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发酵香肠中会存在一定量的生物胺,但由于生物胺具有一定毒性,所以当香肠中生物胺含量过量的同时,不仅会降低发酵香肠的品质,还会对香肠使用者造成各种程度的不良影响。而生物胺的积累往往是和微生物活动离不开的,导致生物胺大量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具有氨基酸脱羧酶或许的微生物的生存活动。本文对发酵香肠中生物胺产生及累计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重点介绍了检测产生生物胺微生物的实验方法,为各位食品行业从业者提供相应的技术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产生与控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综述了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产生的条件 ,国外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含量 ,与生物胺积累有关的微生物以及影响生物胺产生的理化因素 ,并提出了控制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积累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综述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产生的条件,国外干发酵香肠中常见生物胺的种类及含量,与生物胺积累有关的微生物以及影响生物胺产生的理化因素,并提出了控制干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积累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猪肉香肠的自然发酵时,检测了选择的污染菌对形成的生物胺的性质和产量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肉腐败过程中胺的变化和微生物生长的变化,而且重点研究的是加入产酪胺的短乳杆菌(L.brevis)和产尸胺的阴沟肠杆菌(E.cloacae)的猪肉发酵香肠在发酵时生物胺的积累。在腐败和香肠发酵时相关微生物和胺的量较多。尸胺的高度积累和大量的不理想肠细菌有关,在香肠发酵时,酪胺的产生并不完全是乳酸菌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涉及到必要的生产香肠的自然发酵菌,污染菌对于腐胺和其它生物胺的作用,现在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发酵香肠中生物胺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胺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低分子量含氮有机化合物的总称,适量生物胺有助于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但生物胺含量过高不仅会降低发酵香肠品质,而且会对机体健康造成不良反应。本文综述了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种类和危害性并重点介绍了生物胺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方法,展望了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发酵香肠中过量的生物胺不仅会降低产品的品质,而且会对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具有氨基酸脱羧酶活性的微生物会导致生物胺的大量积累,准确全面地检测产生物胺的微生物对保障香肠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形成途径并重点介绍了产生物胺的微生物及其检测方法,以期为研发安全的发酵剂和保障发酵香肠的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胺是发酵香肠中的一种有害产物,是影响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在发酵香肠生产过程中,原料、菌种、工艺条件及辅助配料对生物胺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思宁  唐善虎  王柳  赵亮  赵燕英 《食品科学》2016,37(11):197-201
以四川省10 区域自然发酵香肠及人工接种发酵剂的牦牛肉香肠共21 个样品为研究对象,测定发酵香肠中的生物胺含量。结果发现,21 个发酵香肠样品中均检测到酪胺、亚精胺、精胺、尸胺、腐胺、色胺及组胺,β-苯乙胺均未检出;生物胺总量在57.34~411.12 mg/kg,除采自凉山州西昌的自然发酵牦牛肉香肠和广安的自然发酵猪肉香肠中酪胺含量超过了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规定标准(酪胺含量≤100 mg/kg),其余均不存在生物胺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生物胺的种类、危害及在发酵香肠中存在的可能,重点分析了原料肉、发酵剂、工艺条件(温度、pH值、香肠直径、辅助配料、贮藏条件)等因子对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并提出了通过控制原料肉的卫生质量、使用优良的发酵剂、控制蛋白质的水解程度、使用添加剂等措施降低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  相似文献   

10.
发酵香肠因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保质期长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赋予发酵香肠功能特性已成为研究热点.将功能性发酵剂应用于发酵香肠中,可有效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降低生物胺和N-亚硝胺的生成、促进良好风味的形成、抑制过度氧化、降血压、降低胆固醇含量.本文主要就发酵香肠中功能性发酵剂的种类、发酵剂的...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对乳杆菌(米酒乳杆菌和戊糖乳杆菌)和片球菌(戊糖片球菌和小片球菌)在发酵香肠中生物胺的生成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乳杆菌和片球菌均能产生不等量的组胺、尸胺、腐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但都不产生色胺,产品中的生物胺生成量表现出明显的菌株效应。采用复配菌种(片球菌+葡萄球菌)发酵可以明显降低香肠中组胺、尸胺、腐胺和酪胺以及总生物胺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胺是一种低分子量的有机物,主要通过氨基酸的脱羧作用生成.介绍了发酵肉制品中产生生物胺的条件、影响生物胺产生的因素以及提出了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含量积累的控制措施,旨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发酵肉制品中的生物胺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65株来源于传统发酵肉制品的耐盐、耐亚硝酸盐乳酸菌所产生物胺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筛选出降解率最高的不产生物胺菌株PL-ZL00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研究,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同时探索其作为发酵剂对发酵香肠中生物胺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PL-ZL001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添加菌株PL-ZL001可抑制发酵香肠中6种生物胺的积累,尤其是对毒性最大的组胺含量的控制,效果显著优于商业用木糖葡糖球菌(Staphyloccus xylose)(P<0.05)。  相似文献   

14.
综述生物胺的种类、危害及在西式发酵香肠中存在的可能,采集了西式发酵香肠的样本,检测了其5种生物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精胺)及4种微生物(乳酸菌、微球菌、肠细菌、假单胞菌)的含量。经分析得出结论:5种生物胺在西式发酵香肠中普遍存在;肠细菌的数量与生物胺的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未发现其他3种微生物与生物胺含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发酵香肠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美春  杨勇 《肉类研究》2006,20(12):33-36
本文着重介绍了发酵香肠中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氏菌和生物胺对健康的危害以及将这些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的措施.此外,对预测微生物学在发酵香肠安全中的应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8):215-21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传统自然发酵四川香肠加工贮藏过程中生物胺(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和亚精胺)含量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传统自然发酵四川香肠原料肉中只检测出了色胺、苯乙胺和亚精胺,贮藏120天检测出了7种生物胺,除亚精胺外,6种生物胺(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和酪胺)的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均显著增加(P0.01)。传统自然发酵四川香肠中以酪胺、组胺、尸胺和腐胺为主,含量分别达到153.06、127.90、132.46和92.83 mg/kg,4种生物胺占生物胺总量的89.66%。传统自然发酵四川香肠中生物胺(色胺、苯乙胺、组胺和酪胺)含量均低于20 mg/100 g。生物胺总量在加工贮藏过程中变化显著(P0.01),总量低于1 000 mg/kg。  相似文献   

17.
以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和葡萄球菌作为发酵剂接种至川味香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味香肠发酵成熟过程中生物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结束时,除苯乙胺外,A组(接种组)中的色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和亚精胺的含量显著低于B组(自然发酵组)(P0.01),说明混合发酵剂能显著抑制川味香肠发酵成熟过程中生物胺的形成(P0.01)。A组香肠在发酵成熟过程中除酪胺含量最高达到103.05 mg/kg外,其余生物胺含量均低于100 mg/kg;B组香肠在发酵成熟过程中腐胺、尸胺、组胺和酪胺含量超过100 mg/kg,因此接种混合发酵剂可以更好地保障川味香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葡萄酒生产过程中影响生物胺产生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葡萄酒酒精发酵和苹果酸.乳酸发酵过程均有牛物胺的产生,影响葡萄酒中生物胺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乳酸菌中氨基酸脱羧酶的活性,本研究添加了氨基酸脱羧酶辅酶的样品与对照相比,生物胺含量提高了90.6%。酵母菌和乳酸菌种类、酒精发酵温度,生物胺前体物质也是影响生物胺含量的主要因素,发酵温度越高、生物胺产生量越;在一定范围内,氨基酸的浓度越大产生物胺越多。但酵母菌和乳酸菌的添加量对生物胺浓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甜瓣子发酵是豆瓣酱生产的重要阶段,低盐发酵甜瓣子中生物胺含量极易超标。采用生物胺显色培养基,以生物胺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BAs)进行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和荧光检测定性分析方法测定生物胺含量,并通过16S rDNA、18S rDNA和ITS测序鉴定菌株。结果表明,甜瓣子中产胺菌株多为芽孢杆菌属、肠杆菌属、短杆菌属,少数小孢根霉等也产生物胺,其中枯草芽孢杆菌B11在9%和12%盐度下发酵16 d,分别产苯乙胺233.9,546.5 mg/kg。降胺菌株以美极梅奇酵母属、片球菌属、乳杆菌属为主,其中香肠乳杆菌F003在6%盐度发酵的甜瓣子中发酵16 d,可完全降解100 mg/L的苯乙胺,对100 mg/L的组胺、酪胺和精胺的降解率分别达57.61%,25.52%和45.99%。F003回接至6%的甜瓣子,发酵得到的甜瓣子酯香味浓,无刺激性气味,甜瓣子品质好。在发酵甜瓣子体系中,枯草芽孢杆菌是产生物胺的主要菌种。本研究筛选到1株高效降解生物胺的香肠乳杆菌F003,可为甜瓣子发酵体系中生物胺的控制提供菌株支持。  相似文献   

20.
发酵肉制品中生物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食品中生物胺主要来源于游离氨基酸被微生物产生的脱羧酶脱羧形成,往往在食品腐烂或发酵过程中产生.本文综述了发酵肉制品中产生物胺微生物种类及影响因素.目的是为了控制发酵肉中生物胺含量,确保发酵肉制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