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印染工业废水中的苯、萘、蒽醌类有机物、芳族硝基化合物、芳族胺类化合物等对活性污泥的抑制作用,以及印染工业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生化性较差、处理难度大的特点,通过改良芬顿催化氧化工艺技术的中试研究,获取相关的设计参数及数据,确定了该工程污水处理采用水质水量水温及pH调节+水解酸化+AO生化反应+改良芬顿催化氧化工艺的技术路线。结果表明,工艺可使尾水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中表2直接排放标准。同时,针对本项目用地狭小的条件,结合工艺流程对各工艺单元在平面上优化组合、空间上叠层布置,实现了处理单元集约化、土地高效利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声波降解水中的污染物是近年兴起的新工艺.研究了超声波对印染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使印染废水生化性有所提高,特别是在稀释后超声生化性提高显著,而曝气加超声后提高较小.  相似文献   

3.
印染废水粉煤灰处理法与生化处理法的比较根据有关研究报导,采用粉煤灰处理印染废水比生化处理更具有某些优越性。下表列出两种方法的技术经济对比数据,供参考。(吕起,蔡莉中国矿业大学煤综合利用系徐州市221008)印染废水粉煤灰处理法与生化处理法的比较@吕起?..  相似文献   

4.
海绵铁/锰砂混合填料预处理模拟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过滤柱实验,研究了不同滤速情况下处理印染废水时海绵铁/锰砂混合填料对过滤周期产水量、脱色率、出水含铁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印染废水处理前后废水的可生化性和紫外-可见光谱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海绵铁/锰砂混合填料对模拟印染废水具有较高的脱色率,最高可达99%,并可提高印染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5.
胡婷婷 《江西化工》2004,(4):174-175
针对本单位分厂印染废水的特点 ,设计采用生化一物化法处理印染废水 ,废水经处理后己完全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6.
通过平行对比试验论述了活性污泥法处理印染污水在去除率、电耗、池容与占地等方面优于接触氧化法,同时也论述了印染污水生化处理具有可生化性差,有机物降解速度慢,活性污泥沉速低,电耗高的特点。并对印染污水的泡沫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振宇 《清洗世界》2022,38(3):39-41
印染废水是一种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生化性能差的难降解工业废水。本文根据国内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提供工艺设计参数参考,并对印染废水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印染废水水质变化大、色度高,直接生物处理难度大,单一生化处理工艺难以达到排放要求.采用铁屑内电解-生化工艺对浙江某印染厂废水处理系统进行改进,内电解预处理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最终生化段出水CODCr去除率达到90%,色度去除率达到95%以上.铁屑内电解-生化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设备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等特点,是处理印染废水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括地说明了印染废水的特点,从废水处理方面出发,概括了印染废水污染的控制方法,并着重就废水生化处理进行了扼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印染加工作为纺织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由于其资源消耗大及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大大限制了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印染废水由于色度高、水质变化大、生化性差等特点,是当前工业废水处理的难点和焦点之一。文章针对印染废水的危害及现状,简要介绍了印染行业清洁生产状况,阐述了清洁生产在印染生产过程及清洁生产技术在废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印染行业典型清洁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在Moldflow分析软件的基础上,对显示器后壳进行仿真研究,以翘曲变形量为质量指标,结合控制变量法进行单因素变动实验,保持注射工艺参数不变,研究显示器后壳底座连接口对制品翘曲变形的影响.对数据进行图表分析,结果表明显示器后壳尺寸定位68.58 cm(27英寸)时,底座连接口选用圆形,连接口位置距离底边26 mm,尺寸...  相似文献   

12.
13.
In spinning basalt fibres, the drafting force is in the same range as in spinning of glass fibres. The effect of the drafting force can not be considered in the calculation for the strength and rigidity of the bottom of the spinneret.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Khimicheskie Volokna, No. 5, pp. 47–50, September–October, 2007.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