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太阳辐射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各月典型日水平面上的太阳总辐射强度和散射辐射日总量,计算出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各月典型日大气透明度和水平面上的散射辐射强度与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直射辐射强度之比,进而计算出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各月典型日水平面和各朝向立面各时刻的直射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各月典型日水平面上的太阳总辐射强度和散射辐射日总量,计算出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各月典型日大气透明度和水平面上的散射辐射强度与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直射辐射强度之比,进而计算出全国主要城市冬季各月典型日水平面和各朝向立面各时刻的直射辐射、散射辐射和总辐射强度。  相似文献   

3.
格尔木辐射站是青海省唯一的太阳辐射观测一级站,地处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及地表反射辐射均较强.1993—2011年19 a的观测结果表明:反射辐射时总量的变化规律与总辐射时总量同步,只是量值比较小,总辐射瞬时最大值为1 596 W/m2,反射辐射瞬时最大值为383 W/m2;总辐射日总量、反射辐射日总量的年变化曲线呈不规则的正弦波曲线变化过程,两者变化趋势完全一致;总辐射日总量、反射辐射日总量的年变化、年际变化与日照时数相同,说明日照时数是太阳总辐射、反射辐射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总辐射日总量、反射辐射日总量均是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反射比是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反射比分布主要与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有关,反射比的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和状态,地面被积雪覆盖时,各时及日反射比值明显大于晴天和土壤潮湿的时期.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文中提出,除下雨等一般需要人工照明的特殊天气现象外,根据云量,天空和日光状况或云量和天空亮度分布,将天空划分为晴天空、似晴天空、似阴天空和阴天空四类。在区分天空类型时,不宜仅从云量出发,认为除了晴天空和阴天空外,其余的天空状态仅属于同一种天空类型。从多年统计平均观点来看,当太阳面被云遮挡时,天空亮度分布类似于阴天空亮度分布;当太阳面上无云时,天空亮度分布却类似于晴天空亮度分布.这两类天空的亮度分布是极不相同的:在似晴天空时,天空亮度在太阳附近处最大;在似阴天空时,从多年统计平均观点看,天空亮度最大值不会出现在太阳位置附近.此外,在似晴天空和似阴天空条件下,对于大部分地区来说,在地平面上的天空散射光照度差异也是很显著的。所以对似睛天空和似阴天空这两类天空分别加以研究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消除大气散射辐射对地物识别的影响,提高地物遥感偏振识别的精度,从平面分层大气中的辐射传输方程入手,推导单次散射时天空散射光的偏振度及偏振中性点的大小与分布,利用全天空遥感偏振测量装置对天空偏振现象进行了观测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天空散射光的偏振度分布与单位体积空气散射光偏振度的分布是一致的;大气偏振中性点在距反日点角距约15°~25°的范围内变化;偏振度围绕偏振中性点有规律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基于土壤湿度融合分析产品及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典型区域的土壤湿度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土壤湿度与高原降水季节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降水量多的季节对应大的土壤湿度,反之亦然,即夏季土壤湿度最大,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小;高原外围土壤相对较湿,中部较干,夏季土壤高湿度区从藏东南向西北、塔里木盆地向藏东北扩展,冬季土壤高湿度区向藏东南和塔里木盆地收缩;土壤湿度垂直层次呈现出浅层和深层低、中间层高的特点,从浅层到深层土壤湿度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高原典型区域土壤湿度逐日变化规律与高原区域平均的土壤湿度时间演变接近一致,降水量的多少和湿润区、半干旱区土壤湿度高低值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湿润区垂直梯度大,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垂直梯度小;蒸发量、风速、气温以及植被状况均会影响到土壤湿度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氙灯模拟太阳光谱滤光片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太阳模拟器选用大功率短弧氙灯来模拟太阳光,但氙灯光谱在近红外波段区域与真实的太阳光谱存在差异,根据光谱差异的大小,通过选择合适的薄膜材料并采用真空镀膜的方法,研制出0.3~2.5μm波段范围的光学滤光片,对短弧氙灯光谱进行了校正,把波长在0.8~1.1μm之间偏离太阳光谱的辐射次峰滤掉,校正后的光谱辐照分布接近太阳光谱,其辐照匹配度符合AM1.5太阳光谱的A级匹配标准。  相似文献   

8.
针对光电日照计累积测量误差大、标定周期长的问题,通过建立日照计总辐射、散射辐射与太阳辐照度位置关系及相应光电转换数学模型,推导出总辐射和散射辐射理论遮蔽系数,选取了相应的光电传感器并设计了光电转换电路,解决了日照计测量结果不稳定,标定过程调节困难且周期长、主观因素影响大等技术难题。进行了实验与测试,通过对大量测量结果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和经纬度及实测结果进行修正的误差补偿新方法。实现了将现有光电式日照计月累计测量误差由原来11.06%提高到了2.21%,标定周期由20天以上缩短为5天以内,并消除了调试人员主观误差的影响,使大规模生产得以实现,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对玉树站1961—2010年实测太阳总辐射资料分析表明,玉树太阳总辐射50年来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玉树站的太阳总辐射突变点出现在1978年,此前总辐射量呈增加趋势,1978年以后,总体呈减少趋势,太阳总辐射处于相对偏少的时段,突变年后比突变年前平均年总辐射量减少了583.89MJ/m2.玉树各月总辐射减少幅度各不同,8月减少幅度最大,6月减少幅度最小.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趋势一致.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可知,玉树站总辐射和年平均气温、夏季降水量、年蒸发量均呈负相关.若总辐射减少100MJ/(m2·a),年平均气温将升高0.03℃,5—9月降水量将增加3.0mm,年蒸发量将增加21.0mm.  相似文献   

10.
平均辐射温度与辐射供暖、辐射供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人体热舒适方程,推导出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平均辐射温度变化与空气温度变化的关系,指出在保证人体热舒适相同的条件下,平均辐射温度的变化与室内空气温度的变化为负正比关系,且其变化的绝对值相同,分析了辐射供暖、供冷系统的节能性及舒适性.  相似文献   

11.
在天空亮度分布中,大气散射方向指数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往的研究忽 大气混浊度因子对散射方向指数的影响。本文在散射方向指数中考虑大气混浊度因子的影响,。提出了新的大气散射方向指数函数,对不同的混浊度因子,此函数与已 知的晴天,部分云天和似阴天空有较好的近似,并更全面地考虑了分子散射,对进一步研究中间天空亮度分布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主要利用三普、四普、五普的有关人口普查资料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人口和就业总量继续增长的同时,劳动就业的产业与区域分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我国的劳动就业在总量增长缓慢的情况下呈现出鲜明的产业与区域替代特征。此外,还分析了上述替代的主要成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弱α-半交换环与nil-半交换环的关系。证明了在nil-半交换条件下,弱α-半交换环与α-skew p-Armendariz环的关系。推广了(α-)半交换环与弱α-skew Armendariz环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三角形变换的方法,对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这一方法将所观察的城市和其周边满足某一条件的3个近邻城市的地理位置,映射到一个标准正三角形空间上,并统计各个所观察城市在映射三角形中的位置分布。研究发现,城市与和它的经济规模接近的近邻城市之间的关系在映射三角形上呈现出中心聚集趋势,说明城市关系以竞争排斥为主;而与它规模相差较大的近邻城市之间,则呈现出三角分离趋势,显示出明显的协作吸引关系。通过分析,该文发现这两种趋势的转变所对应的城市GDP之比的阈值约为1.2。进一步,基于这种方法,根据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该文提出一种经济区域的识别方法,并对中国大陆地区的经济区域进行了有效识别。该文的研究及发现对于理解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协作关系以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建筑能耗模拟与太阳能建筑系统设计中,逐时的太阳直射和散射气象数据是最重要的基本参数。由于中国辐射观测数据的缺失,逐时直射和散射数据很难获得。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数十种直散分离模型。采用北京地区2009年—2011年3年太阳总辐射和散射实测数据,选取Erbs模型、Orglill模型、清华大学随机气象模型、宇田川光弘模型、张晴原模型5个代表性的直散分离模型进行计算验证,分析比较了实测数据和计算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R、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误差RE,得出晴空指数Kt可以作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Erbs模型预测散射的准确率最高,其次为张晴原模型和Orglill and Hollands模型。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时间尺度下并网光伏电站电量资料以及同期的气象资料,研究了不同季节下典型气象因子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机制和多变量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日尺度,全年日光伏发电量与日太阳总辐射的相关性最显著,其余依次是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日相对湿度(负相关)、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不同季节中,夏季要考虑高温高湿的影响,春、秋、冬3季则要考虑气温日较差的影响;采用小时尺度,全年平均逐时光伏发电量与太阳总辐射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连续式石墨化电炉电场、温度场的计算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其石墨化过程进行了热电耦合计算,得到炉内电场、温度场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电炉的发热区域主要集中在两电极之间;电场强度、电流分布趋势相同,两者高值均分布在电极附近;高温区域主要分布在两电极间中下部,温度可达到2 400.0 ℃以上,但其高温区域分布大小、温度峰值与电极参数有直接关系;随着电极间距的缩小,高温区域扩大,温度峰值升高,且温度升高幅度随着电极间距的缩小而增加;随着电极直径的增加,高温区域扩大,温度峰值升高,温度升高幅度随着电极直径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电极深入物料长度的增加,高温区域扩大,温度峰值升高,但温度升高幅度随着电极深入物料长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将通过数值积分讨论圆环模型周围空间电势的分布,并画出相关图形,讨论电势与球坐标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改变参数,可以得到其他模型的场分布情况,为解决一般模型的带电环提供了一种捷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多时间尺度下华中科技大学屋顶并网光伏电站1a(2010年3月~2011年2月)电量资料以及武汉站同期气象资料,根据天文因素的影响,研究不同季节下典型气象因子对光伏发电量的影响机制和多变量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采用日尺度,武汉地区全年日光伏发电量与日太阳总辐射相关性最显著,其余依次是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日相对湿度(负相关)、日最高气温、日平均气温;2)不同季节下,影响光伏发电量的主要因子及其贡献也各不相同,除了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外,夏季要考虑高温高湿的影响,春、秋、冬三季则要考虑气温日较差(反映天气类型)的影响;3)采用小时尺度,全年平均逐时光伏发电量与太阳总辐射的日(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一日之间呈现单峰变化,早晚低,正午出现最大;而光伏发电量与日照时数的日(内)变化趋势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0.
Rayleigh大气天空光偏振分布仿真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散射所形成偏振分布的模型与预测在仿生偏振导航传感器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了天空中偏振光的产生机理,天空中偏振光的分布模式。根据Rayleigh散射理论和天文学知识,利用C 语言和OpenGL软件开发包在VC环境下进行编程工作,完成了太阳视位置,天空中观测方向光束的偏振方位角和偏振度信息,以及斯托克斯参量的计算。建立了2维、3维球面模型,能够实时动态仿真太阳视位置的运动,全天空偏振光分布模式的变化。与文献中的实际测量比较,表明计算模型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