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生壳活性炭对溶液中Cu~(2+)和Ni~(2+)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生壳为原料制备花生壳活性炭,进行了吸附去除水溶液中Cu2+和Ni2+的试验。研究了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溶液pH、初始Cu2+和Ni2+质量浓度等因素对花生壳活性炭去除Cu2+、Ni2+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花生壳活性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反应过程,可在60 min内达到平衡。花生壳活性炭的投加量和溶液的pH对吸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去除率随pH上升而增加,铜离子适宜的pH范围宽于镍离子。花生壳活性炭是一种廉价、有效的吸附剂,对溶液中铜离子的去除效果好于镍离子。  相似文献   

2.
以花生壳为原料,利用磷酸活化法制备花生壳活性炭AC1,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AC1对酸性大红GR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AC1比表面积和孔容体积分别为1127.79 m2/g和1.08 cm3/g,颗粒大小不均匀,表面相对平整,缺陷程度高;当AC1的投加量为2.0 g/L、吸附50 min、酸性大红GR初始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花生壳为原料,用磷酸活化后,在400℃对活化花生壳进行炭化,制得花生壳活性炭,用于吸附水溶液中的活性艳兰染料.实验考察了pH值、吸附时间和吸附质初始浓度对活性艳兰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活性艳兰染料,在90 min就可达到吸附平衡.花生壳活性炭对活性艳兰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室温下,花生壳活性炭对活性艳兰的最大吸附量为482.8 mg/g.计算了热力学参数(△H、△G、△S),说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过程.花生壳活性炭对水溶液中活性艳兰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4.
用花生壳制备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花生壳活性炭的制备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比较了磷酸、氯化锌、氢氧化钾、硫酸4种活化剂以及活化温度、活化时间、活化剂浓度、液固比等各因素对花生壳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并用亚甲基蓝的吸附值和比表面积对所得样品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磷酸活化法所得的活性炭性能最好,采用50%磷酸,液固比2:1处理花生壳,在350~400℃活化4 h,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可达15.0 mL,比表面积为772.792 m2/g,活性炭产率45%~48%.  相似文献   

5.
膨润土对废水中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钙基膨润土和钠基膨润土对废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钠基膨润土和钙基膨润土的吸附行为都依赖于溶液的pH值,初始离子浓度和吸附剂用量.在低pH值时主要是H+与Cu2+竞争吸附位.pH值在3到7时基本的吸附机制是离子交换的过程.在高pH值(>8.3)时,在膨润土颗粒表面形成氢氧化铜的吸附或沉淀.随初始金属离子浓...  相似文献   

6.
纳米氧化锌对废水中Cu2+、Cd2+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纳米氧化锌对废水中重金属混合液(Cu2 和Cd2 )吸附行为.主要考查了吸附时间、温度、溶液的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15min、温度50℃、pH为6时,纳米氧化锌对水体中Cu2 和Cd2 吸附,达到了最佳吸附条件,对Cu2 、Cd2 吸附率分别为98.3%和98.6%.  相似文献   

7.
以太西无烟煤为原料、Fe3O4为添加剂制备煤基磁性活性炭,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浸泡,测定酸液浸泡前后活性炭的碘值和亚甲蓝值,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分别测定、表征活性炭中含铁化合物的组成和磁性能.结果表明,溶液酸度对磁性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磁性能均有影响,当溶液酸浓度达到1mol/L时,磁性活性炭浸泡后的碘值提高了7.9%、达732.49mg/g,比磁化系数从259×10-7 m3/kg降低到7.16×10-7 m3/kg,但仍能采用磁场分选回收;当溶液酸浓度达到2mol/L时,磁性活性炭完全失磁.  相似文献   

8.
采用氢氧化钠-亚氯酸钠法从花生壳中提取纤维素,以三乙烯四胺对纤维素进行接枝改性,利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改性花生壳纤维素进行表征,并以其为吸附剂吸附水中Ni(Ⅱ),考察制备条件及吸附过程中pH值、投加量、时间等因素对Ni(Ⅱ)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胺基被成功引入纤维素表面;改性后的纤维素表面更加粗糙,呈类蜂巢状,空隙较多;环氧氯丙烷用量为5mL/g、三乙烯四胺用量为2mL/g时,制备得到的改性花生壳纤维素对Ni(Ⅱ)的吸附效果最佳;选择溶液pH值为7、吸附时间为120min、吸附剂投加量为80mg作为适宜的吸附条件,该条件下去除率可达70.60%;改性花生壳纤维素对Ni(Ⅱ)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模型,且吸附为自发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9.
10.
活性炭纤维对水中镉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活性炭纤维作为去除水中镉离子的吸附剂。考察了振荡时间、活笥炭纤维用量、水样PH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等温吸附平衡实验作出了吸附等温线,采用有关的等温吸附模式对吸附平衡实验数据作了线性模拟,对吸附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振荡时间、活发现用量、PH是影响镉主子在活性炭纤维上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吸附效率随着振荡时间的延长、活性炭纤维用量的增加,PH的增大而增大。吸附容量随活性和量的而减小。镉离子在  相似文献   

11.
工业固废高炉渣对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表现出了较好的吸附能力,为了深入了解高炉渣对Cu2+的吸附效果,在研究高炉渣的用量、pH、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废水中Cu2+吸附率的影响规律基础上,选取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实验,获得吸附Cu2+的最佳反应条件,并利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探讨高炉渣对Cu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高炉渣表面的吸附位点、较大的比表面积以及发达的孔隙结构能够促进Cu2+的吸附.在高炉渣用量为0.5 g、pH为9、吸附时间为360 min、温度为65℃时,去除率可达99.93%,吸附后溶液中Cu2+的残余质量浓度小于1 mg/L,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高炉渣对Cu2+的吸附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固定金属离子亲和色谱法即IMAC(Immobilized Metal-io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的原理,使用表面修饰Ni2+离子的金纳米粒子对牛血红蛋白的吸附和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粒子对牛血红蛋白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5.56mg/mg。粒子可以将牛血红蛋白从牛血红蛋白和牛血清蛋白混合物中分离出来。通过紫外光谱及电泳测试进一步论证了前面的结论。这种方法简单、有效、方便,在牛血红蛋白的分离纯化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天然泥炭对Cu~(2+)、Pb~(2+)吸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泥炭为吸附剂,对Cu2+、Pb2+及其混合离子溶液进行吸附实验,探讨了泥炭质量浓度、溶液pH值、混合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泥炭用量的增加,提高了离子的去除效果;当溶液pH值为5时,泥炭对Cu2+、Pb2+均有最佳的吸附效果;而当pH值为6时,泥炭对混合液离子的去除率最高,表明离子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反相悬浮法,以环己烷为油相,Cu~(2+)为印迹模板,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印迹壳聚糖微球。正交实验结果表明,20m L3%的壳聚糖溶液中戊二醛用量为0.8m L、45℃下交联5min,3%NaOH固化2.5h,吸附剂性能最佳。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衍射(XRD)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球表面有许多沟壑,结晶度降低。吸附条件优化结果为:300mg/L Cu~(2+)溶液、pH为5、吸附剂投加量0.06g、吸附4h时吸附量达到91.39mg/g。印迹微球在一元和二元金属离子体系中对Cu~(2+)均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可用于溶液中Cu~(2+)的富集和分离。  相似文献   

15.
乙二胺硅胶功能材料对Cu~(2+)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丙基三氯硅烷为架桥剂,将乙二胺偶合接枝到硅胶表面,合成了乙二胺硅胶功能材料(EDA/SiO2),研究了其对Cu2+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研究的温度及浓度范围内,Cu2+溶液pH值对EDA/SiO2的吸附量影响显著,吸附的最佳pH值范围在3.5~5.5;测定的Cu2+吸附平衡数据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过程的吸附焓、自由能和吸附熵的计算结果显示吸附为吸热过程,升温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吸附动力学数据可用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方程描述,得到的吸附速率常数与溶液初始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壳聚糖微球上引入孔隙和多胺化基团,以Cu2+为印迹分子、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离子印迹技术制备多孔多胺化壳聚糖印迹微球(AP-CSMIP),研究其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AP-CSMIP对Cu2+的吸附条件为:pH=5.0,300mg/L的Cu2+溶液25mL,吸附剂投加量为0.07g,振荡吸附8h,吸附量可达到48.46mg/g;AP-CSMIP对Cu2+的吸附更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由化学反应控制,而非扩散控制;与非印迹吸附剂相比,AP-CSMIP的吸附量大大提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柱撑前躯体,合成大片层间距的蒙脱土多孔异构吸附材料,考察其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效果.WAXD结果显示片层间距由原土的1.26 nm增加到4.89 nm.利用分光光度计测试溶液中Cu2+的浓度.确定本吸附材料吸附Cu2+的平衡时间为180 min;去除率随Cu2+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吸附材料用量的增加,对Cu2+的去除率增大,确定最佳的吸附材料投放量为20 g/L;pH值对Cu2+的吸附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在5.00~6.00范围内去除率最高,为99%.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Cu2+、Ni2+单一和联合作用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出芽率、根长、芽长和芽中过氧化酶(P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长是Cu2+和Ni2+对小麦毒害的较好的监测指标,Cu2+和Ni2+对小麦根长的3d-IC50分别为3.38 mg.L-1和14.61 mg.L-1;Cu2+对小麦根长的抑制大于Ni2+,对小麦芽长抑制、出芽率的降低和芽中POD活性上升的影响小于Ni2+;Cu2+和Ni2+联合对小麦的根伸长表现拮抗,对芽伸长表现协同;1 mg.L-1Ni2+加入1~15 mg.L-1Cu2+对芽中POD活性表现出协同作用,8 mg.L-1和15 mg.L-1Ni2+加入1~15 mg.L-1Cu2+时表现出拮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选择性萃取分离方法对土壤中的主要化学组分锰氧化物、铁氧化物和有机质进行分离,在此基础上,采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25℃下土壤原样、去锰氧化物样品、去铁氧化物样品和去有机质样品对多氯联苯(PCBs)的吸附热力学特征和吸附机理,以及不同含量的共存重金属Cu2+对多氯联苯吸附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均可较好地描述多氯联苯在土壤各级样品上的吸附热力学过程.通过比较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所获得的拟合参数可知,土壤各级样品对多氯联苯的吸附规律为:去锰氧化物样品>去铁氧化物样品>土壤原样>去有机质样品.土壤中的有机质和铁氧化物对多氯联苯吸附起主要作用,锰氧化物则抑制多氯联苯的吸附.吸附体系中的共存重金属Cu2+与多氯联苯产生了竞争吸附作用,抑制了土壤各级样品对多氯联苯的吸附,二者之间的竞争吸附作用主要可能发生在铁氧化物和有机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