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株洲原始稻作与炎帝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出土10000年前的古栽培稻与江永野生稻的极近相似,鼓头山、八十当等遗址出土9000年前古栽培稻,结合历史语言学、古文字学、稻作生长的气象条件等分析,中国稻作农业分可能发祥于楚湘丘陵地区。炎帝文化即原始稻作文化。株洲在炎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有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茶陵野生稻的生存条件及其与独岭坳文化遗址,炎帝崩葬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稻作起源与起源地的新概念,为炎帝文化传播和稻作起源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茶陵野生稻与稻作起源发展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茶陵野生稻的生存条件及其与独岭坳文化遗址,炎帝崩葬地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稻作起源与起源地的新概念,为炎帝文化传播和稻作起源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茶陵是神农氏炎帝的安寝之地,其野生稻系我国现今分布在北纬26°线以北的普通野稻之一,此前尚未有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专门研究。本文通过对茶陵野生稻进行物理形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初步揭示了其与现代栽培稻各品系、稻种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探索茶陵野生稻在稻作农业起源与炎帝文化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取得了具有深刻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根据现代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和汉文与古彝文古籍记载,以及民族古文字学、历史地名学、稻作和旱作农业起源、制陶和造船工艺史、原始夭文历法、原始宗教、血型遗传学等多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来看,炎帝文化是炎帝氏族于约1万年前在洞庭湖畔与楚湘丘陵地区的石器时代晚期燧石文化基础上发群起来的新石器早期文化,是中华文明与世界远古文明的原胚,对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国农耕文明与世界农耕文明的诞生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洞庭湖是中华民族的“母亲之湖”,也是世界文明的“母亲之湖”。  相似文献   

6.
对长江下游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遗址、罗家角遗址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 ,结果在两遗址出土的陶器碎片中发现了起源于水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硅酸体的形状解析结果表明 :来自两遗址的硅酸体断面形状大致相同 ,而在大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利用硅酸体形状亚种判别函数进行判别 ,结果河姆渡遗址的稻为粳稻 ,罗家角遗址的稻为籼稻。研究结果表明两遗址的栽培稻群体具有不同系统特性 ,为长江下游的水稻系统演化及稻作起源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实证数据。  相似文献   

7.
河姆渡、罗家角两遗址水稻硅酸体形状特征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江下游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遗址、罗家角遗址进行了植物硅酸体分析,结果在两遗址出土的陶器碎片中发现了起源于水稻叶片运动细胞硅酸体。硅酸体的形状解析结果表明来自两遗址的硅酸体断面形状大致相同,而在大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利用硅酸体形状亚种判别函数进行判别,结果河姆渡遗址的稻为粳稻,罗家角遗址的稻为籼稻。研究结果表明两遗址的栽培稻群体具有不同系统特性,为长江下游的水稻系统演化及稻作起源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实证数据。  相似文献   

8.
第1章企业品牌与文化基础1.1"品牌"概念溯源1.1.1"品牌"的雏形与发展将"品牌"的历史追溯到原始社会的话,那么诸如"图腾"之类的标记就可以看作是其雏形。例如陕西"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半坡鱼蛙纹彩陶盆图腾标识,就是6000年前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社会渔猎经济的反映,这些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炎帝文化与株洲的渊源关系,指明了炎帝文化的精神实质,提出了株洲地区继承和弘扬炎帝文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炎帝文化与株洲的渊源关系,指明了炎帝文化的精神实质,提出了株洲地区继承和弘扬炎帝文化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以南方炎帝为研究对象,对大量与炎帝有关的古籍、传说、遗迹和考古发现进行分析演绎,论证炎帝民族以"炎"为名的本意和深刻内涵。从而揭示出湖南炎帝传说的共性,一是以农耕文化起源为中心,二是以太阳与火的崇拜为主线,以此构成辉煌的炎帝文化。  相似文献   

12.
神农是华夏文明史前期的一位半人半神始祖。神农氏以大德王,被后世尊号为炎帝,早于轩辕黄帝。神农时期在天文方面已奉祀大火。神农炎帝与大火,应为天文、人文始祖或文明萌始的标志。据今约在12000-25000年前。史前期的考古实践表明,学界对前人活动能量估计偏低,因而,对史前文化与文明突破性进展或发现,仍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3.
神农是华夏文明史前期的一位半人半神始祖。神农氏以火德王,被后世尊号为炎帝,早于轩辕黄帝。神农时期在天文方面已奉祀大火。神农炎帝与大火,应为天文、人文始祖或文明萌始的标志。据今约在 12 000~25000年前。史前期的考古实践表明,学界对前人活动能量估计偏低,因而,对史前文化与文明突破性进展或发现,仍是有希望的。  相似文献   

14.
从地下丝绸遗物的发掘,证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丝绸生产,中国古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不同民族,先后发明养蚕。公元前4世纪起,对蚕的生态和生活史有描述,至19世纪,已出版蚕书300多种。论文从蚕的由来传说、诗歌、艺术、医药、丝绸之路和养蚕技术的传播等方面,论述了丰富的蚕文化。  相似文献   

15.
在黄帝陵陵区规划与建设中,怎样认识县城与黄帝陵园的关系,是黄帝陵规划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把黄陵县城作为一种空间形象,探讨了它与黄陵陵区意义结构的关系。由于把今日的县城城区看作黄帝时代居住场所的变迁与发展,从而使得县城空间形象不仅在陵区总体空间结构中具有“意义”,而且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其与黄帝时代的居住活动联系起来,将获得更深的意义。因而,从理论上,从审美活动的深层次上,把握县城的发展方向及其内部空间规划设计的准则,以保证黄帝陵陵区总体规划设计意义结构的丰富与完整。  相似文献   

16.
从重庆直辖10年县域经济发展出现出的特征出发,从金融也对县域经济的全面支持角度,探讨重庆市农村金融的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人才开发,并针对40个区市县设计了与其相适应的县域发展模式和金融制度,提出几点发展重庆农村金融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金沙遗址博物馆文物英译名的分析,探讨了文物名称翻译的标准和方法,以期为规范文物名称翻译和推动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及传播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