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城市文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 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与城市文化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城市文化的保持和发展可以增加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生态效益,有利于降低可持续发展的成本。城市现代化则丰富了城市文化的内容,并且其引发的社会形态、价值观念的变化也对城市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面临全球一体化的21世纪,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关键,主要在于城市是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否  相似文献   

2.
数字城市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人类城市文明的前景,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着世界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文章通过探讨数字城市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分析二者的协调性和冲突性,认为数字城市既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科技革命的时代成果.也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它们将被赋予不同的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李锋 《江淮水利科技》2009,(2):F0002-F0002
淮北市是安徽省重点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量398m^3。据测算,2020年缺水3.03亿m^3。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4年,安徽省批准该市为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2006年水利部批准该市为全同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4.
王吉杰 《河北水利》2009,(12):33-33
1.三大水危机.城市水文应运而生 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快发展的时期,据预测。到21世纪中叶,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城市人口将增加到9.6亿。城市化是我国走向现代化强国不可阻挡的大趋向。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围绕以城市为中心的供水、排水、水环境保护和防洪排涝问题日益突出.沧州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5.
吴亚鸾 《中华建设》2009,(10):52-53
21世纪的中国城市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到环境与发展的巨大挑战:人口三大高峰(人口总量、就业人口总量、老年人口总量)相继来临的压力、自然资源的超常规使用、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急速推进、区域的不平衡发展等,尤其是我国环境污染依然严重.生态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是诸多挑战中最严峻的挑战之一,严重制约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保护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要研究和回答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论城市水环境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城市水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分析水环境管理的机理与原则,提出转变传统观念,传播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设环境文化,树立人与环境协同发展的观念.在此基础上,调整影响城市水环境的行为主体的行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及公众行为标准。通过对观念转变与行为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相似文献   

7.
刘强 《中华建设》2009,(12):72-74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聚居之地,也是每一次社会发展变革的前沿。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结构是在城市总体规划制定的发展框架下.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环境等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决定了城市发展变迁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但是,由于城市人口的增加、工业的迅猛发展,需水量不断增加,城市水源建设相对滞后,水资源不足,污染加剧,致使城市缺水问题日趋严重。城市缺水给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也破坏了生态环境,更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城市建设发展必须首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制约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症结 1.1 人口猛增,水资源匮乏 1949年,我国人口只有5.4亿,目前则有12亿,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且越来越现代化,对水利的要求愈来愈高,要想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过去的老大、笨、粗的足满足防洪、供水的治水观念已远雹的落伍,代之而行的应是新的与城市发展紧密联系的新观念。即城市治水要遵循城市长远规划;城市治水与环境治理要结合;城市治水与文化要结合;城市治水与科普宣传要结合;城市治水要体现高科技。只有治水观念转化了,水利工程才能脱下旧装换新装,才能与城市发展和建设融为一体,才能更好  相似文献   

10.
贵州水利与城市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水利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基础,贵州城市化发展面临水资源紧缺、水质污染、水环境恶化和水利建设规划工作薄弱等问题。提出城市现代化和城市水利建设的战略目标,并从城市的供水、防洪、水污染防治与水环境保护等方面调整思路,采取若干战略性措施。当务之急,要下定决心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完善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机制,建立水利工程管理的运行机制,制定合理的水价政策。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36%提高到75%以上,城市人口将增加到11亿左右,并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整体效益最大化的大中小城市体系。但是,理性的发展思路和可行的平衡对策是必由之路的关键之门,理想的城市体系很难见到。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城市水利现代化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做好城市水利工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防洪安全保障、水资源保障。一、城市水利存在的问题我省有11个省辖市和138个县市,分布在山区、平原及丘陵地带,由于自然地理、气候和历史的原因,我省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突出,水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1.城市防洪标准偏低,洪水仍是城市安全的最大威胁我省地处海河流域,是突发性洪水多发地区。我省的城市均不同程度地受到山区洪水、平原沥水的威胁。目前我省城市防洪标准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3.
改善城市水环境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在洲  韦诚 《江苏水利》2002,(12):15-17
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制约了城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严重的水污染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降低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城市的品味,限制了城市功能的拓展。城市作为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作为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其污染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加强城市水污染的分析研究与防治已成为当前解决环境问题、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改善城市水环境措施  相似文献   

14.
浅谈城市水利工程规划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前景和基础,城市水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桂林市中心城环城水系水利工程规划,分析了目前城市水利规划的特点,提出现代化的城市要从生态环境的要求,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妥善处理各项建设与水利的关系。应将水利工程在发挥防洪、排涝效益的同时如何发挥其改造环境及增加旅游效益作为一个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5.
王鲁峰 《中华建设》2007,(10):61-62
该文对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化产业进行了分析,从产业定位误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方法,进行了发展文化产业及文化工业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城市水利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为城市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城市水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城市水利的内涵,分析了目前城市水利存在的问题,及其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提出了现代化城市应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妥善处理各项建设与水利关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卿太明 《四川水利》2005,26(2):17-20
实现城市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对于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经营城市后劲、保障城市经济及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活水平、促进城市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有着重要意义。作者总结了四川省开展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做法,以乐山市为例,阐述了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十分有利于增强经营城市后劲。  相似文献   

18.
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微观尺度的评价系统一直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领域的空白。本研究提出了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公众化的概念,讨论了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公众化系统组成,构建了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公众化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方法与评价等级。提出通过多边形包络评价法进行城市的社会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评价计算,作为验证手段检验本理论与方法正确性。最后指出,进行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公众化评价理论及其体系研究对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迅猛发展,桂林城市水利已成为该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为此,回顾了桂林城市水利的建设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水利建设的原则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依山傍水而立.沿江河湖海而建。因此,河(江)洪、海潮、山洪和泥石流等洪水灾害便容易对城市构成直接的威胁。于是,城市防洪工程油然而生.我国防洪工程的建设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城市防洪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兴起.仅追朔到本世纪60年代,随着四化建设的日益发展,防洪工程作为保护城市的屏障,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城市防供工程的发展在我国呈现出方兴未艾的趋势。本文从城市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出发.论述了城市防洪的重要性,系统介绍了国外城市防洪的发展;并对国内城市防洪的发展进行了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