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合某实际工程介绍了大跨度PRC框架结构顶层边节点在恒载作用下铰接(柱顶铰接)、在活载(包括地震作用和风荷载)作用下刚接的结构设计方法,以及"先铰接后刚接"的节点构造。采用这种设计方法,可使大跨框架结构设计更为经济合理,施工也较为方便。  相似文献   

2.
赵万玲 《建筑知识》2014,(9):117-117
钢结构节点设计常常把连接节点划分为铰接与刚接两种模式,简单的常规连接节点能够迅速判断出节点设计的刚接性能,但是复杂的钢结构连接节点要怎样判断其刚接性能的问题有待解决。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钢结构节点的分类与研究现状进行讨论,在操作上寻找判断铰接与刚接的方法,提出判断节点的刚度与性能所必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得到梁贯通式支撑钢框架节点刚度及承载力设计方法,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研究了节点性能对多层梁贯通式支撑钢框架地震易损性的影响,得到了不同节点刚度和承载力设置下四种模型(刚接、全强度半刚接、半强度半刚接和铰接模型)的易损性曲线,定量评价了各模型超越各极限状态的概率和倒塌储备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无论节点刚度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上海某乐园漂流游乐项目以下结构设计内容:假山结构设计、约束轴力铰接节点设计、镀锌高强度螺栓设计与施工、半刚接节点钢框架结构设计、腹杆约束上弦平面外屈曲桁架设计、高回填土工泡沫设计与施工和建筑信息模型设计。  相似文献   

5.
利用ANSYS对悬挑立体桁架分别进行静力稳定分析,几何非线性分析和材料非线性分析,并研究几何缺陷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同时考虑不同节点连接形式(刚接、半刚接、铰接)对结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几何非线性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较小,但初始缺陷的影响较大;三种节点连接形式下结构承载力差距较大,刚接形式下承载力最大,半刚接次之,铰接形式下结构承载力最小。  相似文献   

6.
传统设计中钢结构梁柱节点按照纯刚接或者理想铰接进行设计,而实际的节点总是介于纯刚接或者理想铰接之间。通过对几类半刚性节点的分类介绍,比较并阐述了其力学特性及优缺点。通过对半刚性节点研究方法的总结,为设计以及设计过程中的研究指出了半刚性节点的设计依据和研究方法。比较了各国设计规范对半刚性节点的相关规定,指出了我国钢结构的半刚性节点设计中与发达国家的欠缺之处。  相似文献   

7.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应县木塔的动力特性及其抗震性能。首先从斗拱连接的实际构造出发,建立反映接触传力机制的斗拱节点域计算模型,研究其自身的动力特性,并利用动力特性等效方法将斗拱节点域简化为刚接简化模型和铰接简化模型。然后用简化节点域模型代替实际斗拱节点域建立木塔整体刚接和铰接有限元模型,并对这两个计算模型开展动力特性分析、弹性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最后根据计算结果和相关研究成果对其地震作用下的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木塔实测振型和计算振型基本相似,实测前4阶振型周期介于刚接计算模型与铰接计算模型之间;木塔二层明层是木塔的薄弱层;木塔在7度(0.15g)多遇地震作用下将产生严重损坏,二层明层位移角接近木塔倒塌的限值,在设防地震作用下有倒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姚莉 《山西建筑》2011,37(27):191-192
以某钢桁梁拱桥为研究背景,建立不同节点连接刚度下全桥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节点刚接与铰接两种形式对桥梁受力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桥梁在施工过程中的三种工况:边跨施工完成、中跨施工完成、成桥后,得到了桥梁在自重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变化情况,对比了节点刚接与铰接情况下桥梁的受力性能。  相似文献   

9.
王珍 《四川建筑》2010,30(6):112-113
结合宁波大剧院钢结构设计,对钢桁架结构设计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主要包括:桁架腹杆大小对桁架内力变形的影响;桁架节点刚接和铰接对桁架内力和变形的影响。希望通过分析为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勇 《山西建筑》2005,31(15):48-49
简要阐述了钢桁梁节点介于刚接和铰接之间的实际工作状态,对无法准确定量的节点刚性影响提出了包络计算的分析思路,从刚接和铰接两个极端状态对节点刚性的影响进行了包络分析,以指导实际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1.
端板初始变形对外伸式端板连接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门式刚架外伸式无肋端板连接中端板普遍存在初始变形的问题 ,采用有限元法对有初始变形的典型端板连接做了模拟分析 ,重点研究了端板初始变形对连接的内力、变形等性能的影响 ,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上下角钢的梁柱半刚性连接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 2个采用上下角钢的梁柱半刚性连接节点原型试件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分析了此类连接的连接刚度、承载能力和延性特征 ,影响连接性能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设计、安装此类连接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钢结构房屋中框架梁柱刚性连接节点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结构房屋中的梁柱刚性连接节点有全焊接刚性连接节点和栓焊刚性连接节点两种,地震区的刚性连接节点设计要满足多遇地震下弹性状态的承载力要求和罕遇地震下弹塑性状态的承载力和变形要求。大震下刚性连接节点的脆性破坏除了质量缺陷外,还有焊接工艺、焊接方法、节点形式和焊接材料等方面的原因。设计应选取合适的节点类型,严格控制不同部位的焊缝质量等级以保证焊接连接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钢梁与混凝土墙铰接节点是外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中常见的一种节点连接形式,在其预埋件的设计计算中,需要考虑节点连接处嵌固弯矩的影响。该文讨论了钢梁与混凝土墙的铰接节点嵌固弯矩的形成原因及受力特点,介绍了嵌固弯矩的理论计算方法、Crawford计算方法及规范建议方法,并对三类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采用规范建议的方法可得到偏于安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实现“高延性-高弹性承载力”的抗震设计思路和推广盖板加强型连接在工字形柱钢框架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弱轴盖板加强连接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通过一个多层钢框架工程实例的设计,验证了所提盖板加强型连接设计方法的可靠性。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实际工程的内框架十字形节点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了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延性系数和耗能能力。结果表明:新型箱形节点域工字形柱弱轴盖板加强连接的设计方法合理、可靠,应用该方法设计的工字形柱弱轴连接节点能够实现梁上“塑性铰”外移,节点具有较强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能够满足抗震规范中“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钢结构梁柱节点试验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和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后 ,许多新型梁柱节点被提出 ,其中狗骨式节点是研究最多的一种节点形式。现结合实际工程对这种节点进行了试验研究 ,探讨了其在模拟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通过对节点附近梁上下翼缘进行合理的削弱可以增加节点的延性 ,同时对节点的刚度、强度影响很小 ,很好地改善了节点性能。在试验研究和数值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狗骨式节点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王国强 《山西建筑》2007,33(11):98-99
介绍了钢结构构件节点和杆件接头处的三种杆件连接方式,并对其性能及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对梁与柱、柱与柱、梁与梁的连接方式进行了阐述,对钢结构的制作、安装和造价以及保证结构安全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华润总部大楼,建筑高度400m,外形酷似“春笋”,采用筒中筒结构。为与建筑外形相协调,结构外筒为斜交钢网格,局部楼层存在较为复杂的多柱交叉节点。从传力路径入手,详细介绍了底层柱交叉节点的设计和验证过程,包括节点区板件连接方案的选择、板厚的优化与确定、以及节点的细部构造等。为降低加工和安装的难度,对节点构造进行的简化会使节点产生附加内力。在工程中,节点区面板的处理使得节点区承受附加弯矩,其引起的次应力约占到初始应力的40%,设计中不容忽视。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证明节点设计基本合理,在设计荷载作用下节点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可有效传递荷载。研究表明,复杂节点设计应全面分析其传力路径的可靠性和细部构造对节点的影响,方能确保设计安全。  相似文献   

19.
钢-混组合结构发电塔中的连接段对于整个结构来说至关重要,采用灌浆连接可以有效减小应力集中和疲劳破坏,但目前关于钢-混组合结构风电塔中灌浆连接方式的研究和应用都较少.本文以某150m大型风力发电塔架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分析了在外力作用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风电塔架灌浆连接段的接触压,并探究了外侧混凝...  相似文献   

20.
对钢框架梁柱节点及钢管节点断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现有研究多是基于传统断裂力学方法采用应力强度因子、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TOD)或J积分等预测断裂,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研究脆性断裂或局部塑性损伤程度极其有限的伪脆性断裂问题,而对强震作用下构造无明显缺陷部位发生较大尺度屈服时的延性断裂问题并不适用;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基于微观机制的断裂预测方法,可以考虑节点区显著的应力三轴度因素,且适用于无初始裂纹或处于明显塑性阶段的节点延性断裂预测问题,可用于预测强震作用下钢结构焊接节点的超低周疲劳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