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研究多音激励下射频通讯电路三阶无记忆非线性系统的互调失真,得到了多音互调比(IMR)、邻道功率比(ACPR)、噪声功率比(NPR)和同道功率比(CCPR)的理论计算公式,测试结果表明估算公式和实际测试结果的误差在2.56 dB之内。 相似文献
2.
3.
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非线性特性曲线的测量,对于PA非线性的开路校正以及手持移动终端PA的线性化尤为重要。用于测量的信号源可以是具有特定制式的诸如DVB-T(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Terrestrial)、DMB-T(Terrestrial-Digital Multimedia/Television Broadcasting)的Ts(Transmission Stream)码流,也可以是多音信号。前者与制式有关,后者更具普遍性和通用性。但多音信号源存在其PAPR(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与实际系统不符合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满足实际系统PAPR要求的多音信号产生方法,并推导出最大PAPR值的表达式,仿真分析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离散多音调制(DMT)点对点可见光通信(VLC)性能,首先给出了DMT技术原理并建立了实验装置,进而研究了16-相位键控(16-PSK)DMT信号直流偏压和探测器偏置电阻对VLC信道非线性失真的影响。为了使VLC信道工作于良好的线性区,优化得到了不同通信距离下系统的最佳直流偏压和探测器偏置电阻。在VLC信道响应存在非线性失真和调节系统参数使其工作于线性区两种情况下,在0.2Mbit/s数据传输速率下分别开展了通信实验,并测试了系统在不同通信距离处的误码率(BER)。结果显示,BER可由未做参数优化时的10-1量级降至10-3量级;且在20~90cm通信距离范围内BER几乎恒定,表明系统稳定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的实验测试和分析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系统参数及改进通信性能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5.
离散多音调制可见光信道非线性失真及参数优化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为了改善离散多音调制(DMT)点对点可见光通 信(VLC)性能,首先给出了 DMT技术原理并建立了实验装置,进而研究了16-相位键控(16-PSK)DMT信号直 流偏压和探测器偏置电阻对VLC信道非线性失真的影响。为了使VLC信道工作于良好的线 性区,优化得到了不同通信距离下系统的最佳直流偏压和探测器偏置电阻。在VLC信道响 应存在非线性失真和调节系统参数使其工作于线性区两种情况下,在0.2Mbit/s数据传输速 率下分别开展了通信实验,并测试了系统在不同通信距离处的误码率(BER )。结果显示,BER可 由未做参数优化时的10-1量级降至10-3量级;且在20~90cm通信距离范围内 BER几乎恒 定,表明系统稳定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的实验测试和分析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系统参数 及改进通信性能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目前非线性失真客观测量方法,及其不能够充分反映电声系统非线性失真特性的原因,并介绍了国内外非线性失真主客观音质评价的最新科研成果,指出利用多频声评价非线性失真将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改善放大器三阶交调失真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降低放大器三阶交调失真的方法。信号注入二极管电路引起失真,然后经过主放大器,又将一个新的频率分量注入到二极管和主放大器中,最终抵消掉部分三阶交调分量,使放大器线性化。不同于其他方法的是,这种方法不需要可变增益放大器、可变衰减器等复杂的电路器件。最后给出了双频激励测试的结果,结果表明此方法运用于工作在850MHz的MESFET放大器中,使放大器的三阶交调分量降低了26dBm。 相似文献
8.
非线性参量激励系统的一种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分析非线性参量激励系统的新方法,这一方法基于等效小参量法原理,容易求得基波修正量和高次谐波的表达式,原理和实例表明,新方法适和于高阶非线性参量激励系统,所得结果解析性强,具有符号分析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改善射频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的新的预失真法。该方法没有前馈法复杂,也克服了反馈法增益下降的缺点。首先分析功率放大器的传输特性进行,并从幂级数的展开式中得到方便分析的结论;然后通过对方案中参数的分析,找到能够改善功率放大器非线性的办法;最后给出了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改善功率放大器的非线性比较有效,可以使IMD3的功率电平至少下降34dBm。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利用Volterra级数对用预失真方法校正非线性失真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开发的一套自动失真校正装置已用于彩色电视发射机的非线性失真校正,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装置可显著降低输出的互调失真电平。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一种新的有机金属配合物dmit盐(tetram ethylammon ium)bis(1,3-dithiole-2-thione-4,5-dithiolato)copper(简称为MeCu)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采用单光束z扫描技术,在波长为1064nm、脉宽为30ps条件下对浓度为1.0×10-3mol/L的MeCu/丙酮溶液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其三阶非线性折射率n2和二阶分子超极化率γ分别为-2.15×10-11esu和1.94×10-30esu,未发现三阶非线性吸收的存在。表明该材料在全光开关等非线性光学器件的研制上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一种新型有机金属化合物(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双(1,3-二硫杂环戊烯-2-硫酮-4,5-二硫基)-镍(简称CTNi)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配制了浓度为1.0×10-4mol/L的丙酮溶液作为待测样品,采用Z扫描测试技术,在波长为1064 nm,脉宽为40 ps的条件下研究了该样品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发现,该材料具有很强的饱和吸收特性,其激发态有效吸收截面为eσff=1.47×10-18cm2,相应的非线性吸收系数β=-4.36×10-12m/W.另外,Z扫描曲线显示该材料还具有较强的自散焦效应,其三阶非线性折射系数n2=-1.55×10-18m2/W. 相似文献
13.
14.
对五阶非线性效应下三阶孤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正五阶非线性作用将会导致三阶孤子对波形进一步恶化。在负五阶非线性作用下,原来的三阶孤子很快发生裂变,三阶孤子对同相位时, 裂变后峰值小的两孤脉冲位于内侧,两个三阶孤子表现出先吸引、碰撞,然后聚合成一个孤脉冲。三阶孤子对反相位时,裂变后峰值强度小的孤脉冲位于外侧,并且一直保持排斥状态,每个三阶孤子裂变数目随负五阶非线性参数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多。适当选取负五阶非线性参数值,可以有效地抑制三阶孤子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阶色散及高阶非线性效应是制约光孤子稳定传输的重要因素。基于光孤子传输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综合考虑三阶色散和五阶非线性的影响,采用分步傅里叶算法,数值研究了三阶孤子对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三阶色散导致三阶孤子对无规则地裂变,裂变后的光脉冲形状发生畸变,脉冲中心位置出现偏移;考虑负五阶非线性作用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孤子裂变,但是光脉冲在传播过程中伴有能量转移。而正五阶非线性作用使三阶孤子对传输图形进一步恶化。适当地选取负五阶非线性参数值,可以完全消除三阶孤子对的裂变和相互作用,改善了脉冲中心位置的线性偏移。 相似文献
16.
气体激光器激励参量的研究和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气体激光器激励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了相对激发度在什么范围时三阶理论可用于分析气体激光器的运转。提出了一种测量相对激发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Z-扫描技术对比研究了萘酞菁铅和萘酞菁钯化合物在波长为532 nm纳秒激光脉冲作用下的三阶非线光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萘酞菁化合物均显现出较强的非线性吸收特性(反饱和吸收)和非线性折射特性(自聚焦)。理论拟合得出萘酞菁铅和萘酞菁钯的非线性吸收系数分别为6.5410-10 m/W和3.9010-10 m/W;非线性折射系数率n2分别为1.6810-10 esu和8.0410-11 esu;二阶分子超极化率系数分别为3.4410-28 esu和2.5710-28 esu,CS2二阶分子超极化率系数为4.3210-33 esu;两种萘酞菁化合物的二阶分子超极化率强于CS2近5个数量级。实验结果表明,萘酞菁铅化合物具有较强的非线性吸收和非线性折射特性,且大于萘酞菁钯化合物的光学非线性特性是由于萘酞菁铅化合物的重原子效应提高了其光学非线性特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