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线路雷电过电压的绝缘配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杆塔的间隙圆图入手分析风偏角计算和风速的分析,计算了空气间隙的雷电闪络率,从而得出空气间隙存有较大裕度是发生雷电过电压时间隙不易闪络的主要原因,建议雷电设计风速采用等值计算风速,并给出了计算等值风速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起输电线路导线对建筑物风偏故障的检查处理过程,根据气象站观测到的最大风速、故障重合情况、故障录波数据、以及雷电定位系统数据,并结合导线与房屋的放电痕迹特征,初步判断此次故障原因为风偏。结合档中导线风偏校核计算及最小间隙距离计算,指出故障为在雷雨大风天气下发生风偏故障。并针对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和建议,为输电线路导线对建筑物风偏故障处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输电线路运行人员在计算通道内违章建筑及高杆植物风偏距离时使用手工方式计算工作量大、效率低的问题,研制输电线路风偏校验计算器,应用电脑、手机APP对风偏进行校验计算,达到省略计算过程,操作简单的目的,实现随时随地对风偏值进行计算,在线路运维方面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输电线路风偏闪络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为降低风偏闪络的发生几率,本文分析了现有绝缘子串风偏角计算模型.对于目前模型存在的问题,从输电线应力变化方面考虑,通过受力分析,提出一种新的绝缘子风偏角计算模型,进一步研究对最小空气间隙的影响.利用matlab编程计算结果并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现有模型的误差,为高压输电线路防风偏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无线信号传输的输电线路导线风偏在线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输电线路风偏闪络事故,从风偏机理,风偏闪络规律及特点两个方面分析了输电线路风偏故障。提出了一种新型输电线路风偏在线监测系统,系统采用无线风偏监测仪,通过上下两个风偏角结合进行计算,得出绝缘子串实际的风偏角;介绍了监测系统的系统组成、实现的功能和无线风偏监测单元的设计原理;研究了新型风偏角计算的数学模...  相似文献   

6.
针对近年来输电线路风偏闪络事故频繁发生的现状,为降低风偏闪络的发生几率,本文分析了现有绝缘子串风偏角计算模型。对于目前模型存在的问题,从输电线应力变化方面考虑,通过受力分析,提出一种新的绝缘子风偏角计算模型,进一步研究对最小空气间隙的影响。利用matlab编程计算结果并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现有模型的误差,为高压输电线路防风偏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500 kV输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风偏闪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500 kV输电线路风偏闪络事故频繁发生,其频率已超过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可接受的限度。按照标准设计的输电线路在实际运行中应该是安全的,但自从500 kV 输电线路第2代杆塔投入使用以来,风偏闪络事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这在理论上分析是不合理的。文章从500kV输电线路悬垂绝缘子串的风偏角计算模型入手,对风偏角计算 所采用的静态受力平衡算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一种最大风偏角的修正方法;在确定杆塔与导线之间最小空气间隙时,传统做法是通过复杂的几何作图来估算,文中通过在杆塔计算模型中引入笛卡儿二维坐标系使计算更为简洁方便,且提高了准确度;最后对目前风偏现象研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如何进行大风故障预警及停运概率的准确计算,对于提高电力系统预防风偏闪络和断线停运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基于绝缘子风偏计算模型和极端风速的g-h分布模型,提出了电网大风停运概率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绝缘子风偏模型计算风偏角和最小空气间隙,并建立了小空气间隙和风偏故障概率的线性函数关系;进而提出基于g-h分布的大风灾害下电力线路的断线概率计算方法。安徽电网的实际数据的计算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因此建立有效的风偏计算模型和大风分布模型对预防大风停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送电线路风偏开方计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立军  李强 《山西电力》2003,(1):33-33,57
分析探讨了送电线路风偏开方的计算问题,并推导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测量计算方法,以解决工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输电线路的风偏角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风偏闪络一直是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问题之一,主要介绍了输电线路直线杆塔风偏角的计算方法,通过分析影响风偏角的因素,采用临界曲线来进行风偏校验,为以后输电线路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由于风速和风向变化具有随机性,随着风电容量在系统的中的比例越来越大,风电并网后引起的电压波动、畸变率和闪变对系统电能质量造成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本文在考察了闪变计算公式中网络阻抗角数值大小的影响作用后,提出了一种闪变计算中阻抗角工程实用估算方法。通过10机39节点系统对该算法的验证,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线条风荷载的准确计算是输电杆塔设计的关键一步,角度风荷载分配系数的选取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设计指标的合理性。对常规线条风荷载(0.5Φ1=0.5Φ2=0)的计算原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到了0~90°范围内的角度风荷载分配系数。同时,通过对风向角θ和线路转角Φ的剖析,推导了线路前后侧360°风吹时的线条角度风荷载分配系数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前后侧挡距不同分配比例(0.5Φ1=0.5Φ2,0.5L1∶0.5L2=5∶5、4∶6、3∶7)时的线条角度风荷载分配系数,分析了分配系数的特点,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线条角度风荷载分配系数的特点,可作为输电杆塔抗风设计的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3.
风荷载调整系数在风偏角计算中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风偏事故的频繁发生致使输电线路经常停运,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因此一些学者经过分析认为:在输电线路设计时,风偏角计算中不考虑风的动力特性,即风荷载调整系数取值为1是不合理的.针对上述问题利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风速、不同档距下的悬垂绝缘子串的风偏角进行时程分析,并在风偏角计算公式中引入风荷载调整系数,结合有限元分析的结果给出风荷载调整系数在不同风速和不同档距下的取值,为输电线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光伏发电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光伏阵列的最佳倾角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论述独立太阳电池板倾角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较为深入的分析了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中光伏阵列倾角对系统发电的影响,并提出了根据区域性风光互补参数确定太阳能倾角的基本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荷载是输电线路铁塔设计的基础,水平风荷载又是输电线路荷载的重要组成部分.DL/T 5551-2018《架空输电线路荷载规范》(以下简称《荷载规范》)对GB 50545-2010《110 kV~750 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设计规范》)中导地线水平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进行了调整.对两规范中的计算公式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双馈风电机组并网容量的不断增加,风电机组的接入对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逐渐增强,研究适用于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双馈风电机组短路电流计算方法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并考虑到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实用性,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的双馈风电机组等效模型。通过对双馈风电机组基本关系式的推导,得到了双馈风电机组的简化等效电路。通过对简化等效电路以及双馈风电机组发生短路故障时的暂态过程进行研究,推导出等效电动势的表达式,并进一步推导出了双馈风电机组的短路电流计算公式。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等效电路和短路电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为双馈风电机组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等效模型。  相似文献   

17.
风电场的大规模接入对电网暂态稳定性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以含双馈风电机组的扩展两机系统为例,建立了双馈风机等值模型,将两机系统等值成单机无穷大系统,依据等面积法则详细推导了风电接入后系统极限切除角的解析式,进而定量分析了极限切除角随风电比例、风机并网位置、故障位置和负荷接入位置等4个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总结出4种影响因素对暂态功角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在BPA和FASTEST中分别建立含双馈风机的扩展双机系统的仿真模型,对理论分析工作的正确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8.
考虑地面倾角和风速后EGM电气几何模型的参数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强 《四川电力技术》2007,30(2):41-42,71
通常输电线路的雷电绕击采用EGM电气几何模型即击距法进行计算,但地面倾角和风速对线路绕击率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分析和计算,在地面倾角和风速情况下对EGM电气几何模型进行了参数修正。  相似文献   

19.
以海上风电场风向和风速较稳定,尾流效应对风电场功率影响明显为背景,综合协调机组间偏航角、有功功率,改善机组间气动耦合,提高各机组有功功率之和。给出了考虑偏航的尾流模型,克服了经典尾流模型边界处不连续导致风电场功率优化困难的问题。然后建立以机组偏航角和诱导因子为调节手段的风电场有功功率优化模型。继而,基于尾流传播路径,对机组进行分群,将风电场整场优化问题转化为各群内部优化问题,减少优化对象数,降低问题规模。重点结合在线仿真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出各群内部功率优化问题求解方法。最后将优化结果整定为机组参考有功功率和参考偏航角,各机组据此运行。该方案计算开销小,无需额外增加风电场控制系统计算资源,对通信环境无特殊要求,同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能有效提升海上风电场有功功率,提高风电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更准确描述架空导线运行状态,克服地面风速测量精度低造成的导线温度计算偏差大、线路运维难度高的问题,提出基于高程风速预测的架空导线温度计算方法。在计算过程中采用泰勒公式迭代法,实现导线温度快速准确计算。将有限元方法和传热学基本原理相结合,在ANSYS中建立架空导线温度场模型,结合环境敷设参数从场分析的角度,为所述导线温度计算方法提供重要的场模型描述。实际应用结果验证了所提架空导线温度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