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吉奇 《山西建筑》2007,33(3):299-301
对交通流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针对流量—密度曲线具有不连续性这一问题,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应用尖点突变理论来描述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交通流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7)
为研究事件状态下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流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事件状态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隧道群交通流模型,首先将已运营隧道群实际路网输入VISSIM仿真软件,对隧道群进行合理分段,结合亿车公里道路交通事故率和平均延误时间求取隧道群各路段的最佳限速值。通过分析隧道群交通流环境特征和影响因素,改进正常状态和事件状态下元胞自动机模型的不同演化规则,并采用MATLAB仿真,分析速度、密度、交通量3个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正常状态和事件状态下交通流3个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符合实际情况,该结论对事件状态下隧道群交通流的控制和诱导等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城市快速路合流区换道行为对主线车道上游交通流的影响,首先用全速度差模型描述主线后随车与完成换道前车的跟驰行为特性;其次使用NGSIM数据完成模型参数标定,通过比较样本观测值与模型仿真值误差,验证模型仿真效果;最后设计数值仿真实验,模拟合流区瓶颈路段车辆换道引发的拥堵流形成及消散演化过程。仿真结果表明:快速路合流区瓶颈路段饱和流条件下,车辆换道行为导致主线车道上游车辆的速度波动范围增大,交通流扰动强烈,是造成交通流失效及诱发车辆追尾事故的主要原因。研究可为加强快速路合流区常发性瓶颈路段交通安全管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引入"路网服务水平"概念,建立不同路网服务水平条件下的交通网络总体容量计算模型;根据交通流基本参数速度—流量—密度之间的基本关系,建立不同服务水平下各级道路的车流密度计算模型;进而确定道路交通网络系统所能承受的车辆数以及交通系统所能适应的交通需求总量,并结合青岛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给出了路网容量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5.
城市交通网络紧密联系,交叉口、干线和交通子区存在复杂关联性。从复杂系统角度提出一种基于Newman快速划分算法(Fast Newman, FN)的控制子区划分方法。首先,考虑城市道路网络拓扑结构复杂性,根据相邻交叉口的交叉口间距、路段交通流量、车流离散特性、交通流速度、车流密度等分析交叉口关联性,建立综合关联度计算模型;其次,将交叉口关联性引入到FN算法中,基于改进的Newman快速划分算法对路网控制子区进行划分;最后,通过实际路网,进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子区动态划分方法有效考虑路网拓扑结构复杂性,更符合实际交通流特性,对城市区域路网子区划分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精确地估计交通网络路段旅行时间可靠度,借助于Greenshilds速度密度模型和交通流三要素关系模型,假设路段故障率与交通流波动成正比关系而与时间无关,考虑影响路段可靠度3个方面因素:交通流波动、道路条件、出行者心理期望,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一个新的路段旅行时间可靠度估计模型。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模拟,分别得到可靠度与饱和度、道路故障率、出行者心理期望因子之间关系曲线。试验结果与真实情况较为吻合,模型较好地反映了3个因素对路段可靠度的影响。以路段可靠度为基础,计算OD对可靠度,并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提出路段单元可靠度对于OD对可靠度的敏感性可以归结为独立的两部分:本路径内其他路段影响和平行路径影响。在银川中心城区网络上对可靠度模型进行验证,讨论了其在交通运营管理和路网瓶颈识别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交通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动态阈值模型,用以实现交通流故障数据的实时识别。以北京市道路交通网络为研究区域,考虑研究对象路段的交通流实时数据与历史数据、上下游相关路段交通流数据的相关性,以及交通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将传统的交通阈值理论推广到动态阈值模型。面向实时的城市道路交通流检测,基于动态阈值模型,计算交通流参数的实时阈值,以识别交通流故障数据。实例研究表明:该文的动态阈值模型可快速、有效的识别出交通流故障数据。  相似文献   

8.
交通量是交通密集度和速度的函数,从交通流流量-速度-密集度的动态特性分析人手,运用分子动力学,定性分析车队中车辆的运动趋势对交通量-密集度的影响,建立基于分子动力学的车流密集度模型,并进行交通流特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要使交通量达到最优,则道路车流密集度应该保持在临界密集度附近.  相似文献   

9.
北京城市快速路速度流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继孚  全永荣  郑猛  李先 《城市规划》2000,24(11):42-44
基于对北京市两条城市快速环路的实地检测数据 ,分析了北京城市快速路的速度、流量和密度三个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在不同车道之间的差异 ,并与国外有关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当前我国城市快速路的交通流特性与国外高速公路的交通流特性有些是相似的 ,而有一些则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快速环路主、辅路与进出口交通流特性,阐述了城市快速环路的交通运行特性,探讨了主辅路间的影响规律,并以佛山一环为例,在交通调查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基本路段、主辅路分合流区、主辅路进出口的交通特性,得出了快速路主辅路衔接的交通流规律。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南京市道路与交通流的特征,并从道路网等级结构、道路功能、交叉口通行能 力、道路交通供需等七个方面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城市混合交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剖析了我国城市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合交通的形成原因及混合交通所带来的交通问题,通过对道路交叉口和路网交通组织规律的分析,提出了构建机非路网分流体系的基本思路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宏观交通流模型对高架道路的运行状况进行了评价。在模型的选择上包括三个基本模型:递推模型、起始—到达模型、起始—终点模型。利用递推模型分析了上海市中心城区高架道路交通流状态。并与实际运行情况基本吻合。可见模型从宏观层次上能充分反映高架交通流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及分布规律,从而分析、评价了高架道路各路段的交通运行状态,指出了高架道路的交通瓶颈所在。  相似文献   

14.
李金  李丽 《城市建筑》2013,(24):12-13
CBD交通系统存在着交通拥堵现象多发、交通资源利用不合理、交通换乘存在弊端以及高层建筑空间可达度不足等阻力因素。本文试图从减少交通总量、改进路网模式、优化建筑布局等角度提出解决策略,建立一种普适性的CBD规划模型。  相似文献   

15.
夏毓翔  周艳芝 《山西建筑》2007,33(33):307-308
指出交通量是拟定道路设计技术标准的基础条件,通过对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量的认真分析,以确定道路等级和道路线形及几何尺寸等,并以此提高道路规划、组织实施的科学性及新建、改建、扩建道路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6.
Two algorithms are presented for assigning time-varying traffic demand to a road network during peak period. The algorithms are heuristic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deterministic equilibrium, and they are iterative. Discrete time approach is adopted for computational simplicity. The model presented is suitable for simulating traffic flow in a road network during peak period in urban areas for strategic planning of transport systems.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的中环路是上海市中心区的又一条环型交通保护壳,地理位置适中,如能结合该路建设调整和完善中心城区的交通设施布局,沿中环路合理布局城市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将能充分发挥骨架路网作用,有效疏解、截流进入市中心的交通流量。本文介绍了中环路布局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必要性、目标及规划设想等。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实施已逾20年。对其回顾与思考,旨在深刻认识交通、路网规划规范、规范执行之间的关系,促进交通、路网规划问题的破解和规范的完善。95版规范提出了3项关键要求:(1)城市道路网的形式和布局要依据土地使用、客货交通源和集散点的分布、交通流量流向等因地制宜予以确定;(2)各等级道路的路网密度指标要求;(3)支路满足公交通行、支路网密度伴随容积率增加而加大的要求。相关研究和路网案例表明这3项要求具有先见性和科学性。其核心思想是倡导合理的交通结构、路网结构和交通-用地的相互协调。要求(1)强调结合交通需求的路网交通组织的重要性,要求(1)是实现要求(2)、(3)的前提与方法。良好的路网是合理交通组织的结果,合理交通组织是有效满足以人为本的交通需求的结果。难以驾驭复杂情况下的路网交通组织、选择性地执行规范的建议或控制指标、放弃或忽视95版规范的核心要求,是导致中国城市路网规划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胡治刚 《山西建筑》2012,38(24):154-156
对常熟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常熟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的成效进行评估,提出未来常熟交巡警应秉承"科技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理念,大力建设并完善交通指挥集成控制平台的集成控制功能,努力通过交通预警与交通信号控制的动态关联实现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