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晶  崔峰 《鱼雷》1997,(3):56-60
  相似文献   

3.
杨芸 《鱼雷技术》1997,5(4):53-55
  相似文献   

4.
刘津 《鱼雷技术》2005,13(1):53-53
据“英国国防部新闻网”2005年1月31日报道,英国目前开发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反鱼雷系统,并已进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该套系统可以保护水面舰艇免遭水下鱼雷的攻击,同时通过采用一些细致的项目管理方法以及“灵巧”采办实践,项目的实际花费要比原先估计的少500万英镑。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外反鱼雷鱼雷及其武器系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一种水面舰艇反鱼雷鱼雷武器系统的构想,给出了该系统的构成和信息接口,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在分析了该系统对舰船水声探测的需求后,明确了其为舰船提供的鱼雷防御区域范围,并探讨了该系统的作战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潜射尾流自导鱼雷的防御是水面舰艇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该文主要探讨了水面舰艇纯机动规避对抗来袭鱼雷的方法,首先概括了尾流自导鱼雷的制导原理和弹道特性,其次从单舰防御角度出发,分析了停车、转向、旋回、加速等多种方法的对抗原理与运用要求,最后从编队防御角度出发,提出并论述了填充护航舰艇、近距平行尾流、交叉尾流航行3种纯机动方法对抗原理及运用要求。研究结果对提高水面舰艇防御尾流自导鱼雷的效能、增强其战场生存能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乔嘉 《兵工科技》2008,(1):47-48
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但与此同时,各国海军研制的鱼雷防御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反鱼雷系统。可以说鱼雷防御技术与鱼雷技术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相似文献   

8.
彭俊  蔡云祥  肖恺 《四川兵工学报》2009,30(12):111-112
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潜艇与水面舰艇的对抗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同时使用Vensim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分析了不同的潜艇使用强度情况对对抗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朱邦元 《鱼雷技术》2007,15(5):11-14
综合阐述了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措施及尾流自导鱼雷的对策,详述了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2种措施:尾流特征抑制和制造假尾流。尾流特征抑制包括尾流气泡合并法和尾流能量吸收法。在气泡合并法中应将换能器(或基阵)拖放到舰船螺旋桨尾流初始扩展结束、舰艏尾流和湍流边界层尾流的汇合处。能量吸收法吸收螺旋桨尾流中的机械能。这2种方法降低了尾流中微气泡数量,现有尾流自导鱼雷很难与之对抗。鉴于尾流自导鱼雷应能识别真假尾流,考虑真假尾流中气泡群运动特性的差异,建议用估计尾流回波瞬时频率均值的方法鉴别真假尾流,可在现有尾流自导系统中增加尾流识别电子部件,并补充修改工作程序和弹道程序,提出对抗假尾流的2个弹道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11.
王晶 《鱼雷》1998,(2):34-38
在德国新一级潜艇212上,由HDW、STN ATLAS电子公司和Allied-Signal ELAC Nautikx公司组成的小组已经为其设计了反鱼雷系统-TAU。  相似文献   

12.
当今反鱼雷对抗系统通常作为一套独立的系统由专业的机电制造厂家研制.本文介绍了法国海军潜艇设计机构长期研制反鱼雷对抗系统所积累的经验,该机构以"天蝎星"潜艇设计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将舰艇平台、作战系统、鱼雷威胁、对抗系统设计以及外场海上试验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的整体设计理念,即根据鱼雷的威胁特性和后续的作战响应优化鱼雷对抗系统、集成作战系统与平台,以及基于实战方案进行舰艇反应效率仿真,以此获得低成本高性能的对抗系统.该系统已装备法国攻击型核潜艇和弹道导弹核潜艇,并推荐其最现代化的改型装备在法国舰艇建造局建造的"天蝎星"级常规潜艇上.装艇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只需消耗最少的对抗器材和机动规避所需的能量,即可实现对潜艇的防护.  相似文献   

13.
李长军  王顺意 《鱼雷技术》2011,19(5):396-400
针对如何有效攻击低速航行的水面舰艇,提出了使用直航鱼雷或自导鱼雷直航方式攻击低速水面舰艇的方法,建立了直航鱼雷双雷平行航向齐射命中概率模型,利用蒙特卡洛法对直航鱼雷或自导鱼雷直航方式攻击低速水面舰艇的命中概率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在2 000~4 000 m距离内,当潜艇占领目标舷角50°~80°区域时,采用直航鱼雷双雷平行航向齐射,对航速低于12 kn的水面舰艇的齐射命中概率为0.5。  相似文献   

14.
反鱼雷鱼雷自导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反鱼雷鱼雷自导探测问题,根据反鱼雷作战需求和目前技术水平,提出了反鱼雷鱼雷各种可能的自导方式:主动自导方式、被动自导方式、脉冲侦察自导方式、多基地自导方式和诱骗自导方式,分析了各种自导方式的特点并估算了自导作用距离。认为,反鱼雷鱼雷应根据不同的装备平台采用相应的组合自导方式,以达到最佳的对抗效果。装备于潜艇的反鱼雷鱼雷宜采用“远程脉冲侦察自导方式+近程被动自导方式”或者“远程脉冲侦察自导方式+近程诱骗自导方式”的组合自导方式;装备于水面舰艇的反鱼雷鱼雷宜采用“远程多基地自导方式+近程被动自导方式”的组合自导方式。该研究结果可为部队使用反鱼雷鱼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了潜艇武器装备防御方式的基础上,对潜艇软防御能力进行了重点探讨,并对南反鱼雷武器组成的软防御层进行了分析建模。由于目标潜艇信息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本文采用模糊集合表述反鱼雷武器的各个参数,利用精确度计算得到相应的精确值和损伤度计算模型。在只考虑软防御层的情况下,得到单雷、双雷、多雷情况的命中率计算方法,并分析了其联合作战效能。仿真试验验证,随着鱼雷数量的增加,鱼雷经过软防御层的存活率会随之增加;利用同种鱼雷以相同的命中率进行计算,鱼雷的存活率也会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6.
滇东 《兵工科技》2005,(6):67-70
潜艇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作战环境,被鱼雷击中后自保的机会十分渺茫。现代制导鱼雷具有很高的命中概率,据统计,正常情况下,其命中概率可达80%以上。但是当目标潜艇使用鱼雷防御手段后。其命中概率就会降低到20%-40%。由此可见,潜艇装备和使用鱼雷防御系统十分必要。目前潜艇鱼雷防御手段从性质上可分为软杀伤鱼雷防御、硬杀伤鱼雷防御、非杀伤鱼雷防御三种。  相似文献   

17.
《鱼雷》1998,(4):43-47
舰艉鱼雷防御系统使用一对被动声纳拖曳式战术探测器以串联排列的形式探测探测尾流制导鱼雷的存在和弹道。探测器拖曳在水面舰船的尾流中,且具有固定横滚、俯仰和航向稳定的的低自噪声平台上的换能器元件拱基阵,由预定波束宽度的预形成被动声纳的重复叠加部分测试舰船尾部的后方区域,信号处理方式是监控波束的电平,探测进攻鱼雷的存在和弹道,以便采取最佳措施适时有效地消灭鱼雷、挫败敌方的进攻  相似文献   

18.
在武器毁伤效能评估层次研究框架分析的基础上,对于爆破型鱼雷对典型水面舰艇目标的交汇条件计算、物理毁伤评估、功能毁伤评估及鱼雷对水面舰艇毁伤的综合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可为其他型号武器装备对系统目标的毁伤效能评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来袭鱼雷弹道散布的解算原理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来袭鱼雷运动要素的掌握是水面舰艇制定鱼雷防御策略的重要依据。针对鱼雷防御态势特征,选择以两方位一距离一速度模型为基础展开鱼雷运动要素的解算原理分析。以水面舰艇拖曳式鱼雷报警声纳提供短暂的时间-方位序列为依据,利用两方位一距离一速度模型给出仿真说明,并与三方位一距离模型、一距离方位平差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对两方位一距离一速度模型的仿真结果进行数据拟合,并依据收敛率标准分析了鱼雷弹道散布的求解规律。研究证实,两方位一距离一速度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水面舰艇鱼雷防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高继和 《鱼雷》1998,(4):26-35
线导鱼雷是一种先进的智能型鱼雷。它主要装备潜艇及水面舰艇,也可由海岸发射台发射。在发射线导鱼雷的过程中,对发射舰、艇的机动有一定的限制,以确保发射舰、艇自身以及鱼雷武器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着重对水面舰艇发射线导鱼雷在鱼雷入水以后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确定危险区域的方法,从而为艇上放线装置金属软管长度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