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众所周知,能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问题.我国每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为发达国家的2至3倍,而我国建筑耗能的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5%左右,因此我国的建筑节能的担子任重道远.本文结合新疆地区建筑节能现状,对建筑节能设计中外墙外保温系统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刘政辰 《中州建设》2010,(21):55-58
低碳、节能、减排是现在建筑节能的重点。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16—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而我国每年单位建筑面积能耗量却为发达国家的2至3倍,建筑耗能的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35%左右。不仅已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中98%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6%以上也仍属于高耗能建筑。  相似文献   

3.
规划信息     
《城市规划》2005,29(4):5-8
高层领导强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国家级开发区建设用地不能用于房地产开发 国家命名12座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 我国将进行大规模建筑节能改造 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至3倍以上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下月施行  相似文献   

4.
<正>1发展节能建筑是建筑业节能降耗的突破口我国现有建筑总量为430亿平方米,这些既有建筑能源利用效率低,节能效果差,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是发达国家标准的3倍以上。主要原因是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不高,门窗气密性能差,外墙传热系数是发达国家的3~4倍,门窗为2~3倍,屋面为3~6倍,门窗空气渗透为3~6倍。结果很多还可再利用的余热、余冷都浪费掉了,造成了单位面积能耗居高不下。与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绝大多  相似文献   

5.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供暖能耗是我国建筑能耗最主要部分,我国供暖能耗占全 国建筑总能耗的55%以上,为供暖地区社会能耗的214%。由 于我国对建筑节能重要性认识不够,以致单位建筑面积的供暖 能耗是发达国家的3倍左右,是浪费最严重和节约潜力最大的 部分。  相似文献   

6.
陆健 《住宅科技》2011,(8):36-39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的建筑中,90%以上仍然是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源消耗为发达国家3倍以上。因此,建筑节能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二五”规划也把建筑节能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本文详细介绍了上海万源城社区在项目开发中采用的一系列节能技术与产品及其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现状和问题截至2003年底,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为383亿平方米。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41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89亿平方米。每年新竣工建筑面积18—20亿平方米。建筑用能占我国能源消费量的比例逐年上升,建筑节能已成为全社会节能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初步建立了在1980年标准基础上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加大了建筑节能监管力度,制定了建筑节能相关政策法规,开始了供热体制改革工作,组织了建筑节能技术攻关和试点示范。存在主要问题:1、建筑用能效率低、污染严重。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比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高2—3倍,建…  相似文献   

8.
<正> 建筑节能,不外乎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节流;二是开源。节流和开源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既不可分割,也不可偏废。我国建筑能耗严重浪费的主要原因,就是房屋外围护结构的绝热性能太差。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年采暖能耗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3倍。在投资增加5%~10%的情况下,降低能耗20%~  相似文献   

9.
2004年全国各地影响到居民生活的油、电、煤等纷纷涨价以致拉闸限电,已经使能源紧张这一大问题摆到了普通百姓的面前。建筑是能耗的大户,目前中国建筑的舒适度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但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甚至更多。如何通过合理的建筑节能设计、新型建筑能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汪泓宇 《安徽建筑》2014,(4):176-177
建筑能耗,占用了全社会资源中50%的能源,47%的水资源和50%的原材料.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建筑业已成为能耗之首,在我国北方,每年冬季因采暖而耗费的能源已相当惊人,也同时造成了极高的污染;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夏季因空调制冷而耗费的电能已使全国的电力供应不堪重负.建筑节能将成为提高全社会能源使用效率的首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建筑资源消耗惊人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甚至更多,就土地的消耗而言,我国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仅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实心黏土砖每年毁田12万亩;物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钢材消耗高出10%  相似文献   

12.
齐国彤 《中州建设》2008,(11):66-66
早在1986年,我国就开始试行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并且于1999年已经把北方地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纳入强制性标准进行贯彻。但截至2007年.既有的430亿m2建筑中98%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3名以上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对国家、行业及省级建筑节能标准不执行或敷衍应付的现象相当普遍.社会公众对建筑节能的意识淡薄,现状堪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建筑大国,近三年平均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我国既有的近400亿平方米建筑,仅有1%为节能建筑,其余无论从建筑围护结构还是采暖空调系统来衡量,均属于高耗能建筑。单位面积采暖所耗能源相当于纬度相近的发达国家的2~3倍。建筑节能包括范围的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30%左右。因此,为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纵观全球,能源危机四伏,节能的呼声愈来越高。目前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以上,面对如此严峻的事实,节能减排迫在眉睫。能源计量是节能减排量化数据的体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作为一种管理工具和手段,利用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诊断,分析,实施有效管理,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能够指导建筑能源的利用,由此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此外能源计量还是一种工艺手段,一种测量技术,帮助建筑节能建立科学合理的节能流程,为今后的建筑节能提供科学准确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5.
真如 《建筑工人》2009,(9):54-54
现代社会.建筑既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也是大量消耗能源、资源的重要环节。时下,我国正处于建设鼎盛时期,每年建成的房屋面积高达20亿平方米以上。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但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建筑节能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举例来说,国内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能都比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外墙的传热系数是这些发达国家的3.5~4.5倍。  相似文献   

16.
在住宅产业化基地研究开发零采暖节能住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住宅建筑节能现状1、我国住宅建筑能耗浪费巨大我国既有建筑400亿平方米,其中99%为高能耗建筑,新建筑中95%以上仍居于高能耗建筑,单位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筑的3倍以上。21世纪头20年,将是我国建筑业的鼎盛期,预计2020年全国建筑面积将接近2000年的2倍,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达16~20亿平方米,全国空调负荷已达到4500万kW,相当于2.5个三峡电站满负荷出力,建筑浪费能源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建筑节能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建筑业的鼎盛期。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达16亿~20亿m^2,不仅既有的近400亿m^2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属于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介绍了我国建筑能耗现状,分析了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差距,提出2010年建筑节能目标及今后一段时期应重点发展的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18.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城乡新建房屋建筑面积近20亿平方米,其中80%以上为高耗能建筑;既有建筑近400亿平方米,95%以上是高耗能建筑。在建筑整体舒适度低于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情况下,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建筑能耗已经占到当年全社会终端能源消耗的27%以上。严峻的事实表明,国家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筑节能刻不容缓。因此,建筑节能被列为“十一五”十大节能工程之一,要求新建建筑全面严格执行50%节能标准,四个直辖市和北方严寒、寒冷地区实施新建建筑节能65%的标准,并推进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建材产业化。随着国家节能政策的实施,也为保温隔热体系在建筑上的应用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9.
《加气混凝土》2006,(3):36-37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7月14日说,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到全社会终端能耗的27.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相同气候地区发达国家的2~3倍。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建筑节能体系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建筑中,95%以建筑高能耗更为严重,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为了节约建筑能耗,减轻环境压力,建筑节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我国现有的建筑节能标准在设计和评价过程中,缺少有效的建筑体系耗能分析评价方法,而只是直观地给出了一些综合性指标(如建筑物的耗热量)和辅助性指标(如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等),这些参数能满足要求但并不能判断整栋建筑满足节能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