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小说《白鹿原》乡约及其文化记忆,以《白鹿原》乡民乡约为主线用细读法研读其小说文本,研究发现:《白鹿原》乡民乡约具有浓厚的自治色彩,融合了传统儒家文化精髓,起到了增强乡民凝聚力和道德教化的作用,为处于动荡不安时代的白鹿原建构起了文化记忆,为历史凝练出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乡约的条文、宣讲和石碑分别从载体、集体仪式和时空...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源的儒家文化,进入20世纪后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对《白鹿原》中几个典型人物的解读,一方面透视出了作者陈忠实对儒家文化坚守、反叛、直至回归的矛盾心态,另一方面也阐明了20世纪中国文学对儒家文化的历史观照。  相似文献   

3.
文化帝国主义主张实际存在着一个关于传播效果的前提假设,即受众毫无批判地接受了文化产品中的信息。《意义的输出》与《广告:艰难的说服》分别从传播效果角度和社会历史的角度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了一定的批判。通俗文化、消费文化、文化产业三者之间实际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造就了美国通俗文化遍布世界。认识和把握这些关系对于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楚简《缁衣》所具有的精神内核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将其与中国服装史相结合进 行解析有助于在塑造中华民族精神和传承民族服饰的过程中,引发更深层次的民族服饰的应用理念与定位思 考。文章运用古文献研究法、对比法以及古汉字字源学的研究方法,从中国服饰通史的角度整体出发,对楚简 《缁衣》进行再研究。研究表明:一方面,楚简《缁衣》反映的本质是儒家思想,它体现了以“礼”待民,以 “德”化民等思想。另一方面,缁衣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服饰,其造型和色彩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古代 凸显身份等级的标识,在朝代更迭过程中成为儒家思想和楚人思想的载体,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和文化中印证了 衣冠服饰与礼仪制度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5.
《百年孤独》与《百年不孤》分别从马孔多镇和双龙镇入手,书写百年历史变迁,以外来文明的冲击为背景,反思拉丁美洲文化内涵,发掘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的文化精神。两部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前者采取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后者整体上以写实为主,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魔幻色彩。  相似文献   

6.
民俗文化是传统精神的表征,是民族文化之根,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传承了中华民族内在的艺术精神。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民俗为主题的景观成为挖掘地域文化、建设特色景观、推进旅游发展和增进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根据历史典故、民间故事传说营造景观场景,一方面可以丰富景观设计的内涵,增加趣味性;另一方面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也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景观设计作品与案例,探讨民间神话故事传说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运用的可能性,为现代景观提供更多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
芜湖堆漆画是芜湖城市历史文化的结晶和文化名片.通过对芜湖传统工艺堆漆画的发展历史、艺术特色以及在现代传统文化大发展时期的传承、创新方面的探讨,展现堆漆画艺术之精髓,在传承发展中呈现自身独特语言的同时,融汇现代艺术的新颖形式,创造积极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特别是在传统民间艺术作品中,存在着大量具有吉祥寓意的艺术造型.这些形象承载了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的底蕴,折射着多彩的民俗民风,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重要的是,由于这些吉祥造型的载体大多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的实用产品,因而与物质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可以说是审美理想和使用功能的统一体.对于深化我们现代艺术设计的思想,创作出能够被广大民众所接受和喜欢,同时又具有中国民族特色,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并且走向世界的现代设计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藏,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思维方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珠宝,具有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化是民族发展的重要依据,传承弘扬中华文化,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文化遗产又是民族传承和弘扬的根和魂,要认识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通过研究传统文化新内涵,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大的实践运用.重点论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中赋予的时代新内涵和创新表达方式,探究传统文化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和《白鹿原》都曾经被禁止出版,而后解禁,轰动一时.出版前,对原书中关于性的描写都有所删减.两本书成于不同的历史年代,却有着类似的经历.从厘清两书的创作背景和所反映的伦理思想入手,从伦理与禁忌、人性与道德的冲突入手,进行《金瓶梅》和《白鹿原》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学之大,有博大精深理念为大.人是要有精神的,一个学校也是要有精神的.要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来统帅学校的思想和行为,来指导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来激励校长、管理者、教师的向上与进取.学校的这种精神背景与精神支撑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办学理念源自学校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历史传承.这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积淀、升华,成为学校自身的特有的办学理念.其外在表现是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实质内涵则是学校独特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校的每一个人,塑造着学校每一个人的品行与禀性;它以它的精神感召凝聚着学校的前人、今人与后人,激励着莘莘学子的勤奋与进取,引领着学校的奋斗与发展,表征着学校在社会的存在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徽州民居空间意象的知识与经验,是明清"礼制下行"社会流向的反映,深入研究其文化内核是传承徽州建筑文化的可由途径.笔者从礼制观念、民居空间环境和民俗图像入手,分析了徽州典型民居的空间布局、装饰位序和装饰图像的叙事逻辑,归纳出徽州民居空间布局是礼制的缩影、装饰图像是人民世俗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写照,两者相得益彰构成了"礼""俗"一体的建筑文化体系.本文运用图像叙事的方法挖掘徽州民居文化内涵,有助于传统建筑的传承与保护,也为当前传统建筑的现代转译,提供历史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论语》是阐发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也是阐发"食"文化的代表性著作.《论语》中"食"不仅表现在古人用以滋养生命上,亦反映在"食"与古人生活方式、文化情趣的互动中,"食"中涵养着养生智慧,体现着仁礼思想,蕴藉着政治追求,呈现着精神境界,"食"以微观的小展现着纷繁世界宏观的大.通过对《论语》中饮食文化探原究委、爬梳抉微,有利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们的健康饮食观塑造给以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4.
传统村落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和中国人的乡土情结,村落空间形态诠释着乡情、宗亲、落叶归根等民族情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和传承村落精神,是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通过对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分析,梳理了影响村落空间形态的传统因素及新生因素,从村落景观的完整性、空间形态的整体性和地缘关系的领域性等方面提出了基于传承村落精神的规划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是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之一。庙会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代表着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对凤阳独山庙会现状进行调研,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逛庙会者的年龄分层、交通方式以及对庙会空间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与分析,寻找庙会亮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对庙会文化传承提出建议,从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方言俗语的运用与人物性格的塑造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达到说明影片《白鹿原》中的方言俗语与人物性格塑造之间的关系的目的,通过具体分析电影《白鹿原》中几个主要人物白嘉轩、鹿三、鹿子霖、田福贤等人的方言俗语,来探讨方言的运用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方言俗语的使用,使影片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立体生动,有了活生生的真实感.  相似文献   

17.
从谁是中华故地上与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血缘和文化传承关系的最早居民,谁在中华远古史上最早拥有或传播了龙文化,创造了文字和历法等,论证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是黄帝和炎帝,而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18.
《周易》是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人文型时间观的缔造者。其人文时间观对于整个中华文化乃至整个世界文化而言都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周易》的时间观具有对于现代情境的应因性与机因性、矫正西方近现代时间观之偏失、语用学意义的现代运用、转化为复兴中华和中华民族的行动智慧等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德法并治的治国思想,是有其科学合理性的。德法并治的思想,传承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中积淀的“共时性”精神理念,符合民族文化秉性,切实针对中国现实状况,在深入揭示道德与法律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老子》、《庄子》、《楚辞》、《诗经》、《山海经》等都是艰奥晦涩神秘难懂的上古文化典籍。前人对这些典籍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大多为注疏、考证和校释,前些年则主要是思想内容或价值的评述与争执。然而,萧兵与叶舒宪教授等不再将这些典籍视为历史的陈迹,而是将其看作是人类学的“元典”,因为“其中保存着极多的原始和原始性的社会构造,文化遗存”,在他们陆续出版的《中国文化的人类学破译》系列里给以现代性的诠释。特别是由于《老子》等产生于先秦的中华民族文明形成的初始阶段,具有很强的原始神话思维语境与特征,这就为“特别要研究初始的、蛮荒的、野性的(形象性)思维和文学诸相”的人类学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鲜活、生动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