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毅  余红春 《兵器》2009,(1):6-9
珠海航展历来是零距离了解中国航空航天产业最新成就的一个重要窗口。2008年珠展得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大力支持,现役先进飞机和优秀飞行员的到场,展会气氛格外热烈。本期专题为此特邀请军事记者撰写了《飞翔在珠海上空的雄鹰》和《走向航空航天强国》等文。  相似文献   

2.
2009年11月11日是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的日子,与祖国同岁的人民空军在60年间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此之前的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人民空军组成的恢宏空中编队在天安门上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这支由预警机、加油机、战斗机、战斗轰炸机等各种机型组成的空中编队便是人民空军在这60年间成就的缩影。作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我国在空军建设上的一举一动都是国外关注的焦点。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国外对人民空军现代化建设的报道和评论,但是许多媒体和相关人士往往"不自觉"地带着有色眼镜看待中国,因此许多报道并不客观。为了帮助读者正确认识西方国家对我国空军建设的看法,同时了解西方相关军事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观点,本刊特别采访了澳大利亚军事专家卡罗·库珀(Carlo Kopp)博士。库珀博士近30年来一直致力于电子信息/军事技术和亚太地区防务领域的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客观公正,得到了美国和澳大利亚空军的认可,在包括《简氏导弹与火箭》、《电子防御杂志》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过学术文章。  相似文献   

3.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英国专家的中国之行使他们对中国空军战斗机的现代化不得不刮目相看。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刊证实或同意其观点。  相似文献   

4.
Yankee 《兵器》2014,(9):42-47
据俄媒体4月26日报道,中国空军即将参加今年在俄举行的“Aviadarts2014”国际航空队比赛。引人注日的是,比赛中,各国飞行员将使用火箭弹和航炮对地面目标攻击。这一消息传出之后,很多对我军战机在演习中使用火箭弹对地面目标射击场面熟悉的军迷都对中国空军的表现平添了不少期许。我军于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伊尔-10强击机的引进首次接触到苏制82毫米和132毫米航空火箭弹,这两种久经战火、技术成熟的航箭随伊尔-10参加了薯名的一江山岛战役,给国民党军队以严重杀伤,立下了赫赫战功。但由于这两型航箭研制年代较早,存在着长径比偏小、有效射程近、飞行速度只能勉强达到音速等缺点,所以到了60年代,它们和伊尔-10一起都逐渐退居二线了。  相似文献   

5.
《兵器》2013,(7):70-71
很多年前,笔者还是个中学生。在操场上踢球的某一天,笔者突然被天空中的轰鸣所吸引。抬头望去,一架他从未见过的、如雄鹰一般的飞机正从低空掠过……后来,笔者知道了那正是大名鼎鼎的“侧卫”。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国产歼11飞过天安门上空。机身侧面的国旗迅速燃起了笔者的模型制作欲望。歼-11A的各类细节基本上等同苏27SK,因此笔者在制作中主要参考了后者的细节图片。  相似文献   

6.
方方 《兵器》2008,(8):6-9
2008年以来美国空军接连发生事故。F-15停飞酿成的轩然大波还没平息,2008年2月23日又发生了B-2坠机事件。对于一种号称当今世界最先进也最昂贵的战略轰炸机,其第一次坠毁无疑是极具震撼性的。笔者得知这一消息时第一个反应是:不会吧?20多亿美元就这么人间蒸发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对于这个全世界都想知道的答案,  相似文献   

7.
单新文  张录  马志杰 《兵器》2011,(5):43-45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军执行特种作战、反恐怖作战以及以维和为主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增多。特种兵部队在实施战场侦察、营救已方被困人员、解救人质、搜集战场情报、对付各类劫持及绑架活动等军事行动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任务的特殊性和多样性,对所使用的武器性能也提出了有别于传统武器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起飞》杂志2011年12月14日报道,中国军方已着手将老式的歼-7系列歼击机从一线部队撤出,转移至二线部队。随着中国三代机大量装备和四代机的出现,作为二代机的歼-7退出历史舞台是符合装备发展规律的,一些军事专家甚至给出了歼-7退役的时间表。歼-7堪称米格-21的"异国血亲",当然也引起俄罗斯航空专家的高度关注。最近俄罗斯《航空航天》杂志回顾了中国歼-7飞机家族的成长经历,他们所用的标题是"永无止境",这正好反映了中国人在该机身上所付出的辛劳与汗水。本刊发表此文,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大型飞机在各个领域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如大型军用运输机,大型空中预警机,大型战略轰炸机、大型战术轰炸机、大型空中加油机,大型电子战飞机、大型空中侦察机等等。这些用途的飞机,我们当前都没有自主生产能力,都要依靠外购。但是,当前能够卖给我们具备改装这些飞机的国家,只有俄罗斯一家,也就是他们的伊-76(含伊尔-78空中加油机),还难以完全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空军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拥有上述大飞机。  相似文献   

10.
《兵器》2013,(7):67-68
在获得苏27及国产歼-11飞机后,空军非常满意。不过往这一时期,美国空军的高科技精确打击能力给中国空军决策层带来了巨大的震动,空军开始逐渐由注重防空作战向往重空中进攻作战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钱锟 《兵器》2008,(4):13-17
看过2005年美国科幻空战大片《绝密飞行》的朋友可能今天仍然对影片的主角——美国海军的新型智能舰载无人机(EDI)印象深刻。“折刀机翼”的EDI自主化程度极高,不仅可以和有人战斗机缠斗,还能对恐怖分子进行精确打击,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居然有自己的“思维”。在不久的将来.像EDI这样高度智能化的无人作战飞机也许就要成为现实了。F-35极有可能是美国空军研制的最后一种有人驾驶战斗机,无人机才是未来战场的主角。  相似文献   

12.
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始于1909年,每两年举行一次.是世界上举办最早的国际性航展,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国际航展。2007年6月18日,为期7天的第47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展在巴黎近郊的布尔歇机场举行,本届航展总面积达到19.2万平方米,展台达361个,共有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家厂商(上届为38个国家和地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汪晓诚 《兵器》2014,(12):18-22
1940年代末期,科学家们展望了核能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核电,核动力舰艇,核动力机车、汽车和飞机。美国空军1946年开始的“核能飞机推进”(NEPA)计划,目的是研制一种可安装在飞机上的核动力装置,以制造以“无限航程”的轰炸机。  相似文献   

14.
正据《环球时报》1月18日报道,有中国军迷在互联网上发布了编号为2102的歼-20照片。从涂装颜色和编号方式分析,有网友认为,歼-20已接近或达到定型小批量生产状态。果真如此,则意味着当今唯一在役的第五代战斗机——美国F-22"猛禽"雄霸10年的天空将迎来势均力敌的对手。不过,欣喜之余,也应该注意到,美国已经开始谋划第六代战斗机了!那么,在美国人眼中,第六代战斗机是个什么样子呢?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2015年10月15日发表题为"美军第六代战斗机:获取空中优势的  相似文献   

15.
在1992年关前,中国试飞院正在进行中国航空科技工业从未试飞过的一个大项目——8911工程,实际上就是空中加受油机试飞。这个工程是在国外封锁的条件下,由当时的航空航天部统一指挥、中国试飞院、西飞公司、沈飞公司、北航、南航、西工大,还有几个航空科研院所共同完成的,这里介绍其中几个片断……  相似文献   

16.
徐刚 《兵工科技》2008,(10):26-30
自从1913年世界上第一架轰炸机出现以后,这种航程远、载重大、威力强的航空武器就已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在核武器出现后,轰炸机更成为了主要的运载工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空军也开始组建自已的轰炸机部队,并经历了引进、仿制、改进以及独立设计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总统布什提名担任美国空军总参谋长的迈克尔·莫塞利6月29日称,美国国防部目前正在艰难决定在必要情况下与中国作战所需的轰炸机与其他军用飞机的数量以及应该如何搭配合适的轰炸机和其他军用飞机。  相似文献   

18.
李晓东 《轻兵器》2012,(7):30-32
多年以来,韩国一直十分重视军用无人机的引进和研发工作。其先后从以色列、美军等军工发达国家引进和组装了一批具有新世纪先进水平的战术无人机,并积极吸收它们的先进技术,逐步发展出几型具有本国特色的军用无人机。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韩国航空航天及防务展览会上,一款韩国研制的外形酷似美国空军的MQ-9的KVS-9无人机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相似文献   

19.
寒冰汉堡 《兵器》2013,(2):8-12
2012年12月11日,美国空军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OTV-3)发射升空。 0TV3任务原定于2012年10月25日发射。但此前,美国国防部用“德尔它”-400型火箭发射GPSIIF-3卫星时出现故障——火箭上面级推力低于正常值。而“德尔它”-4与用来发射OTV-3的“宇宙神”-5火箭使用的是同一种RL10B发动机。为了降低发射风险,OTV-3只能推迟。  相似文献   

20.
美国《轻武器评论》(Small Arms Review,简称SAR)杂志一名记者在匡提科基地采访了一名专门对美国军警进行外国武器射击培训的24岁教官约书亚·马丁·奥利胡德,他最初在海军陆战队第八团二营服役,在特种部队工作了五年半,曾两次在伊拉克执行任务。由于他的工作,他得以接触到许多国外武器。本文是对奥利胡德的采访稿,主要谈了他对西方轻武器的一些认识,代表了某些美国军人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