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山梨酸钾(PSS)分别与大豆分离蛋白(SPI)和小麦面筋蛋白(WG)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特性,探讨了山梨酸钾对这两种植物蛋白的荧光猝灭机理,测定了它们之间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山梨酸钾与两种植物蛋白之间分别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淬灭。其中,山梨酸钾与SPI之间的相互作用在281 K、291 K和303 K时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58×104 L/mol、1.49×103 L/mol和1.11×102 L/mol,其对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25、0.96和0.78,而山梨酸钾与WG之间的相互作用在281 K、291 K和303 K时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2.90×104 L/mol、2.53×104 L/mol和5.50×104 L/mol,其对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04、1.06和1.15。热力学数据分析表明山梨酸钾与SPI反应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而与WG反应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和电子作用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水中的呋喃丹、莠去津和微囊藻毒素-LR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样品直接过0.22μm的水系滤膜,以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为流动相经BEH C18柱(100 mm×2.1 mm,1.7μm)梯度洗脱分离,串联四极杆质谱在电喷雾正离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模式下同时测定呋喃丹、莠去津和微囊藻毒素-LR的含量。结果呋喃丹、莠去津和微囊藻毒素-LR在0.5~50 ng/m 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平均加标回收率90.2%~99.5%,精密度为2.1%~4.5%。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水中的呋喃丹、莠去津和微囊藻毒素-LR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3.
为研制抗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MC-KLH偶联物免疫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过3~4次亚克隆建立稳定分泌抗MC的杂交瘤细胞株。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入BalB/c小鼠腹腔,生产出抗MC的单克隆抗体。得到了抗微囊藻毒素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命名为G5,抗体亚类为IgG2a,亲和力常数2.9×10-11mol/L,分子量150KD,加标回收率在81.5%~125.0%之间,与其他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1%。筛选出的抗微囊藻毒素单克隆抗体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将制备的不同发射波长的CdTe发光量子点分别标记于黄曲霉毒素B1(AFB1)、赭曲霉毒素A(OTA)的抗体上作为荧光显示探针,将制备的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与AFB1、OTA人工抗原结合形成捕获探针,通过免疫竞争反应、磁分离富集效应,建立一种在同一激发波长下,同时检测AFB1和OTA的检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红松种鳞多酚与乳清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方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红松种鳞多酚与乳清蛋白发生了相互作用并生成新的复合物,改变了蛋白质芳香族残基在空间结构中所处的微环境,诱导乳清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荧光光谱表明:红松种鳞多酚对乳清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猝灭类型为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作用。通过计算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其二者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A)分别为:1.111×104 L/mol(25℃),2.201×104 L/mol(30℃),6.206×104L/mol(35℃),对应的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885、0.937、1.043。由热力学参数分析确定红松种鳞多酚与乳清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反应是吸热过程,反应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荧光光谱和圆二色谱(CD)技术研究了异细交链孢菌酮酸单克隆抗体(Mc Ab)与其半抗原(Ite AH)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用ELISA方法对荧光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ITe AH对Mc Ab有荧光猝灭作用,淬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且遵循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在298、310、318 K 3个温度下,ITe AH与Mc Ab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9×106、1.6×106、1.4×106 L/mo L,结合位点数n≈1,结合距离r为3.35 nm,经ELISA测得的结合常数与荧光分析的结果较一致。由结合作用过程的热力学参数可知,两者之间以静电引力为主要作用力,不同p H下,由ELISA结果可推测其影响了ITe AH与抗体结合。同步荧光光谱显示ITe AH的加入并未使抗体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附近的微环境发生明显改变,两者的结合位点更倾向于酪氨酸残基,圆二色谱分析发现ITe AH与Mc Ab相互作用后,抗体的二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庄红  张梅  孔祥贵  刘静波 《食品科学》2007,28(11):37-39
采用水相合成的CdTe量子点标记铁蛋白,利用荧光和飞秒技术系统地考察了标记前后体系的发射光谱和发光寿命的变化。与单独CdTe量子点相比,标记了铁蛋白的量子点发射光谱半峰宽不变,发光强度随着铁蛋白的量增加而降低,并且发光寿命没有改变。通过改变体系的pH值、铁蛋白量等各种条件验证了CdTe-Ferritin溶液发射光谱和发光寿命的变化确实是由于铁蛋白和CdTe量子点之间的结合反应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谇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7种微囊藻毒素(微囊藻毒素-RR、微囊藻毒素-YR、微囊藻毒素-LR、微囊藻毒素-LA、微囊藻毒素-LW、微囊藻毒素-LF、微囊藻毒素.LY)的分析方法。样品用90%醇水(P/g)溶液提取,经离心、固相萃取柱净化后,用C18柱,以0.1%甲酸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悦分离,使用三重四级杆质谱检测器捡测,以保留时间及特征离子对定性,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7种微囊藻毒素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90,方法的定量限(以信噪比为10计)为0.2-0.5μg/kg,添加水平为1.0-20μg/kg时,回收率为71.5-106%,相对标准偏差(n=6)为312~9.1%。该法前处理简单、回收率高、精密度好,适用于水产品中7种微囊藻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基于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建立了一种定量检测皮蛋中微量铜(Cu2+)的荧光分析法。采用巯基乙酸和1-硫丙三醇作为稳定剂,水相中快速制得荧光性好、稳定性好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并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和荧光光谱法研究CdTe量子点的发光特性。实验探究了Cu2+对CdTe量子点荧光猝灭的机理,并根据Cu2+浓度和荧光强度下降量之间的关系,在Cu2+浓度范围为10~200 nmol/L时建立定量检测微量Cu2+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高达0.997,检出限低至0.96 nmol/L。本实验方法已经初步应用于皮蛋样品中Cu2+的检测,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在1.47%~3.01%之间,回收率为104%~108%,说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重光谱技术(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VD3与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VD3能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内源荧光进行静态猝灭。VD3与大豆分离蛋白在不同温度下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分别为1.245×104(293 K)、1.250×104(298 K)、3.531×104(306 K)L/mol,对应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73 3、0.992 4和1.094 2;结合距离r=2.92,其结合时通过非辐射能力转移而促使蛋白质荧光猝灭。热力学数据分析结果表明:VD3与大豆分离蛋白的反应是自发的吸热过程,其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相互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结果显示,VD3的添加使大豆分离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芳香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由疏水性向亲水性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表明VD3引起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研究高良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结合过程中氢键和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_a)与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6×10~6L/mol、1.17(290.15 K),4.34×10~5L/mol、1.09(296.15 K),1.23×10~5L/mol、1.00(303.15 K),9.87×10~4L/mol、0.99(310.15 K)。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显示高良姜素与HSA作用时更靠近色氨酸残基,使其周围的疏水性减弱,而对蛋白构象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将赭曲霉毒素A(OTA)适配子与Fe3O4磁性纳米粒子结合,CdTe发光量子点标记于OTA适配子互补短链上,结合荧光分析技术、适配子识别技术与磁分离富集技术,建立一种OTA的高特异性和灵敏性的新型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用量子点偶联微囊藻毒素抗体作为探针,经过间接竞争反应之后,通过方波溶出伏安法测定Cd~(2+)的浓度,从而实现对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的检测。分别对缓冲液p H、浓度、沉积电位、沉积时间等因素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Cd~(2+)在-0.768 V左右会出现一个灵敏的溶出峰,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进行检测,峰电流值与微囊藻毒素浓度的对数值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在0.1~8μg/L之间,线性方程为y=-196.66x+242.15,相关系数R2=0.992 45,检出限为0.08μg/L,加标回收率为91.0%~108.6%,相对标准偏差为2.97%~6.98%。  相似文献   

14.
制备一种新型量子点CdTe,建立一种以CdTe为荧光探针测定罗汉参中混合氨基酸的方法。向荧光量子点CdTe溶液中加入Co2+后其荧光强度降低,降低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Co2+浓度成线性关系;加入氨基酸后,荧光强度又得到恢复,而量子点荧光的恢复强度与加入氨基酸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在混合氨基酸标准溶液2.0×10-8~5.5×10-7mol/L线性范围内,量子点荧光的恢复强度与混合氨基酸浓度的线性方程为y=1.04×106x+1.013,相关系数R2=0.9995。考察了不同缓冲溶液、pH、Co2+浓度等因素对体系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9.5的硼砂缓冲溶液中,2.0×10-5mol/L的Co2+能很好的猝灭CdTe荧光。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3.0%,加标回收率在98.3%~104.4%范围内,检出限为1.1×10-8mol/L。该方法简单、快速,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5.
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变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建模技术研究了考马斯亮蓝G-250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测定结果表明,随BSA的浓度的增加,以1:1形成复合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结合形成常数值分别为5.03×104、3.04×104、2.84×104和1.99×104 L/mol,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整个反应过程是焓、熵联合驱动自发进行,热力学焓变(ΔH)和熵变(ΔS)分别为-45.3229 k J/mol和-139.1847 J/(K·mol),说明分子间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采用傅里叶红外技术研究了作用前后BSA中α-螺旋特征酰胺带(I和II)的变化,结果表明酰胺带I由1650 cm-1移动到1710 cm-1,酰胺带II从1544 cm-1移动到1573 cm-1,α-螺旋结构降低;圆二色谱测定结果和分子对接技术进一步验证了BSA结构的变化,α-螺旋含量由42.15%下降至1.27%。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多种光谱法研究了亚甲基蓝(MB)及其代谢产物天青B(AZ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共同作用机制.实验结果表明,MB和AZB对BSA的荧光猝灭均为静态猝灭.298K时MB和AZB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71×105L//mol和8.83×104L/mol.由熵和焓推断,MB和AZB与BSA的作用力类型均主...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混合酸酐法将神经性贝毒素PbTx-2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完全抗原。用免疫原PbTx-BSA免疫8周龄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过4次亚克隆获得一株可稳定分泌抗PbTx-2的杂交瘤细胞株4B5,间接ELISA法测得腹水效价为1:5.12×104,抗体亚类为IgM,亲和常数为2.32×107mol/L。  相似文献   

18.
毛永强  胡美娜  李娜  张丹  毛晶 《食品与机械》2016,32(3):65-68,164
采用水热法制备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基于链霉素对CdTe量子点同步荧光强度的增强效应,建立一种测定链霉素含量的同步荧光法,并对测定条件如缓冲溶液pH值、量子点浓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加入含1.0mL CdTe量子点溶液(3.5×10~(-5) mol/L)和1.0mL Tris—HCl缓冲溶液(pH=6.0)的溶液中,室温反应10min后,测定反应体系在345nm处的同步荧光强度(Δλ=230nm)。结果表明,链霉素浓度在5.0×10-7~1.0×10~(-5) mol/L时与体系相对同步荧光强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7,检出限为1.0×10~(-8) mol/L。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番茄样品中链霉素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咖啡酸与胰脂肪酶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荧光猝灭特性及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的计算,抑制酶类型及抑制活性,金属离子对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酸加入后胰脂肪酶产生了规律性的荧光猝灭,最大吸收波长出现红移现象,主要属于静态猝灭。25℃和37℃下结合常数分别为6.48×104L/mol和1.38×105L/mol,热力学参数ΔH0且ΔS0,表明结合反应是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疏水作用力。咖啡酸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为非竞争性抑制,抑制活性IC50为(0.88±0.07)mg/m L。四种金属离子(Cu2+、Ca2+、Fe3+、Fe2+)一定程度上增加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说明四种金属离子促进了咖啡酸与胰脂肪酶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脂质体与卵白蛋白(OV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特征。结果显示,脂质体对OVA的荧光猝灭存在动态和静态两种作用方式。在298K、305K和312K时,脂质体与OV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7.631×103L/mol、3.157×103L/mol和2.463×103L/mol,两者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374、1.218和1.164。根据热力学方程求得在298K、305K和312K时,两者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ΔG分别为-17.264k J/mol、-17.674k J/mol和-17.625k J/mol,ΔS分别为51.967J/(mol·K)、51.612J/(mol·K)和49.835J/(mol·K),ΔH为-1.777k J/mol,脂质体与OVA相互作用为放热过程,两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脂质体与OVA相互作用改变了蛋白质氨基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引起OVA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