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崛起,促使传统金融领域迎来了新的变化。第三方支付、阿里贷、P2P、线上融资、网络保险、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业务正蓬勃发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金融业的传统格局能否被打破,互联网金融会否全面替代商业银行等问题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蓬勃发展,近些年来,金融业的服务效率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创新之作层出不穷,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余额宝,则是我国金融也发展史上的伟大创新。从余额宝问世以,舆论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其对金融业产生的影响。在了解余额宝对传统银行业影响的基础上,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增长,金融市场开始与互联网相互结合,使得金融市场从实体转向为电子市场。然而由于互联网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使得金融业在互联网中也有着很高的风险。但是现今人们对互联网金融越发的依赖,使得我们不得不重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起源于1990年代中期,随着21世纪大数据、搜索引擎、移动支付等的发展,互联网金融也得以飞速前进,尤其2013年更是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是其蓬勃发展的一年。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和金融业相互融合而产生的新兴领域,因其大大提高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而深受喜爱。  相似文献   

5.
李一欢 《西部皮革》2022,(20):13-15
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对皮革产业结构的转型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文章根据互联网金融基本功能,将其划分为互联网货币、组织形式及金融中介等类型。结合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模式及消费者应要面临的风险来构建Var风险价值模型,并从社会、投资及资金流量结构的方面构建影响演化模型。演化模型可直接显示出互联网金融降低皮革产业在借贷及支付等结构升级期间所要面临的风险性,并明确其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产生的支撑、促进等积极影响。在互联网金融影响下,只要企业能够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从而使风险降低,便可以在全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占据高点。  相似文献   

6.
李诚 《中国皮革》2021,(7):39-42
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基本功能,将其分为互联网货币、金融中介、组织形式等类型,结合互联网金融平台、消费者与监管模式面临的风险建立Var风险价值模型,并从社会储存与投资、生产要素配置、资金流量结构方面构建影响演化模型.演化模型表明了互联网金融降低了皮革行业在信息经济、借贷模式、支付方式等结构升级过程中的风险性,明确其对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互联网金融出现在人们生活中,且逐渐迅速扩散到整个金融领域,创新了金融机构模式的同时,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竞争意识,促进了金融机构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带来较大冲击。本文将从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基本情况入手,重点研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促进传统金融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存在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互联网支付清算、互联网信用业务以及网络货币等四大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目前在各自业务领域的影响整体较小,对银行部门影响短期有限但长期可能较为深远,对金融体系整体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但目前极为有限,其中,但对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影响较为突出。互联网金融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是传统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在理念、思维、流程及业务等方面的延伸、升级与创新。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渐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新渠道,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深远,进而分析了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的协同合作优势,最后以融资双方的供需对接为标准,把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分为点对点融资模式,基于大数据的小额贷款融资模式,大众筹资融资模式和电子金融机构-门户融资模式四种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融资领域,金融中介机构在很长时期内都扮演着推动者的积极角色。然而,在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今天,金融中介化对企业融资的积极意义正逐步变弱。本文在回顾了前人对金融中介理论和互联网金融研究的基础上,尝试阐明金融中介化的关键动因——代理问题;并进一步利用数学的方式证明为何金融业的去中介化会有利于企业融资。最后,本文尝试就当今中国的互联网金融现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的普及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企业通过与金融机构合作,逐步渗透整个金融业构建出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以支付宝公司"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购销模式,在极短的时间内吸纳了巨额活期资金,由此引发其他支付机构竞相效仿。本文以余额宝和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余额宝和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各自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做了以下研究,先对余额宝出现后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走势变动进行了分析,又对余额宝规模变动和储蓄存款变动趋势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余额宝的本质是货币市场基金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货币基金走势对储蓄存款变动的影响,最后以邮政储蓄银行电子银行客户为例预测余额宝的发展前景,通过上述分析推断出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储蓄存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紧密结合,人们的支付方式大大地改变,传统金融支付手段已逐渐被人遗弃,移动支付以其独特的优势,迅速渗透传统的支付市场。人们对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的移动支付也产生了迫切的希望。文章针对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在付费的高频性、集中性、快捷性等难点,提出了二维码离线支付这一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支付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专利作为企业核心资产,代表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文章对金融支付机构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三个金融科技相关的技术领域进行专利数量分析,并从专利授权率、权利要求数量等多维度进行专利质量的综合分析,对相关金融支付机构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专利布局策略进行研究,为行业内相关机构开展金融科技专利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月19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指导支持下,由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和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等协办的"2014第二届互联网金融全球峰会"将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邀请到了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副会长衣锡群、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霍学文等互联网金融业主管领导、监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信息化的当下,每个行业都在迅猛发展,互联网金融体现出包括微金融、在线支付在内的独特竞争优势。本文从经济学角度来观察,依据GEM模型进行经济学分析,从各个方面考察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目的在于探索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在为群众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传统的银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为此,作者以自身高中生的眼光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希望能够为银行业的发展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衣》2014,(1):11-11
在阿里系中,支付宝是最简单、最实用、最强悍的工具,是阿里系最庞大的现金库,也是其赖以独霸武林的“神器”。在中国金融业对网络支付等一窍不通的情况下,阿里借助淘宝的交易实战经验推出了支付宝,并几乎一统网络支付江湖。尽管各大银行此后均推出网银支付,腾讯和百度等也都推出网络支付业务,然而支付宝对此只是嗤之以鼻:燕雀安知鸿鹊之志。  相似文献   

17.
《电击高手》2015,(4):44
3月23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北京并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向全国正式发布了互联网金融品牌"e-ICBC"和一批主要产品,成为国内第一家发布互联网金融品牌的商业银行,这也标志着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已经全面加快互联网金融战略的实施。工商银行此次发布的"e-ICBC"互联网金融品牌主要包括"融e购"电商平台、"融e联"即时通讯平台和"融e行"直销银行平台三大平台,支付、融资和投资理财三大产品线上的"工银e支付""逸贷""网贷通""工银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网络将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20世纪末因特网的出现到现在,短短的十几年,网络的发展真可谓一日千里,其速度一直在以几何方式递增。网络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模式,进而影响了传统工商企业在网络时代的生存与发展,一时之间,传统产业如何对接互联网成为最热门的话题。由于网络有第四媒体之称,所以这就注定其与出版印刷的冲突性。正因如此,与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现,金融行业也需要创新,互联网金融产生并且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是各种问题,比如风险和诚信问题等等,因此需要专业的复合型互联网金融人才来满足金融市场的需求。本文从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基础和发展动力出发,然后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给金融专业课程带来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内容结构、相应课程业务流程等三个方面的影响,最后提出互联网金融在金融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指导思想、创新措施和课程体系实施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对于提升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IT业正在进行一场巨大的变革,新概念和新技术正在不断涌现。目前最受人们关注的两种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计算方法就是云计算和网络计算,其正在对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成为IT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云计算和网络计算作为新的商业应用模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和区别。本文主要从解释云计算和网络计算的概念及发展谈起,通过深入地比较,对两种计算技术的异同之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