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变电站投切10 kV并联电容器时发生的断路器炸裂事故率不断上升,对此类事故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后发现近50%的事故中都出现了断路器合闸后快速分闸的操作。就此,率先对并联电容器的快速合-分闸操作进行了概念定义,并对其过程中过电压产生的机理进行了理论推导。同时,提出了暂态回路重构、母线对地电容突变等观点。借助ATP-EMTP软件,对快速合-分操作过电压进行了大量仿真计算。研究表明:快速合-分闸操作会在断路器负载侧产生极高的过电压;对地电容起到了重构振荡回路的作用,改变了操作暂态过程的发展;断路器触头电流高频过零后出现等效截流的现象。仿真计算操作过电压标幺值高达8.5,此操作极有可能引发断路器重燃甚至绝缘击穿。 相似文献
2.
并联电容器组分闸操作过电压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并联电容器组在投切操作过程中存在很高的操作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与电容器及断路器周围杂散电容密切相关。笔者首先以不考虑杂散电容的简化模型对操作过电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利用EMTP-ATP仿真软件建立了是否考虑杂散电容的两种电容器组模型,研究杂散电容对分闸操作过电压的影响。通过对比仿真结果得知考虑杂散电容的完整模型更准确地反映了操作过电压的高频振荡过程;杂散电容的存在使得中性点对地过电压值更高且衰减缓慢,从而使得电容器极对地过电压剧增且高频振荡,同时也使得两相相继重燃时的过电压情况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4.
结合庚家河变电站电容器组的具体运行情况,对开断其10kV电容器组所发生的单相重燃、两相重燃时的相对地过电压及电容器极间过电压分别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对影响重燃过电压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起并联电容器分闸多次多相重击穿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电站补偿电容器损坏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使用真空断路器切除无功补偿用并联电容器时,这严重影响了并联电容器的安全运行.本文针对一起较为少见的并联电容器组分闸多次多相重击穿故障,结合故障录波数据及对故障电容器的解体检查,用ATPDraw仿真程序模拟了这一过程,分析认为电容器用真空断路器分闸时多次重击穿产生的过电压及涌流是电容器绝缘击穿故障的主要原因,降低投切电容器用真空断路器的重燃率对于减少并联电容器故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并联电容器分闸重击穿操作过电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理论上推导了无功补偿电容器分闸时的电容电压变化规律,分析了并联电容器分闸时产生过电压的原因,并以三门峡原电变电站实际系统为基础建立模型,运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EMTP)对电容器过电压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给出了重击穿过电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8.
9.
文章建立了含有谐波源的变电站10 kV无功补偿电容器回路模型,研究谐波源参数三要素对电力电容器回路合闸过渡过程的影响.文中利用ATP-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代入实际参数对该模型进行建模仿真,得出一系列过电压和过电流仿真波形,对不同谐波参数下合闸过渡过程中的过电压和过电流作出比较.理论分析和建模仿真结果表明,谐波参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110 kV变电所安装的集合式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对无功补偿容量的确定、集合式并联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型式的选择作了说明,以及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涌流、过电压、电网谐波放大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装置提出建议:按照变电站的无功补偿装置,仅补偿站内无功损耗的原则来确定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采用可调容集合式并联电容器配套的高压可调容智能综合控制器,该装置可根据变电站的功率因数和电压水平来调节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头和自动投切集合式并联电容器。 相似文献
11.
考虑配电网环网运行的实际特点,设计了基于现有配电生产管理系统(DMS)的10 kV开关站程序化操作控制平台。介绍了程序化操作控制所需要的条件和关键点,研究了10 kV开关站程序化操作控制平台的总体方案设计、关键技术设计、与DMS的集成。该系统已在厦门电业局的3个开关站进行了实际应用,效果较好,达到了典型和示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并联电容器作为一种主要的无功补偿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类电网高压线路当中.电容器投切开关是影响此类无功补偿装置可靠性与实际效果的关键部分.本文以电容器投切无功补偿装置的开关为对象,介绍了其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理论分析,针对性地设计了1种智能投切装置,能有效抑制投切瞬间所产生暂态冲击,实现平滑投切.通过系统仿真与10 kV线路的工程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与市场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14.
并联电容器是电网无功补偿的重要设备,如何科学确定并联电容器的配置容量、电压等级、分组情况、结构类型, 以满足运行要求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文章就110 kV变电站并联电容器配置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对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