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缨 《建筑知识》2014,(7):70-71
本文通过分析覆土建筑的概念以及景观特征,使设计师了解覆土建筑,将建筑景观作为一个系统来分析,真正做到建筑从场地中自然“生长”出来,从而使建筑景观形成连续统一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两个不同尺度的景观设计案例,指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通过先期设计确立场地的限制性景观、环境体系,以实现建筑组群、建筑单体与景观、环境的共生和融合。  相似文献   

3.
山地环境的生态敏感性与空间特殊性使得景观建筑选址成为规划设计的一个难点。运用参数化、定量化的数字景观技术,采用ArcGIS软件,通过构建景观建筑与场地之间的耦合关联,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参数化调控景观建筑选址,以提升山地公园规划设计的精准性与科学性,统筹实现景观环境保护与建筑功能诉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整体的设计理念,建筑与景观应该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但由于分工原因致使建筑与景观设计往往各行其是,难以实现建筑师们最初的理想。该文以镜泊小镇游客集散中心的两个设计方案为倒,突出景观建筑理念,力争从场地最观规划角度来定位建筑,用建筑设计方法来协调景观,探讨建筑与景观的融合。文章从设计理念、母题和材质三方面来进行建筑与景观相互交融的尝试,最终形成一体化的创作思路。景观的认识能够给建筑创作带来灵感,甚至景观成为建筑设计理念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景观设计》2014,(3):4-9
李晓东一直秉承建筑师的责任,坚持寻找并创造人类物质环境的最高次序的理念。他的每一个作品都独具匠心,是美学、构造次序、细节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在国内的一些设计流于模仿、复制之时,李晓东却能够独出机杼、自树一帜。他认为,在设计中,积累的过程尤为重要。设计师应该细心钻研场地的环境,抓住其独有的“场所精神”,将建筑与景观融为一体。2014年第3期(总第63期)的“超级访问”栏目将再次带您走近这位敢于另辟蹊径的建筑师,感悟他对建筑与景观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谭瑛 《建筑与文化》2009,(11):78-79
环境性是城市景观建筑形式的重要特征,应当研究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构适当的关联,完成形式表达。通常城市景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分为隐构、同构、异构三种类型。隐构通过隐藏自身体量的方法,将对原有环境状态的改变降到最小:同构将景观建筑融八原有环境秩序,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异构指景观建筑通过自身对环境的超越来提升环境的景观品质,重塑整体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7.
印尼大学中央图书馆位于一个可见度非常高的中心场地上,紧靠校园湖边,圆形场地强烈地呼应着周边的道路与景观。图书馆从圆形场地的草地中逐步升起,它结合建筑与景观,形成与热带环境相适宜的结构。圆形的地貌特征使得在图书馆内可以俯瞰湖景,并且光线可以无遮挡地  相似文献   

8.
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地点位于南苑,南苑是北京皇家苑囿起源地,京郊唯一平原湿地型皇家御园,清中期大运河水源补充地,具有独特的湿地基底和历史景观资源。该文研究对象为当代景观建筑,以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体育驿站项目实践为例,探索以造景为目标导向的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方法。方案结合体育驿站场地环境和园区景观建筑整体设计定位,确立景观形象营造目标,即以自然湿地基底为依托,营造出与生态环境高度融合的体育驿站景观建筑,与场地使用者共同构成人在城市山林中运动健身的活跃景象。通过自然渗透的场地规划布局、轻介入的建筑构型以及公共性场所营造的造景原则,在满足体育驿站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场地规划、建筑构型以及场所营造的造景方法,达到目标造景效果,以期为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提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猛 《山西建筑》2006,32(8):18-19
通过对景观建筑学百年发展的研究和对景观建筑的构思过程与设计方法的剖析,在理论层面探索了在具有文化意义和历史内涵的风景场地内营造符合富有地方特色与文化传承的现代景观建筑的设计模式,从而为景观类建筑的设计方法提供一种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通过研究中国古亭的建筑含意和环境理念,探讨古亭的形式、象征和哲学上的意义,以及古亭在设计上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为新时代亭及其它景观建筑的设计提供理论上的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