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IJ⾮ʶ��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前低渗透储层测井评价结果与试油效益并不令人满意,其原因是低渗透储集层类型的差异导致其导电性和测井响应特征不同,而测井解释大多数还是沿用中高孔渗油气藏的解释方法。因此,低渗透储集层的测井解释模型要针对不同的储集层类型建立模型,其核心问题是利用测井资料进行低渗透储集层类型的识别。文章首先应用毛细管压力曲线、岩电实验数据、物性分析数据和相对渗透率曲线等实验资料,结合实际测井和测试资料,采用地质储层分类标准和储层的分形特征对塔中志留系储层进行分类研究,建立了适应井区的测井分类标准;然后,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识别储层类型的测井分类模型;最后应用该方法处理该层系低孔低渗储层的实际测井资料。其处理解释结果与岩心分析结论比较,符合率高达91.89%,试油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地球化学测井在中原油田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焦大庆,王德仁,费伯良.地球化学测井在中原油田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测井技术,1994,18(l):55~61GLT是斯仑贝谢研制的新仪器,它测量地层元素的丰度,并将其转换成矿物含量。本文介绍了地球化学测井的原理及测量精度.重点论述了GLT测井在中原油田的应用效果。它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情况如下:获取地层的物性参数.计算粘土矿物含量,区别沉积体系,划分沉积相带.推断成岩演化,判断储层孔隙类型,了解胶结物成分为改造油层提供资料.指示沉积环境,判断是否存在低电阻油层。总之,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多种信息。文章也指出了GLT测井在中原油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3.
砂砾岩体低孔低渗储集层由于孔隙中流体的测井响应信号弱,常规测井难以识别与评价。核磁共振测井能提供与岩石骨架无关的孔隙度等测井信息,能有效地识别和评价储集层。而且,其多种烃类检测模式及其评价方法能定性评价流体性质和定量计算其流体体积。胜利济阳坳陷东营凹陷陡坡带低孔低渗砂砾岩体测井评价表明,核磁共振测井在储层识别、岩石参数计算、流体性质识别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储集层测井解释方法在塔中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军  肖承文 《勘探家》1998,3(1):27-30
碳酸盐岩储集层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测井方法和信息:即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储层集总孔隙度和裂缝孔隙度,并将这两种孔隙用于储层集的评价;采用大量的试油井段数据各种交会图,对储集层进行分类和分段。  相似文献   

5.
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特征和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是指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反差较小的一类油气储层,这种油气储层给测井精细解释、油气层的识别与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介绍了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概念及特征,造成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主要和次要矿物成分,以及由于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钻井液侵入储层形成电阻率的基本岩石物理成因,总结出了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地质成因和工程成因2大类成因机制;还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地质录井参数解释、测井解释、气测参数和地化参数以及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列举了通过分析试油层的岩心、测井、录井资料建立模型和运用测井、完井资料综合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须三段陆相碎屑岩沉积储集岩石成分和结构复杂、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常规测井参数解释模型技术在应用中受到限制。针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的特点和难点,建立一套以元素俘获谱测井(ECS)为基础测井评价方法。元素俘获谱测井利用快中子与地层中的原子核发生非弹性散射碰撞及热中子被俘获原理,通过解谱和氧化物闭合模型得到地层中主要造岩元素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应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定量求解地层的各种氧化物含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储层岩石骨架属性、计算孔隙度、饱和度等储层综合评价。该方法在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测井评价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新疆塔河油田储集层为下奥陶统风化壳,以裂缝溶洞型储集层为主。影响储集空间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构造应力和风化淋滤作用。该类储集层的特点是储集空间类型多,复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层评价困难。从基础测井资料入手,分析了该类储集层的储层特征,并运用岩心分析技术、交会图技术、经验公式等方法建立了储层孔、渗、饱参数的解释模型,利用Petrophysics软件包实现了裂缝溶洞型潜山油藏的储层参数测井定量解释,初步形成了该类储集层的测井评价方法,实际应用效果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川东北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东北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基质孔隙度低、构成储层岩石成份的复杂性和低孔隙度特点,影响了储层地质参数的精确计算,正确划分和评价储层存在难度.应用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及丰富的岩心分析资料.从储层评价思路确定、测井解释模型建立、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模式及相应的储层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基本解决了川东北地区储层划分、储层参数计算、流体性质判别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惠伟  吕增伟  耿斌  李淑荣  陈芳 《石油仪器》2015,(1):61-64,69
正交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在储层评价以及油气田的开发中有重要作用,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含气储层具有埋藏深、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困难等特点。近年来该地区已进行了大量的正交多极子阵列声波(XMAC-II)的测井施工,结合其他测井资料、测试及录井资料,对川东北地区正交多极子阵列声波测井资料开展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在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判断储层裂缝发育井段、裂缝类型和有效性,寻找有利储集层相带,以及地质、工程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且积累了大量的实用经验。  相似文献   

10.
核磁共振测井在致密含气砂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核磁共振测井的T2谱及其T2截至值的合理选取,解释并获得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古生界山西组、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集层的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毛细管束缚水体积、可动水体积及渗透率等参数,据此预测的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与岩心分析测试结果很吻合。研究还发现,致密含气砂岩的T2谱具有分布范围窄-中等,波形及差谱分析谱位置明显后移、分布中等、呈单峰的典型特征。结合常规测井资料,综合研究了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含气层的测井响应。经测试验证,致密含气砂岩储层的核磁共振测井解释结果十分可靠,表明核磁共振测井可用于该区致密含气砂岩复杂储集层评价。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第三系储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库车坳陷新生界沉积厚度巨大,沉积体系多样.其第三系储层岩石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不高的特点,且在不同区域及不同沉积环境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而填隙物含量则普遍较高.储集空间类型为次生孔隙型,主要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超大孔隙、微孔隙和构造裂隙几种类型.下第三系孔隙度呈现南高北低及中部高、东西两端低的态势,渗透率表现为南高北低的趋势,东西变化不明显.研究区吉迪克组底砂岩的孔隙度呈东高西低、北低南高及周缘高,中部低的特点.储层厚度总的分布规律是:下第三系储层呈东厚西薄、东粗西细特点,南北略具差异;吉迪克组底部砂岩是一套较为稳定的、可在全区进行区域追踪的薄砂层,平面上具有北厚南薄的分布规律.沉积相、成岩作用及构造因素共同控制了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12.
火成岩、变质岩气藏的测井综合评价面临的挑战有岩性的划分、有效储层的确定、裂缝孔隙度及溶蚀孔的计算、流体性质的识别等。为此,综合岩心、元素俘获谱、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等资料,划分了柴达木盆地东坪基岩气藏的岩性:研究区北部区块主要为酸性侵入岩,并夹有薄层的中基性岩脉;南部区块则以花岗片麻岩、斜长片麻岩和钙质片麻岩为主,岩性与物性无明确的关系。在岩性识别的基础上,将核磁测井、高分辨率电成像测井与常规测井相结合,建立了基岩的孔隙度计算公式,分别求取了总孔隙度、裂缝孔隙度及溶蚀孔隙度。最后,采用双孔介质裂缝储层饱和度模型计算了含气饱和度,并在多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试气、试采等资料分析了该基岩气藏的成藏特征。结论认为,研究区为底水块状气藏,北部区块气柱高度相对低,南部区块的气柱高度超过350m。该认识已被后续新钻井的测试所证实,所形成的一整套测井综合评价方法为类似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辽河东部凹陷中生界火山岩岩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生界火山岩地层分布广泛,主要由火山岩及其过渡岩类组成。据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以及沉积特征综合分析,研究区中生界火山岩发育火山喷溢相和火山沉积岩相两种类型,火山沉积岩相主要是夹在喷溢相之间。沉积特征及沉积分布研究表明,区内物源主要来自三界泡潜山带附近NE,整体上表现为南北两段薄中部厚度较大的变化特征。其厚度在三界泡地区达到最大。火山岩岩相与火山岩储集层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气井系统试井资料表明,井底压力大于某一数值时,指示曲线为直线;而井底压力低于该值时,指示曲线为二次曲线。据此,结合气藏动态资料,推出了一套预测气藏开发指标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气藏采出程度大于5%的中低渗透砂砾岩气藏,并在克拉玛依油田五区南克75井区上乌尔禾组气顶气藏得到了成功的应用。与数模预测方法比较,本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 3- D协克里格方法将地震资料和井孔数据结合 ,从而提高了油藏参数插值精度。 3- D协克里格技术适用于远离井区的油藏参数模拟 ,通过加入地震特征信息 ,使得油藏参数的插值精度比单纯使用从井孔获得的硬数据高 ,从而成功地实现了采样密度高、分布范围广的地震特征数据 (软数据 )和从井孔获得的硬数据的融合。在选取地震特征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降低地震特征数据的维数 ,并提出利用主成分下沉法获得采样点的协变量来避免采用平均井点参数值的方法 ,因此提高了参数模拟精度。同时也为地震数据 (软数据 )和井孔数据 (硬数据 )的结合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本文采用胜利油田埕岛南区的实际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川中南河包场须家河组砂岩沉积—成岩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是盆地内主要天然气储层,其形成与演化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其中,沉积作用不仅控制着主要储层的宏观分布特征,而且影响着后期的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作用使埋藏时期储层被改造,不仅影响了储集空间的演化过程和孔隙结构特征,还最终决定了现今储层的面貌和分布规律。对大量实测物性参数的统计分析表明,河包场区块须家河组储层物性从上到下逐渐变好,下部须二段砂岩中出现大量石英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其物性明显好于上部须四段、须六段,是导致深部储层物性变好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不同沉积微相砂岩所经历的成岩改造作用类型及其储层的响应特征,根据研究区的实际地质情况,归纳出6种沉积—成岩相组合类型。对这些组合类型造成的储层效应进行了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划分,初步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成岩相组合类型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7.
依据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和储层沉积学原理,提出了本区基准面旋回识别与划分的5种岩性剖面标志和3种测井曲线类型,建立了层序划分方案和对比标准,根据旋回的概念,首次将濮卫环洼带东翼沙三-沙四段自下而上划分了5个中期旋回和23个短期旋回.研究表明:本区物源主要来自北部和南东方向,基底构造运动导致的掀斜作用可能是控制南北物源差异供给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旋回MSC3、MSC4期间,可容纳空间大,物源供应活跃,砂体发育,储层物性较好,是有利的滚动勘探开发目标.  相似文献   

18.
松辽盆地北部卫星油田多类型油藏形成条件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卫星油田是松辽盆地北部除大庆长垣以外葡萄花油层储量丰度、单井产量最高的油田。通过对油田内探井和开发井的研究分析,从生油条件、构造和断裂的形态及演化史、沉积相展布、储层特征及各开发区块油水分布特征等方面系统地研究了卫星地区的油水分布规律和油藏类型,并分析了成藏控制因素。卫星油田构造、断层、砂体的不同配置关系形成了多种油藏类型,以断层一构造油藏为主,其次是断层一岩性油藏和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弄清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用以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从烃源岩分布、天然气运移及圈闭分布特征等角度展开深度剖析,总结了该区的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该区烃源岩呈南厚北薄的展布特征,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南地区烃源岩成熟度高于断裂以北地区;区内构造圈闭主要分布在泊尔江海子断裂北部地区(什股壕地区);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南地区天然气密度大于北部地区,整体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天然气干燥系数则整体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反映了缺少烃源岩的什股壕地区天然气主要由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南地区运移而来;泊尔江海子断裂以南地区发育优质的烃源岩,天然气高密度、低干燥系数的分布特征表明了该区域天然气为原地聚集;阿镇地区断裂及伴生构造圈闭成为该区油气运移的通道和聚集场所,十里加汗地区普遍不发育断裂,在砂岩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下,形成了近源天然气藏;杭锦旗东部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成藏模式划分为3类,即横向远距离运移异地成藏模式、垂向近距离运移原地成藏模式和准连续致密砂岩气成藏模式。该研究成果为杭锦旗地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黄沙坨地区火山岩储层研究及预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沙坨地区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它的沙三段火山岩具有很好的油气藏形成条件。在特定的构造背景和油源条件控制下,火山岩储层的发育特征是本区油气藏勘探的关键,重点对火山岩储层的岩石学、储集空间、储集物性等特征进行研究。运用测井响应法、地震相分析法和波阻抗值法识别粗面岩储层,进而运用波阻抗和电阻率反演方法预测粗面岩储层和其裂缝的分布状况,指导勘探部署。通过不断的勘探实践,建成了以粗面岩为单一目的层的千万吨级储量规模的黄沙坨油田,同时指出了本区火山岩油气藏今后的勘探方向在其东南知西南两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