害问题突出的湿陷性黄土地区开展具有现实意义。为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通过梳理黄土水分入渗规律、湿陷机理及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趋势和不足,总结了湿陷性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安全有效推进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有:海绵城市建设需求旺盛但科技支撑薄弱; 海绵设施“渗、滞、蓄”功能需求与黄土的水敏性和湿陷性矛盾突出; 海绵城市建设冒进式开发与总体供给不足,规划水平有待提高。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提高海绵城市开发质量,当前面对的挑战体现在:差异化地层条件、渗流边界和应用场景下湿陷性黄土场地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套技术研发; 湿陷性黄土场地海绵城市建设的适宜性评价体系和风险评估理论构建; 黄土地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方法优化。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5月底在华东六省一市书记会上强调,“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相似文献   

11.
12.
13.
周华 《商品与质量》2022,(30):106-108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能够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应用,改善城市环境污染.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优势,能够有效控制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威胁.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建筑的屋顶、公园以及道路等均为不透水的特性,不透水面积的增多也提高了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若市政给水引入点的管道位置分布混乱,会导致市政给排水流量受限,增加由于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或其他突发情况造成的城市损失。因此,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优化市政给排水工程。根据给水引入点排布市政管道位置,计算市政给水余压供水区间,在区间范围内确定了市政排水管出户标高,根据市政排水管出户标高,确定了喷头流量总和与管道作用面积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平均配水量配水支管,折算每段配水支管的流量,计算了配水支管间的流量系数,以此完成市政排水设计。分割项目工程系统管道内的机械样板空间,参照管线完成水平管道施工。结果分析表明:同等效段内,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市政给排水加压设备耐久度更高,管道排水流量较大,海绵城市理念与市政给排水设计过程的融合效果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5.
在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LID)和最佳管理措施(BMPs)的基础上设计了天津市河西区太湖路公园示范区的两种运行管护模式,然后运用暴雨洪水管理模型(SWMM)软件在重现期为2,3,5 a的情况下分别模拟两种模式的最终汇水区中心湖的径流量以及污染物浓度,并与未设置LID设施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分析.在未设置LID设施之前,对雨水...  相似文献   

16.
海绵城市建设下LID模拟研究综述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模式以自然水文、源头调控、分散管理的设计理念为核心,更加符合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管理战略.融合LID建模的城市雨洪模拟是海绵城市雨水体系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然而现阶段针对LID模型设置和参数分析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在主流期刊上发表的LID模拟文献进行汇总和梳理,选取6种常见LID模型进行模块分析和参数收集,旨在通过系统调研和综述,提供适用于不同地区LID模拟的数据支持.最后,选取两类相关的LID措施(绿色屋顶和透水路面),在研究区域实现了LID模型建立、雨水调控模拟和效能评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海绵城市建设大背景下,以西南岗地区为例,开展了高亢岗地水利综合治理模式研究.结合西南岗地区地形条件和水资源特点,提出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对现有塘坝和水库进行拓浚、加固以充分拦蓄地表水,更新改造提水泵站、加固骨干渠道等水利综合治理模式,从而保证西南岗地区的灌溉和生态环境用水,旨在为其他同类高亢岗地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滨海湿地是我国湿地生态系统体系的构成之一,在沿海地区城市生态构成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分析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在沿海地区建设海绵城市进程中发挥的功能和作用,并对其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模式进行了归纳和探索。通过研究国内滨海湿地的实际应用案例及设计理念,针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在打造陆海协同的环境治理方案的同时,注重滨海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增大对外来物种的管控,提高民众的环境保护及湿地保护意识;要充分利用滨海湿地的相关功能,使其成为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推动东部沿海地带海绵城市的规划建造与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强化雨水入渗是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现场实测和计算模拟探讨了西安城区雨水下渗特征,构建以湿陷性黄土层为约束条件的城市绿地渗水地层模型,采用HYDRUS软件模拟分析了西安城区下凹式绿地深度(入渗作用水头)与雨水下渗深度的关系,并分析了雨水在土壤下渗过程中污染物浓度在土壤中的迁移消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以地下5.0 m处存在湿陷性黄土为约束,25.0 cm入渗水头作用下对应的连续渗水时间为16.6 d,小于西安城区历史连续降雨极限天数(19 d),因此在西安城区进行雨水下渗措施建设必须考虑地质条件的约束;以降雨径流在5.0 cm水头下渗为初始条件,雨水中典型污染物的变化表明,氨氮在土壤以及植物根系作用下基本去除,而COD_(Cr)、总磷和总氮在40~50 cm深度土壤中污染物仍然有很高残存.研究结果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城市雨水下渗系统和径流面源污染治理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城市洪涝灾害,中国颁布施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并设立了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基于试点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探讨了海绵城市建设中"海绵体"的有效供应途径。结果表明:“海绵体”的开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海绵体”的有效供应途径有原生“海绵体”的保护、遭到破坏“海绵体”的修护和恢复、低影响开发设施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建立、“海绵体”建设用地与建设标准的确定。最后,分析了河南省鹤壁市黑臭水体整治修复、吉林省白城市低影响开发方案和重庆市建设用地与建设标准相结合的海绵城市建设实例,验证了城市“海绵体”开发建设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