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磨机给矿自动调节磨矿-务级闭路循环是选矿厂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保证下段工序(如磁选和浮选等)所要求的粒度标准而将较大颗粒的矿石进行再研磨。磨矿-分级闭路的自动控制,可以大大提高磨矿设备的生产率和质量指标。磨矿-分级闭路的自动调节按所控制的参数可分为:磨机给矿自动调节,磨机给水自动调节及分级机溢流  相似文献   

2.
铜矿物过磨是浮选时铜损失的原因之一。磨机给矿预先分级-粗粒磨矿-合并再浮选工艺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磨矿过程中-10μm难选矿泥的产生,减少-10μm粒级铜浮选损失,从而提高了铜的回收率。本文进行某低品位铜矿的磨机给矿直接磨矿浮选与磨机给矿预先分级-粗粒磨矿-合并再浮选对比实验,闭路实验结果表明:控制铜精矿的铜品位相当时,磨机给矿直接磨矿浮选的铜回收率为89.87%,磨机给矿预先分级粒-粗粒级磨矿-合并再浮选的铜回收率为91.19%,磨机给矿预先分级粒-粗粒级磨矿-合并再浮选工艺较磨机给矿直接磨矿浮选的铜回收率高1.32%。  相似文献   

3.
对国外某大型铜矿选矿厂铜钼混合浮选生产流程进行了考查。结果表明, 选矿厂矿石处理量略低于设计产能, 铜精矿品位41.63%、回收率88.73%, 但浮选给矿粒度组成不合理, 难选粒级+212 μm粒级和-10 μm粒级含量较高; 磨矿分级优化空间较大, 通过优化入选粒度组成可提高金属回收率。  相似文献   

4.
何美丽 《矿冶》2021,30(2):62-69
铜矿物过磨是浮选时铜损失的原因之一.磨机给矿预先分级—粗粒磨矿—合并再浮选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磨矿过程中-10μm难选矿泥的产生,减少-10μm粒级铜浮选损失,从而提高铜的回收率.进行了某低品位铜矿的磨机给矿直接磨矿浮选与磨机给矿预先分级—粗粒磨矿—合并再浮选对比试验.闭路试验结果表明,控制铜精矿的铜品位相当时,磨机...  相似文献   

5.
关翔 《现代矿业》2009,25(11):98
根据新疆某矿矿石嵌布粒度极细、难选的性质和特点,通过细磨全磁选和细磨磁选-反浮选两个流程的研究,提出了处理该矿石采用三段磨矿、三次磁选、磁选精矿反浮选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6.
我厂磨矿分级采用φ3.6×4.0米格子型球磨机与φ3.0米双螺旋分级机组成一段闭路流程。处理矿石的给矿粒度25~0毫米,磨矿粒度0.4~0毫米,介质为φ150毫米锻钢球,装球量80吨。针对球磨机筒体锰钢衬板来源不足,全厂职工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开展了技  相似文献   

7.
浅谈碎矿工艺流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根平 《矿山机械》2000,28(1):72-72
柿竹园矿380选厂原碎矿工艺生产的产品粒度为16mm,由于矿石粒度粗、硬度大,经三段磨矿仍难达到要求的磨矿细度,严重影响了磨矿质量和工效的提高。为此对碎矿工艺进行了改进。1改进措施原碎矿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矿石从粗矿仓经槽式给矿机给矿进入PEF400×600颚式破碎机粗碎,粗碎后的矿石由B600胶带输送机送到1250×2500振动筛(筛网孔为16×16)筛分。粒度在16mm以下的细矿由B500128000胶带输送机送入细矿仓。粒度在16min以上的矿石由B500112000胶带输送机送到PXZ9…  相似文献   

8.
对黄石天青石矿选矿工艺方案的对比试验表明,由于该矿石中天青石矿物的嵌布粒度较细,为满足商品天青石矿的质量要求,矿石只能采用浮选处理,且磨矿细度必须达到-0.74mm占90%以上。浮选的关键是浮选药剂的选择,用ZM抑制剂可将天青石品位提高到90.63%。  相似文献   

9.
图1为“特温-比尤特(ТвииБьюттс)选矿厂采用的碎矿、磨矿和铜钼混合浮选工艺流程。该厂碎矿为四段一闭路,最后一段的产品粒度可达到-16毫米,这种流程在目前铜矿的选矿实践中是少见的。由于矿石硬度极不均匀,因而有可能分离出来具有稳定物理性质的砾石和得到合理的棒磨机的给矿粒度。以棒磨机进行开路磨矿(第一段)和以砾磨机与水力旋流器构成闭路磨矿(第二段)所组成的两段磨矿是以精确地半工业性试验和以比尤特选矿厂(也属于阿纳康达公司)的相类似的工艺流程之生产实践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场工艺和使用问题抚顺罕王傲牛铁矿工艺路线采用"粗碎-中碎-高压辊磨-直线振动筛-筛上干选-筛下湿式磁选的阶段磨矿、阶段选别"流程。粗碎采用旋回破碎机,粗碎产品提升至地面储矿仓后,先经过1台永磁大块矿石磁选机进行大块矿石预选,预选矿石最大粒度为350 mm。合格矿石经胶带运输机送至中碎缓冲矿仓后给入中破碎机进行中碎;中碎采用2台圆锥破碎机破碎产品经胶带运输机给入1台永磁大块矿石磁选机分选矿石中的混岩;干选后的矿石给入振动筛分级,筛上  相似文献   

11.
三种自磨矿的流程曾经考虑如下: 1) 第一段自磨矿,磨排矿口为—8英时的第一段破碎机的排矿,磨碎的产品适合于第二段砾磨的给矿或者是第一段自磨的产品供给浮选给矿。 2) 中间自磨矿,采用 4英时的砾石介质,此砾石介质由第一段破碎机的排矿经过筛分而获得,用此介质来磨第三段碎矿的产品,经过一段中间自磨矿磨到浮选的给矿粒级。 3) 棒磨以后用砾磨,棒磨的排矿进砾磨,砾磨磨到浮选的给矿粒度。  相似文献   

12.
重庆赵家坝中低品位铝土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重庆赵家坝低品位铝土矿属沉积型铝土矿床,矿石含Al2O3 57.12%,SiO2 10.64%,TFe 9.78%,S 0.036%。铝硅比为A/S=5.37。矿石中的一水硬铝石与黏土矿物的胶粒集合体的工艺粒度较粗,0.1mm以上粒级含量达到80.82%,因此对矿石采用粗磨入选较为有利。针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磨矿分级选矿、擦洗-脱泥方案和选择性磨矿-粗、细粒分级-正浮选工艺方案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选择性磨矿-粗、细粒分级-正浮选工艺方案较优,该方案最终可获得精矿铝硅比8.23,精矿Al2O3品位62.66%,回收率91.42%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3.
西藏某铜铅锌硫化矿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西藏某铜铅锌硫化矿矿石的性质, 分别研究了磨矿粒度、捕收剂及工艺流程对浮选的影响。在磨矿粒度为-0.074 mm占67.00%条件下, 以乙黄药和乙硫氮的混合物为捕收剂, 采用一粗一精两扫闭路浮选工艺流程, 获得混合精矿中铜、铅、锌的品位分别为13.81%、16.74%、22.41%, 回收率分别为95.47%、93.85%、94.04%。  相似文献   

14.
耿连胜 《金属矿山》1994,(10):53-53
寿王坟铜矿选矿厂铁粗精矿再磨工艺的应用寿王坟铜矿选矿厂年处理原矿85万t,两个生产系列,一段闭路磨矿,分级设备用螺旋分级机,采用先浮选后磁选工艺流程。近年来,矿石贫乏,原矿中掺杂部分铜品位高的外购矿,矿石性质复杂。现场的一段磨矿不足以使原矿中.的磁铁...  相似文献   

15.
鞍山地区红铁矿选矿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按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矿物嵌布粒度、原矿品位对鞍山地区东鞍山铁矿石、齐大山铁矿石的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鞍山地区过去应用和现在改进的连续磨矿、单一碱性正浮选工艺,阶段磨矿、重选-磁选-酸性正浮选工艺,焙烧-磁选工艺,连续磨矿、弱磁-强磁-阴离子反浮选工艺,阶段磨矿、粗细分级、重选-磁选-阴离子反浮选工艺,并分析了上述各个工艺流程的特点,对鞍山地区红铁矿下-步选矿技术进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矿山的硫化矿品位相当高,含铜3.7%,含锌%,设计年产能力为7.5万吨铜精矿,含铜品位25%;1.2万吨锌精矿,含锌50%。矿体上部非常接近地表,决定用露天法开采,矿体下部则由坑内法开采,采用梯段式矿房回采矿石,然后再充填矿房回收矿柱。采出矿石在坑内破碎为-5/8英寸的粒度,运到地表,进行磨矿,最后浮选分离铜—锌矿。浮选采用的是反浮选,即抑制铜矿石,使废石上浮。  相似文献   

17.
刘文胜 《现代矿业》2013,29(1):127-128
针对铜山矿业公司原矿含硫高,矿石性质变化波动较大,铜矿物嵌布粒度粗细不均,原设计的1段磨矿浮选流程难以适应原矿性质的变化,矿物解离状态不佳,浮选中矿量大且中矿性质变化大,导致浮选操作不稳定的问题,采用了中矿返回磨矿作业大循环再磨流程。试验结果表明:此流程不仅使中矿中的连生体获得充分解离,而且能较好地适应原矿性质的变化波动,保证了浮选给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由选矿厂的矿仓和储矿槽的出矿口排出碎矿矿石的过程,其特点是排矿的矿石粒度组成波动很大,因而对碎矿——磨矿设备的工作有着不良的影响。的确,当处理那些粒度组成未加混匀的粗碎矿石时,自磨机生产能力的波动要达到平均值的±50%。在诺里斯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各行业对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我国是资源大国,同时也是资源贫国,绝大多数资源品位低,不能直接开发利用,必须通过选矿富集才能进入后续作业,故“选矿”在我国国民生产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磨矿分级是选矿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能耗大户,其生产成本和效率影响到选矿企业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如何提高磨矿分级效率、降低磨矿分级成本是众多生产企业研究的课题。选矿自动化是降低选矿生产成本、提高选矿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选矿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尤其是磨矿分级自动化控制在提高选厂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方面效果明显,得到选矿企业的广泛重视。常规磨矿分级自动控制技术重在根据矿石性质的变化,自动调节磨机给矿量和给水量,当矿石易磨时增大磨机给矿量和给水量,矿石难磨时减小磨机给矿量和给水量,以提高磨矿分级效率,但同时也导致入选矿浆流量的波动,影响后续选别作业,引起选别指标波动,尤其是浮选作业。因此,在常规磨矿分级控制技术基础上引入磨机功率(转速)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磨矿分级效率,稳定了磨机给矿量和给水量,也稳定了入选矿浆流量,为后续选别提供了稳定的作业环境,优化了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20.
任长彬 《鞍钢矿山》1997,(6):13-17,42
本文讨论了东鞍山铁矿各种类型矿石的粒度分布、粒度变化规律等,指出粒度偏细是矿难选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加强磨矿和分级工序的操作管理,研制高效率的分级设备将是红矿攻关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